APP下载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同质化培养的探索研究*

2020-02-12罗添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4期
关键词:麻醉科师资培训

罗 洁,罗添文,曹 俊,闵 苏△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重庆 400016;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医院,重庆 401122

在原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委《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引下,2015年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工作。该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我国“住培”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为我国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核心形式,对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与国际医学教育体系接轨具有重要意义[1]。“住培”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住培”师资素质是直接决定“住培”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提升“住培”培训质量大有助益。然而,目前“住培”师资队伍建设亦存在一些问题及制约因素[2]。麻醉学专业有其学科特点,结合其特点建设高素质的“住培”师资队伍亦具有时代必要性及深远意义。

1 麻醉科“住培”师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总则中对专业基地师资队伍条件的要求,在对相关医疗职称(主治医师)及任职年限(3年以上)的要求之上,还强调“熟悉本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强的指导带教能力,严谨的治学态度,熟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规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事实上,职称、任职年限等客观条件容易考查,并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师资的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积累,但带教能力、治学态度、法规意识、职业道德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规定事实上对综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在很多培训单位,各科“住培”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总体供需矛盾突出、地区间师资资源分配不均衡、不同环境下师资教学能力及条件的较大差异等[3]。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地区发展、不同单位的不均衡等导致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麻醉学专业作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具有很强的临床实践性,其多学科枢纽平台作用决定了专科从业人才培养的复杂综合性。麻醉科“住培”学员的培养对指导师资的要求甚高:不仅需要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内科与外科知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同步兼备,而且麻醉科“住培”教学的内容的综合性决定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方法的复杂性以及对师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的强调重视。然而,尽管近年来有不少政策支持已经初显成效,但长期以来麻醉科从业医师的人员短缺问题在较短时期内还无法全面解决。麻醉科“住培”师资更是捉襟见肘、供需矛盾尤为明显[4]。为此,在进一步储备师资的同时,对现有师资的教学水平的提升是目前解决麻醉科“住培”师资岗位胜任能力问题的最为快速、高效的方法之一。在更为统一的标准指导下,全面系统地同质化培养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提升途径[5]。

2 麻醉科“住培”师资培养的探索

2.1总体目标 结合国家对“住培”基地师资准入条件的要求,对师资进行同质化培养的主要内容除了长期理论知识、临床经验积累外,还需涵盖带教技能、社科知识以及人文素养等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麻醉科“住培”基地师资培养亦需结合其专业特点[6]。

2.2培养对象 基于国家相关规定的职称、任职条件等基本准入要求之上,选拔有相关教学潜质的师资作为进一步培养对象。“住培”基地的建设自身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周期,而拟申报“住培”基地的单位也需要对带教师资进行预先储备。因此,不同单位的师资培养对象的培训要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而在同一单位,因为所带教的“住培”学员自身专业(麻醉专科、非麻醉专科的其他轮转学员)的差别,对相应师资的要求也存在事实上的差异性[7]。在组织框架上,本单位在多科室探索开展了“住培导师”(指导轮转科室本学科专业“住培”学员)与“住培助理导师”(指导非轮转科室专业“住培”学员)结合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培养内容 遵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主要文件精神,对“住培”学员的培训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重点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同时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总则和麻醉科培训细则的要求,进一步拟定麻醉科“住培”师资的培养培训内容及要求,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教授基础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3.1医德医风等人文素养 在毕业前教育中,“住培”学员虽然一般都接受过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系统教育,但在真正的临床实践中,对相关知识的灵活应用尚有待磨合。“住培”教师自身首先应该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榜样。教师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影响、教导学员。另一方面,“住培”教师可以通过结合临床实例,贯穿、渗透麻醉学科相关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的讲授,以期更为有效地培养“住培”学员的临床医学人文素养[8]。例如,结合目前国家宏观医政形势宣传分娩镇痛等热点医疗服务项目,从麻醉学及危重病学等发展史上先驱的贡献中感受榜样的正能量,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分析围术期病情变化及诊疗管理,从与患者的同理、共情培养中思考如何在保证围术期医疗质量安全的同时节约医疗经济成本等。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进一步言传身教体现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树立医学伦理学观念,展示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操守,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实现有效的医患沟通、维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还鼓励学员参与“世界疼痛日”“中国医师节”等公益义诊活动,更好地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人文服务行动。在人际沟通交流中,除了“医-患”沟通,还应强调“医-医”、“医-护”、转诊医疗机构等之间的信息准确传递及有效沟通。此外,给予教师适当的心理辅导、压力释放等心理调试技巧等的培训有助于其更有效地对学员进行心理疏导及支持,防范严重心理事件的危害。

2.3.2法律法规 作为指导教师,首先必须对“住培”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有透彻的了解与深刻的认识。近年来,相关政策法规中,教师应该加强对重要文件的学习,比如学习《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掌握其在我国“住培”制度的全面启动中的地位,明确“住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制度内涵以及具体实施等。对“住培”招收、管理、考核等具体实施相关文件也需学习理解。此外,执业医师执业相关法规、医学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地区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的相关规章制度等均需加以重视,以更好地保障学员依法行医前提下的教师对学员的依法教学行为活动[9]。

2.3.3教学方法 在对“住培”学员各方面的教学中,指导教师需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尤其是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授中,适宜的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指导教师们首先需要系统地理解及掌握这些方法的适用情况、实施要领、预期效果及后续反馈等。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查房、小讲座等理论知识讲授结合临床实践中的言传身教、“手把手”带教基础之上,需要贯穿更多的现代教学理念及实施方法,比如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等方法以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基于“器官系统”的科学整合课程体系思路、虚拟仿真、智能医学模拟系统、多媒体、“线下”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化教学方法[10]。

其中,特别提出的是网络教学不失为“住培”师资培训的一种高效的方法。网络教学作为一种“线上”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网络环境下开发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情境等将有助于师资培训的统一标准、集中发放,但又可以分散、灵活、碎片化时间管理式的教学(在线开放课程),同时又提供良好的师资“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平台。新近发展的人工智能辅助下“互联网+”模式可能带来更多的相关教学契机与变革[11]。

对“住培”师资的教学方法培训中也需进行“因材施教”的考虑。这就需要带教教师对自己的学员相关情况十分了解,比如其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的真实水平、优势劣势,有针对性地指导其发扬长处、勤练短板,全面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对师资培训也需要强调“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传授理念、从而让“住培”学员更好地领会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及掌握其要领。

“住培”学员的培训方法需围绕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有针对性地按需开展。限于时间以及“住培”的毕业后继续教育特点,传统的课堂授课方法在“住培”学员中使用相对有限,而小讲座、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理论授课形式更为适用。这些临床中的理论授课重在对临床实例的分析讨论及良好临床思维习惯的培养,其中尤其需要重视教学查房的技能培训,既要从常规临床查房出发,又要明确教学目的及与常规临床查房的区别,适当地运用相关教学技巧。另外,在具备条件下,对核心临床技能培训可以先采取workshop、模拟教学、情景演练等形式,当学员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再为患者服务,更能保障临床实践操作的安全有效性[12]。

2.3.4科研相关培训 “住培”学员本身有一定的科研培训要求,教师需对学员的科研工作能够较好地予以指导,同时教学相关的科研结果可以反馈性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所以,首先教师要注意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创新是科研的要素,对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着重发散-收敛、横向-纵向、正向-逆向、求同-求异等各种方法的训练,以期在临床工作学习中更好地发现问题;然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复习、综合分析,挖掘潜在的科研价值,从而上升为科学问题。在研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习相关研究方法技术、勤于练习,并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图书馆、互联网数据库等学术资源,最终实现科研问题的可能解决或进一步深入、拓展。教师要注意激发学员的科研兴趣及热情,聚焦一些相对容易入手的临床常见问题,鼓励其对相关科研动态的定期追踪、把握,可以尝试文献综述写作、总结研究数据投递发表科研论文等,从而切实培养学员的科研能力[13]。

2.3.5麻醉学特色教学专题及新进展 在“住培”培训中,尽管需要对基本要求实行统一标准、均质化培训及管理,而更高的要求是给予学员更多的知识面选择、更深入的精细化实践观摩及培养。这其中强调的就是“因地制宜”的麻醉学教学特色专题培训,比如近年来,麻醉学科中有较多新进展的术后快速康复治疗(ERAS)、神经阻滞等专题。其中,在将学科之间交叉、渗透、融合趋势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删除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相关最新指南、专家共识、学科发展动态等对学员的专业知识构架进行及时更新。比如,结合近年来的对ERAS的深入临床科研及实践,目前国内外新理念及全面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对麻醉前禁饮禁食、内环境调控、评估准备及管理等内容进行更新;结合近两年美国心脏病协会更新心肺脑复苏指南,对复苏抢救用药等进行知识更新。

2.4考核 对师资培养效果评价中,考核亦是重要的环节[14]。在传统考核手段基础上,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尝试完善并优化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案。比如,在对师资的集中理论授课中随机进行现场课堂提问,其优点为测验时间短、题型易于操作。随堂提问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手机APP扫描等手段,同时限制其共享功能,确保测验的真实可靠。既测试了参加培训师资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又对授课情况有了及时准确的反馈,也加强了师资对课程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和协作性,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受到欢迎与好评。

3 展 望

尽管目前的麻醉科“住培”师资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但对现有及潜在师资的同质化培养可望成为解决一些长期以来存在问题的一条快速而高效的提升途径[15]。围绕相关培训目标,将师资培训内容进一步深化、细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实现更好地转化培训成果,从而让“住培”学员真正切实受益。相信通过不断地改进,麻醉科“住培”师资经过培养后,教学成果将会得到更好的体现。

猜你喜欢

麻醉科师资培训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醉科住院医师术前访视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麻醉科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模式探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