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课堂”研究简述及路径探索
——以秘书学专业为例

2020-02-11姜秀麟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训室第二课堂学分

姜秀麟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迅速转型,当代社会中很多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呈现出来。实习实践和创新能力成为权衡人才的关键要素,这种人才价值的取向使得高校的教育工作面对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完全依赖传统第一课堂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是不能满足当前形势发展要求的,还必须充分发掘第二课堂的功用,让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具体深入的实践,提高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我国教育界对第二课堂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起步较早,尤其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急速发展,很多教育家和一线从教者在经过多年的社会调查和教学实践之后,教育观、教学观等教学论发生了相当程度上的转变。如1982 年发表于高教战线杂志的《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一文,以该校收获颇丰的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为例,分析了第二课堂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有益作用及进行课外活动时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较早而有见地的探讨了高校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影响等问题,高等教育中第二课堂的作用和意义开始为人们所关注。但由于时代所限,研究者对第二课堂的认识和解析还不够深入,只是将它简单地理解为课外活动,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未能充分领会到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20 世纪80 年代涌现出了一些专门探讨第二课堂的研究论著,如发表于1983 年的《努力开辟第二课堂》,1984 年的《“第一”、“第二”课堂有主有次》,1985 年的《论课外活动——兼评“第二课堂”》,1989 年的《关于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几个问题》等文,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对第二课堂的体验和理解,并介绍了它的多种组织形式,如学术讲座、互助小组、校外活动等。很多论者把它与课外活动、课外阅读等同,试图营造一个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还有一些论者认为它就是学生离开了学校课堂范围后还能继续学习的地方,类似图书馆、读书小组等。另外,此时问世的成果多数是以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或者基础教育作为主要着眼点,只有少部分是从高等院校角度出发的,也以地方性的高职院校居多,对于第二课堂的探讨更多地还是停留在表层。

此后的20 世纪90 年代,陆续出现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问世的论文数量约为80 年代的1.5 倍左右,在延续此前重点关注基础教育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问世于1990 年的《成人教育也应开展第二课堂活动》,1995 年的《应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等文,将主要考察对象列为成人教育和高校教育,扩展了第二课堂的适用人群和使用范围,认识到了它的活力和勃勃生机;问世于1991年的《关于师范院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探索》,1992 年的《关于高师第二课堂活动的研究》等文,明确地提出了高校中的第二课堂活动,尤其是对于未来可能成为一线教师的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问题,文章认为教育的振兴有赖于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此,高师教育有进行多方位改革的必要,用第二课堂的灵敏便捷去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进而为人才的发展创造最佳环境。另外,问世于1993 年的《开辟第二课堂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浅谈预科汉语教学中的第二课堂教学》等文也涉及到了外语教学和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等角度。

步入21 世纪后,论者对第二课堂相关理论的兴趣日益增加,此时出现了一个研究的高峰期,2000 年初到2009 年末出现的成果数量约为前20 年总和的1.5 倍左右。不过,人们对知识与经济的关系有了新的体悟,研究者的视线发生了转移,越来越多的人把它与高校和素质教育相关联,如出现于2000 年的《对高师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探索》,2003 年的《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2006 年的《完善高校第二课堂培养模式研究》等文,不谋而合地指出过硬的专业实力、能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所急需的,因此对第二课堂能够提高学生“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素质的功用愈加重视;出现于2000 年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第二课堂活动》,2008 年的《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大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2009年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文更加看重的则是它与学生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如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等。另外,有关成人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总结与体会等方面的论文也为数不少。

2010 年之后,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发展演变,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就业能力更加看重,众多研究者和从教者对第二课堂的功用越发看重,仅2010 年至今问世的相关论著就比之前多年研究成果的总和还多。论者在继续研究第二课堂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它在理论上的发展和总结、高校育人中的积极意义,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发展对它的促进作用等,并将它与多学科进行交叉性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如2011 年发表的《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关系研究》,2016 年发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等文。

当然,也还存在一些疑难之处未能得到细致的剖析和重大的突破,诸如第二课堂的普遍适用性问题、标准法式等问题,缺少对它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等问题,对这些方面的认识和研究还缺乏深层次的科学论证等,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探索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基本路径,有几个方面可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明确各自的定位与功能,构建优化合理的课程体系

第二课堂活动在诸多高校都收获了很好的效果,初步达成了人才培育的目标,但出于现实条件所限,仍有部分高校的第二课堂无法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没有与传统的课程主阵地进行有效的承接,缺少必需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在进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时,应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明确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所承载的功能与各自的定位,第二课堂与其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共同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需协调整体育人结构,使学生的主体课程设置与实践活动安排相结合,有意识的、卓效的增强专业能力。

第二课堂不能完全依靠传统的第一课堂理论教学,应有相对独立的课程结构和安排,但是可以将它的学分放入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它的隐性特征显现出来,例如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若干第二课堂活动的学分才算合格,竞赛型学分、学术型学分、活动型学分等形式均可。如我校2018级秘书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即规定大赛学分为必修学分:学生须有参加国家各级各类秘书大赛的经历,省际、校际举办的秘书类大赛中获得三等奖的奖励至少两次,或者在校内、省内院校间举办的秘书类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奖励;社团活动学分的取得要求学生有组织社团活动的经历,而不仅仅是参与。学生申请学分,须提供完整的活动过程档案。

二、明晰课程实施过程,创设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

第二课堂相关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都需要一线教师根据师生实际情况进行悉心安排,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经过衡量之后给与相应的成绩评价。在此实施过程中,第二课堂的隐性特质使得教师在观察学生表现时存在客观上的难度,同时教师的评价又常常是以过往的知识和经验为基准,拥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主观性。这样的现实问题使课程评价变得困难起来,因而就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

我校秘书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成绩评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多侧面衡量学生成绩,但需侧重学生能力,如实行教考分离的方法等。另外,还巧妙地引入了双导师制,入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给学生分配学业导师和行业导师。学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特别是学习生活;行业导师指导学生实际从事秘书岗位实训,借鉴现代学徒制,学生在校期间,为每位学生配备校内管理岗位教师一名。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期间,为每位学生配备实习实训单位的从业人员为指导教师。这样,既能强化秘书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特色,又能引入第三方对学生学业进行客观评定。这种评价机制是实践活动向第二课堂延展的关键保证。

三、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建设有弹性的质量监控体制

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是独具个性的生命体,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标尺去量度每一个人,应有相对客观而又充满弹性的评价标准。比如对教师第二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工作量的评估,院校可在充分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酌情认定教师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工作量,如指导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指导学生社团、参加各类竞赛、学术研究、就业职业培训等类似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取得的成绩或实效给与不同程度的工作量认定,不搞“一刀切”,根据实际情况弹性管理。

当然教师的活动既要切合教育教学的运行规律,也要适宜学校实际情况,不能单纯地以量取胜。在制定我校秘书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就充分考虑到了这样的促教、促学措施。如实行竞争性开课与合作性开课,鼓励一门课程由两个以上的教师分别开出,在教师之间形成竞争局面,鼓励两个以上的教师组成课程研发和教学团队,合作开设课程。努力践行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实行广泛阅读基础上的讨论式课堂教学,实行能力导向、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等。另外,在教学评价方面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价包括校督导的评价和学校引入的其他评价方式。

四、完善保障机制,提升软、硬件办学条件

第二课堂并不是简单的课外活动,需要来自院校和师资方面的财力和智力支持。以秘书学专业的软、硬件设施为例,我校加强了校内实训室建设和实训岗位建设。校内实训室建设具体包括:办文办会实训室、书法实训室、茶艺实训室、速录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岗位建设主要为:在校内系院和机关处室等各管理岗位,设置秘书实训岗,详细描述岗位实习内容和考核办法,确定实训岗位指导教师,实施现代学徒制,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考核。同时大力推进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广泛建立商务秘书、政务秘书、涉俄商务秘书、涉日商务秘书实习实践基地等,以满足教学需求。

师资方面,鼓励教师围绕课程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进行学术研究活动和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对外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发表和出版优秀的科研成果与讲义;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和挂职锻炼等。多个层面的保障机制和措施相互作用,能够促使第二课堂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猜你喜欢

实训室第二课堂学分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6S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改进研究
学分美食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