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研究

2020-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民办高校办学

冯 楠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公共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大众需求,民办高校的存在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教育资源的多样性需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趋势。目前,民办高校处于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建设转型,由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的时期。在管理体制、办学过程、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民办高校发展的主题是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民办高校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

一、民办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8 年10 月18 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强化高校质量保障主体意识。完善高校自我评估制度,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高等教育质量核心是高校的教学质量,民办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对其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办学历史短,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和办学声誉不及公立高校,家长的质疑和用人单位的不认可,使民办高校游离于教育的边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要办高水平的民办大学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科学有效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民办高校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及时捕获各个环节教学信息反馈,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监控和完善,使整个教学系统形成良性闭环。能够更好的解决民办高校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使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提高,赢得社会良好声誉,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实现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

二、民办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理念不明晰

民办高校多将精力集中到学校的规模和硬件发展中,对质量文化建设普遍重视不够。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灵魂,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科学的办学理念可以给民办高校指明办学目标,落后的办学理念严重影响民办高校发展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目前,许多民办高校办学目标并不十分明确,办学理念需要更新。从发展规划来看,部分民办高校办学定位趋同化,没有自己的特色。从现实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民办高校都能达到“国内领先或者国际有影响力”,现阶段及至今后一段时间并不能达到定位目标。也有一些民办高校办学目标过于保守,没有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

民办高校迫于政府评估的压力、日趋复杂的管理等问题,虽然初步建立了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但多为套用公立高校的构建模式。在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在理念和实际运行中都定位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甚至认为只要实施了监控和评价,教学质量自然就得到了保障。忽视了教学质量保障主体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让师生产生厌恶心理。信息反馈渠道不通畅,使运行机制和反馈机制系统难以平衡。民办高校在建立质量标准时应该有自身特色,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质量标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各级各项质量标准不健全,既缺少质量监控职能部门,又没有将质量标准制定详实的现象,导致很多问题出现后亡羊补牢。

2、条件保障不充足

民办高校自筹资金办学,经济自负盈亏。如何平衡经济利益和提高教学质量是现实问题。为了多招生而扩大校园规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部分资金,导致教学经费紧张。忽视软件方面的投入,导致软件跟不上硬件建设。教师人数不足,生师比达不到国家要求,实验室等教学设备生均值低于公立高校。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缺陷,教师队伍年龄或大或小,缺乏35-50 岁中坚力量教师。职称结构呈现断层式,初、中级职称比例偏高,副高以上职称教师人数少,教授多为外聘退休教师。老教师由于年龄及职称原因,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难以掌握,对科研没有热情不再投入精力搞研究。年轻教师对新的教育方法掌握很快但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由于日常忙于完成教学任务,教研科研方面心有余而不足。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落后于公立院校,民办高校要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就急需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应用型人才质量标准。待遇问题、科研压力、归属感等问题,导致民办高校人员流动性大,培养的人才很难留住。部分外聘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对于教学工作仅仅满足于完成,对于师德、教风观念淡漠。民办高校的定位决定了生源的层次,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课堂出勤率低。上课吃东西玩手机,期末考试存在作弊抄袭的不良思想。不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都是影响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3、过程保障不全面

民办高校虽然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教学建设与改革方面不尽如人意。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重视不够,使得整体质量保障效果不好。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培养目标定的过大过高,不符合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描述中仍使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这种比较空泛的语句,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发展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缺乏特色的办学定位和模糊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困难,不符合市场需求。

一些民办高校套用公办院校的模式建立了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院-系-教研室-班级学生"构成了四级监控组织,但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监控作用。督导评价、教师评教和学生评学的质量监督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片面。内部评估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每学期的各项教学检查形式大于内容,为了生存忙于应付外部评估。部分民办高校既没有设立专门的质量监控部门,也没有专门负责教学质量监控的管理人员,教学督导和教务处成为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力量。全面质量原理(TQM)强调全员参与,全员应参与到日常质量监控过程中。民办高校没有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全员参与意识淡薄。部分管理者身兼数职分身乏术,教师和学生没有主人翁意识认为与己无关,导致整体校园质量文化建设落后。

4、经费保障不到位

由于国情和政策等原因,与国外民办高校多渠道办学资金来源不同,国内民办高校办学资金来源主要是学费收入和举办者资金投入,政府补贴和社会捐赠所占比例很小。学生学费的收取数额决定了民办高校办学经费可用数量,如果不经过合理规划使用很可能捉襟见肘,单一又不稳定办学经费对民办高校的发展产生了束缚。只有多招生才能多收学费进行办学,造成了许多民办学校投资管理者的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和学生数量。在经费使用方面缺乏监督管理,用于教学的资金被缩减,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科研、教学之中。缩减科研经费和教师待遇直接影响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维持基本生存的工资如果得不到保障,教师更没有搞教学和科研的动力。很多优秀人才选择另谋高就,导致民办高校教学和科研停滞不前。科研水平是衡量民办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民办高校科研成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尽如人意。很多民办高校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申报,目的是通过科研能力的提升促使办学水平提升。

5、结果保障不完善

民办高校视招生为头等大事,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关注不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四个方面十八条中明确规定毕业生就业情况要与高校发展挂钩。就业率对于民办高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业率过低就会被限制招生,相当于切断了民办高校的经济命脉。每年的就业率也成为家长重点参考条件,就业率低的学校学生自然不愿意报考。民办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符不符合质量要求要经过市场检验,不重视毕业生毕业后的发展情况,学生毕业后不能及时追踪调查,未能与用人单位建立起长期的信息反馈机制,都不利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民办高校在产学研融合方面,与企业合作还在探索阶段,出于利益的原因企业没有与民办高校深层合作的意愿。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帮助不大,并未真正建立完善的市场反馈机制,达不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民办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机制,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持续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及时获取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反馈,可以对人才培养起到指导作用。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反馈的信息,知道市场需要哪些人才,需要学生有什么样的能力,不断修订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改变闭门办学的模式。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民办高校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勇立改革开放潮头 创新粮食保障体系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