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组

2020-02-07朱清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重组浅议

朱清芳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课堂效果可喜。同时我们也看到部分教师在重组教学内容之后,教学目标偏离,有效学习无法落实,甚至产生负面影响。现在,我从省教育学会举办的4节《用字母表示数》展开论述,这四节课执教者不同程度地采用了重组教材的方法,内容呈现与表现形式都不一样,收到的教学效果也明显的不同。原因何在呢?主要原因是执教者为迎合听课者,想方设法,舍文本、再组织、再创造,变花样,有弄巧成拙之感。所以,要重组教材要三思,才能达到最佳课堂效果。

关键词:浅议;数学内容;重组

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很正常。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更提倡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对教材的研读和感悟是第一步。只有品出了其中的内涵,悟出了其中的精髓,把握住教材的脉络,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再组织,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对教学内容的转化要深思。

一、重组需先研读和感悟文本

重组教材内容,首先要分析教材。如第九册第五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是“简易方程”第一课时。教材从“为了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常用字母表示数”引入,安排例1:“小东比小华大3岁。根据这个条件,我们可以得出:小华1岁时,小东的岁数是1+3;小华2岁时,小东的岁数是2+3……最后引出用a表示小华的岁数,小东的岁数就是a+3。”出现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小结。教材安排通过简单的岁数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结合生活实际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的理念。

然而,一些教师好端端的教材资源不用,经常自编教学内容随意替代例题,使课例与教材内容偏离甚大,脱离教材的本意,结果课程目标也不能达成。如:在《用字母表示数》课堂中,这里有两个例子。第一位教师用扑克牌导入新课,在黑板上出示2、3……10、J、Q、K、A,然后提问:这里的J、Q、K、A各表示什么?学生回答分别表示11、12、13、14(1),结果学生出现A表示14与1两个不同的答案,因为玩牌方法不一样,答案也不一样,造成教学与学生理解的混乱,其实这是一种误导。而扑克牌的四个字母本意并不是表示数,引用扑克牌对《用字母表示数》教学是没有多大价值的。第二位老师用这样例子替代例1。教师让学生玩一个数青蛙游戏,这个例子大家通常看到:

1只蛤蟆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蛤蟆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老师提问:你还能继续往下读吗?当青蛙越来越多的时候,该如何表示?(学生思考)

许多学生被难住了,这里引用的数量关系有些复杂,这样的设计能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吗?

我想教师要要想重组这节课教学内容,必须注意教材本身的特点,适时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其实两则共同的毛病就是没有做好重组内容的衔接,在处理教材时不注意教材的等价转换,丧失教材例1的潜在丰富资源,效果是可想而知。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仍然要求教师钻研课程内容。教师钻研教材包括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和处理教材。教师只有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思维加工”,才能挖掘出教学内容的丰富资源。

二、重组教学要把准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节课标的思想及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在重组教学内容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教材的内容的深度、难度。其次要了解本节的教学目标、恰当把握目标、要求。基于学生认知过程这一基本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目标。如:《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目标定位:

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2、能用字母表示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含有字母式子的意义和优点,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观念,形成初步的字母感。

3、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境中探究,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小组合作、讨论的能力。

4、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感受数学字母的简洁美,体会“生活中处处蕴涵数学知识。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们重组内容时,需要大量的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感性材料,如:以前学过的含有字母的公式引入,或把例1的内容改成本班学生中不同年龄的两位同学;或老师和一位同学的年龄,这样类似的例子,让学生体验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从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有些课内容重组后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看起来教学过程很顺,表面上看学生什么都会,其实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知识的纵横)都不符合要求,即认知、能力水平降低,最后导致学生作业有困难错误率高,给学生留下许多一知半解的问题。课后我们再仔细分析,不少的问题都是“改变”转化所引起的。我们知道一般的教科书都是专业文本,它的内涵是具有多面性,既研究性、权威性、连续性、整体性、孕伏性,实用性等。我们无论教学内容如何转化,执教者都必须遵循这一基本的原则。但也不是教条的去做。假如我们对教材理解不够或处理教材不当,就会降低或拔高标准,无形中反而扼杀了教材课程资源的价值。

三、重组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在重组教材中要注意学生的實际,数学语言的通俗化,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自学。其次,我们还让学生逐步地掌握数学学科所特有的思维方法。诸如归纳、类比方法、等价与非等价转化方法等数学思维方法,在教材中由浅入深,使学生心领神会,灵活运用。

重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考虑教材编排的连续性、阶段性、整体性。即从低年级,到中年级、高年级,必须有体现教材联系的特点。从纵向看,要做到“前有孕伏,后有发展,逐步渗透,自然衔接”。从横向看,要根据各阶段、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具体规划教学、训练的项目与任务,既要防止无效的重复,又要防止前后脱节,破坏连续效应。从最能形成和掌握的角度看,还得注意有上升的循环,波浪式的前进。

总之,课程的内容的重组,教师不能轻易简单的处理课程内容和重组教学内容,而是需要教师认真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经过反复地深思、推敲、体会,才能组合出一种最佳的教学内容,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小学数学教育》2018至2019期刊

猜你喜欢

重组浅议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议“分层先学”式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浅议“初小”数学思维的过渡
浅议高一数学的入门学习与教学问题
试论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试论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