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述、感知、解释

2020-02-10田盛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叙述解释感知

田盛萍

【摘要】 教育叙事因其生动丰富而被班主任运用到实践研究中。但大部分研究只停留在讲述中,没有深入探究,出现了“越叙越平庸“的状态。本文以班规制定中发生的故事为例,用“叙述、感知、解释”三环节的教育叙事方法探究有效班规的制定。相信本文会给班主任一些启示。

【关键词】 教育叙事 叙述 感知 解释 班级班规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178-020

前言

教育叙事是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式,但部分教师只停留在“只叙不思”,导致了“越叙越平庸”的状态。Connelly(2000)把教育叙事定义为通过叙述在教育中真正体验过的故事,深入感知,解释隐藏理论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叙述、感知、解释”是教育叙事的关键环节。

班规是班级制度文化的体现,是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规范。通过观察,中学班规存在以下问题:部分班规是条款式的规定,班规充满了“应该、不应该”等字眼,体现不了学生主体意识。有些班规三年不变,有些班规形同虚设。下面将通过叙述、感知体验,深度解释的教育叙事方法来探究班规制定的有效方法。

一、班规制定前认真观察班级,确定班级定位

叙述:初一学前教育,从早跟到晚,观察学生的表现。这真是一个素质不高的班级,多数学生不听指令,没有优秀学生干部。小峰同学在军训时因不认同教官教导而愤然离班。

开学第一天,小峻同学在班里打男生。开学第三天,小峰同学打女生。9月份进行了全区入学测试,成绩非常靠后,无优秀学生,后段生非常多。

感知:从教十几年第一次碰到这样“暴力”的班级。主动跟同学和家长沟通,对全体同学也有了整体印象,班级定位逐步清晰。这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在行为习惯上不佳,部分同学根本没有集体服从意识,学习基础不好,因此定位为较弱班级,先不谈学习方法,从规范开始,班规要详细易懂。

解释:李西顺(2011)认为,“班规是班级制度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班主任引导、学生参与、根据相关守则、规范和本班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新生刚入学,对初中要求不清楚,如果一味强调全体同学参与制定,不合时宜。班级定位好后,班主任开始着手准备制定班规。百度很多班规,有些过于繁杂,有些过于敷衍。决定自己亲手制定,在制定前研究了“×校纪校规”和“中学生守则”,并学习了德育管理条例。初稿写得非常详细,以其中一段为例:

二、班规修改时,学生、家长全员参与,明确班级要求

叙述:班规初稿新鲜出炉后,感觉完美。在同学和家长中进行宣传,广泛征求意见。本以为完美的方案,提交上来被密密麻麻批注了很多。合理建议归纳为四类:1.有些用词过于累赘。2.奖惩措施不够具体。 3.一般违纪和重大违纪跨度不大。4.重大违纪需要进行集体表决。

感知:自己当学生时,认为班规是老师制定的必须执行。通过集体讨论,才理解学生其实很在乎班规,独断班规不合适网络时代需要。考虑到本班学生性格暴躁,因此在重大违纪需清晰明确。班级进行了隆重的投票活动,大家一致同意,把“打人、恶意扰乱课堂、顶撞老师”等作为严重违纪。经过两周集体讨论,同学们开始清楚中学生管理制度要求。

第二周班会主题“班级管理设想”中,全班学习班规并引出话题“你认为班级文化是什么?”,进而引出班训为“安静、勤奋、高效、文雅”,班级口号为“勤能补拙,静能生慧”。班级管理的理念为“学生成为班级管理和评价主体,创建团结奋进、永不言败的班级”。通过投票把“打架斗殴、恶意吵闹”等作为重大违纪。并规范了课堂行为、作业行为、仪容仪表要求等。班规细致具体,重要的就是执行。

解释:班规体现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影响学生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等现代公民意识的养成。在班规制定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学生主体性。在几位班长的帮助下,再次修改了班级班规。并印发给学生,发到家长群里面,以下为修改后截取部分:

三、班规定稿后培养学生干部,依法执行班规

叙述:一次学委向我汇报,“刘同学三次没交作业”。我找了刘同学谈话,他很委屈:“这几天生病,家里只有外婆和弟弟在”。我心平气和地说:“交作业是学生本质工作,虽有客观原因,但应事先跟老师说清楚”,刘同学后来认真补了作业。每个同学都可以为违纪做出合理解释,如果任意放任,班規执行力度就会大打折扣。教育无小事,成就在于点滴之间。

感知:班规实施过程中,总会有不同的声音。每天都会接到投诉,告诉自己要冷静,并教导学生,任何制度在执行初始,肯定有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但既然是共同修改的,就应先执行,再逐步调整。

解释:李镇西(2012)认为,班规内容与法律有相似的性质,班主任可以借鉴法治理论成果指导班规的建立和完善。班规就是班级之法,必须执行,没有任何借口。依法治班的实质就是在班上尽可能推行民主管理,按照班规来管理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个人权威代替不了规则,任何集体运作都需规则来运行。

四、班规实施中删繁就简,有形变无形

讲述:第一个学期,绝大部分同学都能遵守班规,班级氛围很好,但到了第二个学期,说粗口、抄作业、扰乱课堂,比比皆是。难道是班规出了问题?

感知:经过一个学期管理,学生们清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但随着年龄增长,学生们在纪律上松懈,争取自己任性的权利,班规很难不折不扣执行下去。召开班长会议,把班规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给他们听,并抛出问题,征求他们对班级修改的意见。一致认为同学们都清楚班规要求,如果再沿用原来的细致班规,就不太适合,法大于情但是也要人性化,因此,决定以口号形式把班规张贴出来。

解释:“男生温文尔雅,女生端庄大方,课堂高效合作,课后不打不闹,自习鸦雀无声”等。字数少但涵括了对仪容仪表、集会两操、课堂课后、课室环境等要求,朗朗上口,获得大家一致认可。

五、用心沟通,让班规内化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

叙述:经过一个学年实施,班级学习良好,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执行班规,每周班级评比中都能拿到流动红旗。但步入初二,班级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学习上的躁动,几个青春期的男生特别难管,之前的细化班规和标语式班规已经起不到班规应有的作用。

感知:通过“自律是真正的自由”、“做文雅人”、“团结就是力量”等,让学生从体验班规的内涵,逐步内化班。同时对班规中的积分制度进行调整,并确定小组评比和个人评比的加减法,进一步明确奖惩制度。每月评比改成每周评比,更有效促进小组合作。对个别屡次有重大违纪的同学,可以通过请家长、罚扫劳动等,加强他们的纪律观念。

解释:班规应该是“因材施教”,班主任应该首先思考班级成员的现状,班规制定后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和问题的变化而改变,班规最佳形式就是内化成一种习惯。

总结

魏书生(2013)说过,做教师不做班主任,将会是终生遗憾。接到班主任任务后,仔细研读了《魏书生教育作品集》,他的班规重点是落实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得益与他的班规设置理念,自己在设置班规时候始终把握一个理念:让每个学生在班规实施行为习惯得到提高,让班级在班级管理制度中得到逐步提升,让班级充满生机和活力。

班主任平时要善于对教育故事做深度描述和解释,再来调整管理思路。只有这样,班主任管理水平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

[ 参  考  文  献 ]

[1]Connelly.F.Michael.Clandinin. D.Jean.Narrative Inquiry: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asearch[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hers, 2000.

[2]李西順.论现代性班规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1.

[3]李镇西.我这样做班主任—李镇西30年班级管理精华[M.漓江出版社 2012.

[4]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5]魏书生.魏书生教育作品集—班主任工作漫谈[M]译林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叙述解释感知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关于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重点问题的思考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少点叙述,多点描写
浅析《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叙述的不可靠性
《拯救乳房》对创伤性体验与创伤后成长的书写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