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独立学院辅导员如何开展资助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20-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辅导员

曾 兵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既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十三五”落实教育扶贫“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战略重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既是高校日常学生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以及“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完成的重要保证。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事务的一线工作者,无论是资助育人工作,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期新背景下,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如何开展这一工作,值得深入探讨。

一、独立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的新问题

1、资助大环境的变化

社会是持续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独立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的环境也在时刻发展变化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家层面的变化。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2020 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而且把教育扶贫,“立德树人”纳入了“十三五”规划中,“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面对党中央提出的新号召新要求新目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国家脱贫计划任务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二、学校层面的变化。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是时代造就的特殊存在。笔者所在的江苏地区由于承担着教育部、发改委2016 年制定的“协作计划”,大量提高中西部录取学生的人数,在这新时期的招生政策下,独立学院由最初的“贵族化”迅速向“平民化”转变,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人数比例也已达到40%以上。三、学生层面的变化。由于招生政策的变化,独立学院在校学生的情况也随之变化。笔者所在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之前的几乎是省内生源向全国生源转变,由于各省份教育资源、经济条件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化更明显,对于资助育人工作的需求呈现多种需求,心理育人的需求大有反超经济资助需求之势。

2、资助过程中的新问题

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能够完成学业。但是在新时期的操作过程中,资助育人工作却遇到了一些新的难题。

(1)资助手段的多样化,呈现的是单一化的结果

本着“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理念,我国高校资助政策自实施以来,已初步形成“奖、助、贷、勤、减、免、补”的学生资助体系,使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同学得以顺利完成高等教育。高校如此费尽心思地多样化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最终落实到实处时,却变成了单一的经济资助,受助学生对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理解就是“发钱”,远未达到资助育人工作结果的追求目标。

(2)受助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明显增长

在近几年的资助过程中,发现受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明显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助生在内心深处都想被人认可,尽管出身贫困,但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精力很多,成绩在班级中也是中上水平,然而他们却将之视为自我慰藉,还希望其他方面亦能达到这种水平。改善自卑心理是受助生最主要的心理诉求。自卑与自尊之间一线之隔,受助生明白自卑心理对他们整个人生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他们迫切需要改善自卑心理。希望增加对学校的归属感,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师资、环境以及昂贵的学费都让贫困生对自己、对学校心存排斥,但同时受助生也希望能对学校有较强的归属感,对学校产生依赖,让自己内心能变得平和安静,充满安全感。

(3)独立学院辅导员资助育人工作能力的欠缺

独立学院辅导员身兼数职,师生比也是悬殊,工作量巨大,日常工作繁冗,精力有限,很难将资助工作做到面面俱到,甚至可能会发生评定不公的情况。其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不科学性,以年轻老师居多,年长的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一定的工作年限后都转岗至学校其他岗位,导致了辅导员队伍在资助育人工作过程中很难出现经验、心得上的“传、帮、带”。年轻的辅导员自身还处于工作经验积累、工作心得获取、工作技巧学习的阶段,能够将资助育人工作的常规事务完成已属不易,何谈在资助工作中对受助生关注心理的健康成长,开展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的帮扶教育工作。

二、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确保资助育人制度建设的全面保障

“奖、助、贷、勤、减、免、补”的资助体系,多样全面覆盖了现阶段独立学院资助工作的所有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这几种方法各自所占比例,发挥作用却严重失衡,助学金、助学贷款是学生最亲睐的方法。奖学金的数额较少,勤工助学岗位不够,减免力度不大,致使独立学院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着较严重的“供需矛盾”,这隐藏着很大的德育隐患。完善资助工作的实施制度,尤其是受助生的后续教育及校内外资助项目管理的相应准则必须明确制定,使得资助工作有规可依,有利于保障资助效果。建立资助育人工作的监督制度刻不容缓,监督机制是对独立学院资助育人工作各个环节进行监督,贯穿全过程。同时还需要建立资助工作的处罚制度,对于认定工作中出现的伪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材料,资格评定过程中的徇情偏袒等现象,高校大多采取批评教育的方法,缺乏必要的惩戒措施。教育主管部门应联合财政部门、慈善部门、法律工作者共同制定一套旨在保障贫困生权利的处罚制度,使资助工作有章可循,促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还要建立回访制度,了解贫困生受助后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同时也体现对受助生的人文关怀。

2、打造专业团队,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

笔者所在学院的贫困生大多来自山区、农村或者城镇下岗职工家庭,为供孩子上学父母几乎倾其所有,经济负担很重,父母常因要为子女创造基本的生活条件,无暇顾及子女的情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贫困生肩负整个家庭的责任和重担,不少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这些状态导致贫困生科学认识自我、修正自我、完善性格的过程比较缓慢。他们在奋发图强的意识背后,仍留有因经济原因无法与同学一起外出活动的自卑心理,担心经济原因无法完成学业的焦虑心理,为了能被同学刮目相看而夸张消费的虚荣心理,先入为主认定别人带有色眼镜看待贫困生的偏见心理,自尊心过强而变成的戒备心理,最终会演变成独来独往的自我封闭心理等。

面对这些心理问题,独立学院应引进心理学专业的高材生以及一些具有丰富临床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打造专业的心理师团队,加强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预防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专业学科以及日常活动中,引导贫困生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观念,帮助他们摆脱因贫困产生的诸多不良心理,这项工作十分重要,而且开展得越早越好。心理教师、辅导员老师以及独立学院的其他思政教师应该帮助贫困生形成科学健康的自我意识,方式方法应因人因时因势制定,不可简单粗暴。这些存在的心理问题,需要“物质资助”与“精神帮扶”相结合一起解决。专业人员需要分析贫困生的长处和优势,鼓励他们,用成功案例引导他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真正做到“精神扶贫”的“扶智”与“扶志”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高校资助工作过程,防患于未然。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心理援助体系,利用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活动机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咨询活动,例如通过电话网络平台交流、团体辅导等方法,可以较全面及时地了解贫困生心理状况,并进行相应地跟踪随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加强辅导员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综合素质

在独立学院,辅导员是学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学生资助工作的直接执行者,辅导员队伍的自身综合素质将直接决定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成效。首先,辅导员应及时学习国家不断完善健全中的学生资助政策,只有将资助政策认识学习到位,才能够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对学生做好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学习与宣讲,不至于犯低级错误。辅导员只有具备了精湛的理论能力,配合强烈的工作责任意识,才能维护好学生的基本权益,对所有学生尽心尽责,取得工作实效。其次,独立学院必须加强对资助工作队伍的专业培训,从帮困助学理念、思想、心理、技能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方面来提高其专业性,使资助工作人员从思想和行动上都能尊重经济困难学生的权利,将学生的需求不断细化,在现有能力的基础提供物质资助之外的多层次资助。再次,辅导员应注重并加强资助工作中德育教育。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通过组织主题班会,举办辩论大赛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认识了解分析诚信,关注诚信。及时树立典型,广泛宣传,让正能量在学生群体中持续传播,并且建立学院自身的诚信档案,引导学生时刻督促自身。资助过程中始终进行感恩教育。贫困生认定前,召开感恩教育大会,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让学生在受助过程中,要求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养成感恩心态,利用社会实践开展感恩专题活动,使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只有这样贫困生才能从他助向自助发展,并最终变成助他。最后,辅导员应充分利用独立学院的资源帮助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笔者所在学院2019 届毕业生中抽取260 名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就业问题是贫困生最为焦虑的问题。辅导员应积极开展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就业政策、形势的宣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利用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资源,帮助学生在合作企业中拓宽合适的岗位,组织学生寒暑假走进企业实习。同时建立贫困生就业资料库,对他们的个人状况、求职意愿进行详细登记,便于辅导员及时有效地提供匹配的就业信息。

结语:

新时期独立学院资助育人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既给辅导员的资助工作带来了挑战,又给辅导员提供了一个全面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机会。辅导员应当主动学习,切实做好新时期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全面贯彻国家“精准扶贫”、“全面脱贫”的要求。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辅导员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