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途径探析*

2020-02-11寅,蔡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医学院校医学生

张 寅,蔡 胜

(安徽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步入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也随之进入高速发展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比以往任何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培养一批信仰坚定、品格优秀的人才就显得尤为紧要。政治合格是当代人才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高校当前的根本任务。毋庸置疑,树人的关键是要培养坚定的政治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共产党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信仰,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坚持的政治信仰。

作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后备保障之一,医学院校大学生在当代大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的素质是影响我国未来医学发展、走向的关键因素,坚持以新时代党对高校的定位、要求为指导思想,是新时代医学高校稳健发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学院校的前提条件。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转型期,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与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协调发展,部分大学生甚至玩物丧志,导致其政治信仰显露出诸多问题,表现为对政治科学理论认识肤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不清晰,对党的信仰不坚定,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不深刻,导致一些大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意识较差,过度关注自身利益,这对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是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探寻医学院校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途径是高校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意义

1.政治信仰

《哲学大辞典》将“信仰”定义为对某种理论、思想、学说心悦诚服,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2]。我国的政治信仰是科学的信仰,来自无数仁人志士对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政治信仰是社会的产物,具有道德、历史、现实等多方面意义,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对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政治信仰涵盖的范围也愈加宽泛,诸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的信仰,都应纳入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范畴。

2.培育医学院校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意义

培育医学生政治信仰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社会需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统揽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当代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在不考虑患者方条件下,这就要求医学院校不但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素养,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操守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境界,医学院校大学生必须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培育医学生政治信仰是全面建设新时代医学高校的发展需要。医学院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为社会输送医学人才的重要任务,决定未来医学水平发展的高度。培养的人才同时又对医学高校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医学院校应将培育学生的政治信仰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认真理解“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工作指南,切实将新时期党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落实在每个学生的身上。

培育医学生政治信仰是树立新时代医风医德的现实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人民的健康需求,树立适应市场和医学发展的建设理念。一是需要正确应对处理医患关系,消除医疗体制弊端和医疗改革的阻碍;二是需要破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寻求更好的解决措施;三是需要将新时代高尚的医风医德精神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不断丰富其内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医学院校要以多种方式开展政治信仰教育,科学规划医学生政治信仰培育路径,加大教育力度,既要培养新时代的远大抱负,更要培养坚定的政治信念,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锻造医学生的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新时代医学生的过硬品格。

二、医学院校大学生政治信仰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1.理论学习不足导致政治认同感淡化

相较高校的其他专业,医学专业的课程偏多,除了所学专业还有很多基础医学知识和繁重的实习及规培等,学业压力非常繁重。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压力也导致部分医学生忽视不是医学“专业”的思政课的学习,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不够清晰,政治理论学习的不足导致部分学生政治认识的偏颇,淡化了政治认同感。

2.不良社会思潮一定程度淡化了理想信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步迈进,西方价值观念也影响了世界各地的人群,西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对中国部分青年就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医学生功利思想比较严重。现实生活中曾出现的少数医生吃“返点”“开营养药”败坏医风医德的恶劣事件,对在校医学生也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职业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彰显。但在2020年初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感人表现应该给广大在校医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三、医学院校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途径

1.明确医学院校的教育核心作用

医学院校是医学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主阵地。医学院校应致力于将政治信仰教育融入到思政课堂及医学专业的“课程思政”中,使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奉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充分发挥思政课作用,不但要创新思政课的授课形式和内容,更要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调动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3]。

不断创新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形式、内容。一是传统的思政课中,思政教师对理论教学是全盘灌输式,这样的教授方式过于浅显,应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当下时事政治,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具备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4]。二是当代大学生思维发散活跃,树立坚定的医学生政治信仰,就要与时俱进,在思政教育理论课中要更加注重学习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引导学生多看新闻,熟知国家政事,这样才能发挥思政课的现实指导作用,帮助医学生树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坚定“四个自信”。三是在“课程思政”中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职业价值理想教育内容,形成全方位培养机制。

2.发挥地方政府的引领核心作用

坚定政治信仰的形成是一个从认知确立到纵向发展的过程,这期间社会风气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地方政府要加强当地社会风气的调控,职能部门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首先,要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地方政府通过妥当处置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如改善居住环境、保证教育机会均等、提高当地民生水平、提高地区医疗保障等,来提升人民对政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增强人民对党的拥护和爱戴,这对高校学生树立坚定政治信仰和提升政治认知水平有较大积极的作用。我国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是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科学性合理性的最好标尺,这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5]。

其次,要弘扬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是一个时代发展的精神支持和成果总结。如“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等,都是引领一代人认真工作、努力发展的核心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智慧凝聚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民族精神总结,将为民族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对医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政治信仰的提高大有裨益。地方政府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多方位的协同培养体制,给予政策上、资源上支持,使大学生感知时代精神,自觉树立政治信仰[6]。

3.重视家庭教育的引导核心作用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的单位,却是影响学生政治信仰的重要环节。家庭中,父母对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影响最大,当代父母要利用家庭教育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庭的政治信仰教育在学生的整个政治信仰培育中起到关键的启蒙作用,对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有较大影响。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关系是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认知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德、独立的性格、坚定的政治信仰。

其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从家庭教育起步,引导学生热爱学习,追求知识和真理,逐步确立国家和社会观念,为学生正确政治信仰的形成奠定初步基础。

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进行示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价值观念、政治信仰对子女价值观念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具有正向价值观的家长才能引导子女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新时代的父母不但肩负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责任,更要有培育子女价值观、政治信仰的意识。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以身作则,为子女做坚定政治信仰的好榜样,协助国家和社会培养政治信仰坚定、专业能力高超、身心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医学青年才俊。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医学院校医学生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转型期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基于“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调查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