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国学派”

2020-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学派建构

陈 辰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中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人口总量居于世界第一位,是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样一个有潜力有实力的国家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中却不存在属于自己的理论学派,其原因值得深究。当深入分析一个独立的崭新学派的构建必备的条件及过程,反思当今国内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后,没能建成一套完整的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原因也就明晰了。

一、理论体系构建必备的条件

1、拥有雄厚的理论基础

在一个学派的构建过程中,首要的一点便是理论功底,理论二字是最重要与最核心的成功因素。一个学派所构建出来的理论体系是不能脱离于本土范畴而独立存在的,应深深地根植于本土的文化与哲学内涵,符合本土的价值观念,基于本土的实践活动,吸取本土的经验教训。同时,理论与概念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先要概括出高度精炼的具有学术意义的概念,然后围绕其按照一定的原则与方法开展一系列的值得研究与探讨的理论构建,将概念理论化。而本土的概念不应该只局限于一个国家主体,可能是文化背景相似的几个国家,可能是地理位置相邻的几个国家,但这并不代表任何一种本土文化都能产生一套理论。“理论本身不要求它产生于不同的文化。也即从本质上来说,我们不可能强求非要有一些有自己文化特色的理论”①。至于原则与方法的选择,需要找出一个适用于自身理论研究的,且我们擅长的,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而且,所选取的研究方法,也应与西方所使用的有一定区别,理论的提出应不同于西方国际关系惯有的角度,要选取一个具有我们特色的且容易被人接受的视角。

概念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国际关系理论是一个具有派生性和交叉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对社会科学基础的依赖性。在现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概念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借用了其他学科的概念,例如,“均势”这个概念来自于物理学或后来的经济学。我们的国际关系理论的构建也需要从概念入手,在现今这种缺少社会科学学科优势的情况下,假定一个概念再加以论证,又或许不失为一个办法,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大胆的怀疑,辅以科学的方法论证,这个过程也是十分具有科学意义的。

十分必要的一点是理论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即普遍性,源于本土,但不能只局限于本土,要突破区域的概念。用中国的视角去解读国际问题,这样才能体现理论的实际意义和地位。事实上,我们常记得要注重实践,却忽视了理论的重要性,例如“中国与西方具有不同的国际体系观,却以西方术语(主权、民族国家等)来描述现在,剪裁现实”②。这时的我们恰恰不应为此而心急,更应该充分利用理论的互通性,汲取西方先进的理论文化成果,丰富理论背景,完善与充实现有的研究成果。

2、专业性强的专家团队

一个独立学派的形成不一定是刻意规划的,需要一众有共同兴趣和相似观点的专家学者们聚集在某个研究地点,各自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与理论研究成果,并进行集体的交流与讨论,分享各自独到的见解。其内部慢慢会形成某种特定的思考模式、研究方法、见解与观点等,一个崭新的学派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在这个学派形成的过程中,学者间的争鸣与整合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是学术繁荣的前提,理论的进步离不开思想观点的交流与碰撞,这其中没有什么过多的限制。在局部理论体系发展的同时,会对完整理论体系的产生促进作用。

在学派发展的过程中,另一点同样重要的,便是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方法。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们作为一名社会科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学术能力就是明确并自觉地追求国际关系研究的“科学性”。斯坦利·霍夫曼曾说,“理论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蕴涵的‘科学性’,具体指的就是定性假设、解释性方法和方法论”③。

3、利于建构的客观环境

一个开放自由、严谨有序的客观环境对于理论体系的建构是不可或缺的。学术批评也是推动理论进步的必要因素,并且利于推动真正的学术繁荣。一些学者对真理的探索精神和勇于质疑与批判的精神值得学习。目前国内学界的学术规范机制还有可提高的空间,学术资源需要合理的整合与分配。研究学者们应多加强交流与合作,互通有无,共同努力推进全国的理论研究。

二、建构“中国学派”的重要意义

1、丰富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现有的主流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弊端就暴露了出来,这一系列成熟的理论无法完美地解释全球各个地区的发展问题。例如,“中国能否和平崛起”这个问题,“根据西方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新的霸权推翻旧的霸权所依靠的方式永远是战争,中国人不可能和平崛起”④,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平稳定、飞速发展的事实却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这个弊端的形成原因与理论的构建背景密不可分。主流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都是从西方国家的视角与思维模式出发,与中国甚至是整个亚洲的实际情况都是有一定差距的。这种形势下,“中国学派”的建构就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了,可以填补理论体系的缺陷,拓宽理论视角,为丰富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做出我们的贡献。

2、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无论是思维方式方面还是历史背景方面,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差异。“中国学派”的构建一定是根植于传统的中国文化与思想、中国历史与经验中,构建成功后全世界便可用中国的思维模式分析各国的对外政策与行动逻辑,解读当下的国际外交大事。无形之间就传播了我们中华的文化与思想,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提高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同时也有利于综合国力的竞争,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

3、巩固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当今的国际局势下,以中国为首的一股新势力正在崛起。其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但在文化和思想方面也是不容小觑的,而且比单一的经济影响要深远得多。“中国学派”的构建不仅会对一些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概念进行再阐释,还会为国际关系理论提供属于我们的中国智慧。这一切无形间便会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顺势巩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三、建构“中国学派”需遵循的原则

秦亚青教授曾提出,学习并且创新,多元而非霸权,包容而不排他。学习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任何理论的创新都不是凭空得来的,必须以端正的态度汲取百家之长以充实自家,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反思与完善,以丰富整个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所有的思想竞争在思想领域中都是以多元为前提的”⑤,学术发展的过程中百家争鸣是必要的环节,争鸣过后要仔细考量如何更好的融合,以谦虚包容谨慎的心态促进学术向前发展。

一套完整国际关系理论的构建过程是复杂且漫长的,对各个方面都是一个考验。但正因“中国学派”的构建对于我国甚至是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且深远的意义,所以即使困难,也坚持要构建属于我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相信有朝一日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国学派”定会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成功构建出来。

注 释:

①庞中英,张胜军.国际关系理论在中国的问题与前途[J].国际论坛,2002,(01):38.

②王义桅.为什么没有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01):21.

③朱锋.国际关系理论在中国的发展:问题与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03):23-24.

④齐杓东,申晓若.<关系与过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文化建构>之管见[J].国际研究参考,2017,(02):54.

⑤秦亚青.构建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N].人民日报,2016-02-15(014).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学派建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建构游戏玩不够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哲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