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女子监狱:文化修心 教育润魂

2020-02-08陈俊伶胡春丽

21世纪 2020年1期
关键词:萨提亚监区木兰

陈俊伶 胡春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全国监狱系统坚持“文化改造教化人心”,深化“文化建监”目标,充分发挥文化改造规范、自律、熏陶和导向的良性作用,不断探索监狱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和有效方法,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9年12月9日,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文化专业委员会下发通报,号召全国各监狱认真学习四川省女子监狱等全国10所监狱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大力强化文化改造,深入推进监狱文化建设。近日,记者来到四川省女子监狱,对监狱文化建设深入探访。

四川省女子监狱地处简阳市养马镇,距离成都市区约50公里,是一所关押女性罪犯的重刑犯监狱。听说要到四川省女子监狱采访监狱文化建设,宣培科科长王聪介绍说,监狱长毛新是监狱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是女子监狱文化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实施者、推动者,要探寻女子监狱文化建设的成功之道,就要对监狱长本人的监狱文化建设理念、思路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走进监狱的木兰书院,记者看到漂亮的小卡座,整齐摆放的各类书籍,还有淡淡的咖啡,忽然明白,监狱文化建设成效首先来源于监狱领导班子对文化改造的高度重视和躬身推动。监狱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文化兴监之道,前置文化育人功效,契合时代文化特质,铺以文化人的新途径,形成了独具女性特色的四川女监文化。

“一体两极四维”构建监狱文化体系

四川省女子监狱自1998年改建以来,监狱文化从芜杂到繁荣,从自发到自信,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现已形成了“一体两极四维”文化体系。

“韧·嬗”为核,木兰为形,文化核心形神一体。经广泛讨论,甄选高洁、挺拔的木兰为图腾,代言女监人矢志不渝、刚柔相济之“韧”;以木兰蓓蕾入药之功,暗合服刑者知错能改、向善趋美之“嬗”。取“韧·嬗”二字为核,一合女监人刚柔并济、百折不挠之品质,二合服刑者破邪立正、蜕变新生之历程。

两极引领,链接女监文化建设两大主体。以“韧在木兰”引领警察文化,是民警忠诚履职的使命担当和廉洁奉公的本色写照;以“嬗度新绿”引领改造文化,是罪犯忏悔守法、感恩自新重生过程的生动演绎。四维竞发,推动女监文化建设纵深发展。警营文化、廉政文化、监区文化和企业文化,搭建了监狱文化建设四维发展的基本构架,形成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态势。

四川省女子监狱已形成木兰品牌,木兰姐姐、木兰哥哥人偶和系统卡通形像、表情包,成为文化的生动代言。木兰诗社以监狱工作为题材创作出的诗歌数百首,诞生了《木兰赋》《花语颂廉》等长篇佳作。

监狱以女性特色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新绿艺术团、新绿小报、新绿广播站、新绿艺术节等一系列“新绿”文化品牌,创作、推广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不仅教育引导罪犯,也警示教育社会大众。新绿小报已连续刊印十九年,音、绣、诗、文、画系列作品汇编成册。新绿艺术团《妈妈我错了》《女儿的呼唤》等节目获得司法部一等奖。

创制独特行为文化矫正失范习惯

四川省女子监狱结合新时期女犯改造特点,建起一所以女性罪犯为教育对象的特殊学校,命名“一苇女校”。“一苇”取自《诗经》“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寓意监狱民警改造人、度化人的决心与信心。以“一苇女校”为中枢,形成了“三破三立”入监文化,“悟律知行”普通监区文化,“破壳更生”出监文化,“爱在一起”特殊病犯监区文化。通过对罪犯施以“七礼”教化,求“五新”转变,造就改过自新的感恩情怀。以“守法律行、习艺矫枉”为主题,以“十大活动”为抓手,将“明法致嬗”的基本理念,辐射到罪犯劳动教育、劳动考核、劳动竞赛、技能培训等活动中,练就自我救赎的劳动情怀。

走进监区,看到部分罪犯正在排练节目,列队整齐、动作一致。民警梁颜莉带记者参观监区,在二楼的蜀绣工作室,整齐排列着蜀绣手工架,前后墙壁都悬挂有绣好上裱的蜀绣作品,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很是精美。据梁颜莉介绍,学习蜀绣技艺是针对女性罪犯特点设计的,既能让罪犯通过细心的刺绣手工让内心平静,又能在出监后有一门过硬的技能,便于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监室里,被盖叠放棱角分明,脸盆、漱口杯等排列有序,每样物品都对应着相同编号。梁颜莉介绍说,监区民警每天都会对罪犯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考评,对应编号能一目了然知道哪个罪犯没有用心,会重点进行矫正规范,端正改造态度,形成良好生活习惯。

四川省女子监狱始终以牵引价值理念、升华精神追求为目标,着力于启发心智,涤荡人心,形成强大内驱力。监狱大力弘扬“忠诚、尚法、自强、和谐”的四川女子监狱精神,提炼出“奉法自强,明德致新”的狱训,全方面贯穿于监狱文化建设。

创新文化教育方式浸润干涸心灵

四川省女子监狱根据多年的改造工作经验,结合萨提亚模式和王阳明心学理论,探索出“三维共好,觉行矫正”女犯心理矫治模式,旨在促进女犯自我觉察,习得自我成长方法,实现自我救赎,真诚地忏悔、守法、感恩、自新。萨提亚是世界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模式”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一种个人成长模式。萨提亚相信每个人生来都拥有足够的资源应对成长,通过引导个体进行自我觉察,找回资源,接纳自我,以更好的方式生存于世上。

来到教育中心,矫治中心禅意大厅给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的感觉。教育中心民警、表衿工作室咨询师毛锐迪说,禅意大厅体现“以石观山、以沙观水”设计理念,让人体验到舒缓情绪、倏然心静的感受。监狱干警中的专业心理咨询师都有一间工作室,定期对需要进行心理矫治的罪犯进行开导帮助。教育中心分别对民警和罪犯进行“三维共好,觉行矫正”集中培训,近300名干警先行参与萨提亚体验学习。在受训民警中选拔骨干40人接受助教培训,选派6名民警参加个人系统成长课程,选派8名骨干助教参加专业课学习,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矫正队伍。从2018年5月以来,开展了两期针对女犯的实训,一个训练周期为100天,共有233人参训。

据毛锐迪介绍,“三维共好,觉行矫正”取得了警、犯互动互谅的实在效果。有民警通过参加萨提亚体验学习,在体验分享时说,原来一个人行为背后有丰富内容,而自己的想法也只能代表自己,有时把思想强加给对方非但不能起到改造效果,还容易引起对方的抗拒。当改变了原有刻板的教育方式,我发现愿意和我谈心的罪犯变多了,我反而能第一时间了解她们的真实想法。女犯陈某在参加项目之前是监区出了名的“火暴脾气”,通过学习,陈某学会了管理情绪,尝试将一致性沟通运用于与人的沟通中,监区民警和罪犯都对陈某的改变感到欣喜和好奇,甚至每次看到陈某时,都亲切地称她“萨提亚来了”。

“清风徐来,叶茂花馥。细雨潜入、日夜呵护。播种善美,耕耘荒芜。不材之木,长成新树。”这首毛新监狱长作词的《新绿歌》,正是四川省女子监狱文化建设成果的真实写照。

猜你喜欢

萨提亚监区木兰
木兰剧片段展示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若是木兰能网购
萨提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人物分析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提升监狱基层监区领导执法管理能力初探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走进艾滋病监区
“监区”体验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