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望2020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2020-02-10顾筱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协作工具深度

顾筱玲

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地融入教育教学,教与学的改变效果正在日益得到彰显。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提供的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强大,也认识到要想让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从“趋势”真正变为“优势”,仍然缺少不了精妙的教师教学设计与人文关怀。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发展过程来看,人们越来越理性辩证地看待技术,盲目的技术崇拜者正在减少,而人与机协作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站在2020年的起始,展望未来一年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我们对未来的发展越来越有信心,相信会收获美丽的果实。

融合要关注普及推广:走向常态化应用

一直以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面临的最大“痛点”就是“买得多,用得少”,“建而不用”是实践中的突出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时候,信息化只是学校领导的“面子工程”,学校领导只将信息化工具和设备作为展示学校现代化程度和办学水平的一种标志,只要有了就可以了,至于用不用再说。另一方面,很多学校领导觉得信息技术是变革教学的良好契机,然后就毫无规划地贸然开始进行实施。很多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失败案例,大部分都是没有合理地决策、规划,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校领导就购入了大量技术设备,最终导致设备闲置,造成资金和技术的浪费。

展望2020年,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带动下,我们必然会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常态化应用。首先,学校领导者应转变理念,认识到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不是对现有课程进行花样翻新,而是改进现有的课程理念,让技术为教育理念、课程理念和学习理念服务。其次,打造“云+网+端”的泛在学习环境是推动深度融合常态化的基础和条件,很多教师未能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支持。最后,实现从信息呈现到高阶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不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只是在细枝末节处进行小修小补是不足以支撑深度融合的。

融合要关注深度学习:走向大概念教学

深度融合不再是要教零碎的知识点,而是要支持基于大概念的学与教。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以来教师更倾向于给学生讲授不连贯的事实、术语以及公式等零碎的知识点,导致学生反而没有掌握一些重要的大概念。很多零碎的知识细节学生很快就会忘记,而这些大概念是能够跟随学生一生的。因此,基于大概念的教学成了最近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热点。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突破以往关注零碎知识的训练,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大概念学习,让教师有机会实施基于大概念的教学创新。当我们将目光从诸如“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谁”这类零碎知识点移开,关注基于学科本质的大概念时,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就会豁然开朗了。面向大概念,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就会不再仅仅关注零碎知识点的掌握、重复训练和反馈,而是更多地支持大单元教学,更多地支持项目式学习,更多地引入真实的问题情境,学与教会因此而改变。

融合要关注高阶应用:走向创造与分享

前段时间,笔者在组织无锡市智慧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时,看到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更多的是停留在刷题训练和拍照上传等功能上,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仍然是低阶应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难点是教师仍然停留在简单的训练和展示上,缺乏高阶的创造和分享等。成功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根本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即使教师知道了怎样使用某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设备,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设备进行教学改变。

美国教学技术专家鲁本·普恩特杜拉(Ruben Puentedura)提出了技术应用的SAMR(替代、增强、修改、重新定义)模型,为我们考察技术融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鲁本将技术对教学的作用分为两个大类别:增强和改造。在低阶应用方面,通过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移动设备(如使用数字化课本或利用多媒体演示),来增强和强化课程,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让技术改头换面,技术被放到传统设计的课堂之中,要么用来替代以前的学习资源,要么用来稍微增强以前的学习资源,没有功能上的改进。而在高阶应用方面,技术用于改造学习,改造的方法是借助深度学习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并且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让学生制作视频来展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即达到如果不使用技术工具,课程不可能上得好的境界。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逐渐发展,教与学会渐渐地改变,如从增强到改造,学习的机会也会变得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工具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让信息技术更多地支持学生去创造与分享,去与同伴进行互评与协作。

融合要关注情感关怀:走向人与机协作

当技术出现时,人们就产生了对技术的恐惧和抵触,但技术的确改变了人类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开始普及时,人们又产生了新的恐慌,隐私保护、替代人类等担忧日益得到了众人的响应。但不管怎么样,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也进入了教育行业。但信息技术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仍然需要的是“人与机协作”。

人与机协作就是要让信息技术发挥其效力,替代教师完成重复烦琐的任务,而教师则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智慧的教学设计师、情感的关怀者等。教师尝试在常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小而精的工具,通过使用工具延伸课堂、改善课堂。这些工具可能仅仅集中或专长于课堂的某个方面,或者只能改变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细节。教师则在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的支持下发挥作用,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实现以往靠传统工具和设备难以实现的教学理想。Richard Mayer教授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学习材料设计得好,就有可能学得很好;反之,如果学习材料设计得不好,也就学得不好。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出教学设计的最佳方法。”因此,未来,各个行业必将是人机协作,教育行业也必然如此。人工智能等技术不会也不能取代教师,但实现人与机协作则是必然趋势。

时代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信息技术与教学也在不断地走向深度融合。但并不是有了技术就会自然发挥其效力,体制、机制、能力和评价等诸多因素都制约着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但只要我们秉持着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的理念,让技术给与孩子以腾飞的翅膀,自然会收获人生的美丽。2020已来,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会更美好。

猜你喜欢

协作工具深度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准备工具:步骤:
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天等脱贫号角铿锵嘹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录)
“巧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