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问式教学法在《易经》教学中的应用

2020-02-06姜代勋

大学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易经教学

姜代勋

[摘 要]《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总源头,向称百科之母,万事之则,群经之首,学问之宗。由于《易经》在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的重要指导价值,近年来,《易经》课程逐渐成为一些学校的选修课程。因《易经》成书年代久远、文字深奥、寓意难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常因听不懂、看不明白而困惑,导致听课效率低下,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对《易经》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具有紧迫性。笔者在《易经》课程教学中较多地应用了提问式教学法,该法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增强师生间的互动等,提高了教师授课质量和学生听课效率。

[关键词]提问式教学法;《易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1-0115-03

四书之一的《大学》是中国古代探究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由此可知,古代的“大学”教育首重德行。现代的大学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以专业课为主,在“明德”“亲民”“至善”等修身课程的培养方面,课程设置则相对偏弱,而像《易经》这样注重修身的经典传统文化课程更为少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易经》产生于五千年前,成书于商末周初,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总源头,向称百科之母,万事之则,群经之首,学问之宗[1]。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无论是孔孟之说还是老庄之道,他们思想的理论基础都源于《易经》。孔子曾说“不学易,无以知”“加我数年,言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易经》中包含了自然事物、人生价值、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普遍规律,学习《易经》可修身养性、居安思危、避祸远患,从而有利于传承文化、成就事业、“止于至善”。

由于《易经》在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的重要指导价值,近年来,《易经》课程逐渐成为一些学校的选修课程。因《易经》成书年代久远、文字深奥、寓意难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该课时常因听不懂、看不明白而困惑,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所以,对《易经》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具有紧迫性。李鹏认为《易经》教学关键要把握五个要素: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教学的关键,宇宙观是教学基础,体例和结构是教学的路径,内容的选择是教学的重点,品德的提升和行为的理性化是教学的目标,从思维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真知灼见的论述[2]。而《易经》授课的教学方法研究则鲜有报道。目前应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有提问式教学[3]、导学式教学[4]、演讲式教学[5]、讨论式教学[6]、讲练结合式教学[7]等,由于每门课程各有其特点,因而选择的授课方法也不尽相同。笔者在《易经》教学中针对有关内容的深奥和易理的艰涩难懂,较多地应用了提问式教学法,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该法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增强师生间的互动等,可提高教师授课质量和学生听课效率,现介绍如下。

一、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易理是古人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的基础上,“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对自然现象进行的总结,实际上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虽然我们每天都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运用易理,但极少有人知道其中的道理或语言来自于《易经》。两千多年前的《易经·系辞传》中也说:“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比如父母及老师从小教导我们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故宫乾清宫也高悬有“正大光明”的牌匾,大家可知道出自何处?学生回答不上来。接着追问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学生一脸茫然,有的学生开始用手机上网查找,回答说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又问:我们平时餐桌上的鱼是怎么从江、海或湖中捕上来的?这个问题简单,学生回答用鱼网。再问:农民用什么耕地?学生回答用犁或犁地拖拉机。最后问:那我們住的房屋、居家必备的捣蒜罐以及我们出行乘坐的马车、汽车及木船、轮船最初是依据什么设计制造的呢?这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是的,以上问题的答案均出自《易经》。人们发现日月常以光明昼夜普照大地,我们效法此理为人处世当光明磊落、正大光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大学的校训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分别出自《易经》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坤卦象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为天,坤为地,清华校训则取法于天地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与天地并列为三,激励一代代清华人发奋图强、胸怀天下,因此成就了清华在中国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捕鱼的网取法于八卦中的离卦,“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农民耕地的犁取法于益卦,“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房屋取法于大壮卦,“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捣蒜罐取法于小过卦,“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古代的马车及现代汽车的设计取法于随卦,“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木船及后来轮船的制造则取法于涣卦,“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由此可知,易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一来,学生也不再觉得《易经》这门课是那么遥远和陌生。

二、坚定易理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指导价值

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以利国利民是学生孜孜追求的梦想,而《易经》是一部帮助成就事业的著作,是古代帝王、政治家、军事家及商家的必修教材。《易经·系辞传》说:“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因此,如何利用《易经》的传统经典理论优势启发学生智慧,帮助成就事业,引导学生如孔子式韦编三绝、爱不释手地研习《易经》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易经》以前多以串讲为主,导致学生对卦爻之辞中蕴含的道理认识不透彻,于是笔者逐渐尝试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根据书上词解和语译了解卦义。笔者课上只针对预习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解释,然后将授课重点放在对卦爻之辞内涵的深入讨论和挖掘上。

比如讲乾卦。乾卦为六十四卦之首,是由六个阳爻组成的纯阳之卦,代表天,为万物之始,具有元、亨、利、贞四种德行。《易经》推崇乾天,本质上是推崇其阳刚之德,其中揭示了坚强者的进取哲学,勉励人们要效法天周而复始的刚健精神,克制私欲,不懈地力求进步。结合语译,乾卦六爻所述的字面意思也不难理解。初九爻说“潜龙勿用”,即潜伏在地下的龙还做不成事;九二爻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即见到“龙”在田里治水,有利于庄稼,这个人会被推荐到上面去做事;九三爻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即君子处下位要诚恳地做事,晚上还要回想有没有未处理好的问题,虽处境凶险也不会犯错误;九四爻说“或跃在渊,无咎”,即“龙”已在深渊中,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九五爻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飞腾在天,具有无限的活动空间,潜力无穷,正好施展利国利民的抱负;上九爻说“亢龙有悔”,即“龙”已飞到最高处,再继续往上飞就会倒霉。乾卦六爻依次可代表人从低到高的六种社会地位或人一生的六个发展阶段,可请学生认真思考:以上乾卦六爻是从人的言行还是所处的地位来了解信息?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一致得出乾卦六爻皆是从人所处的地位来了解信息,因此,从乾卦各爻可推断出地位决定言行的结论。一个人的言行只有与其地位相应才能无咎、吉祥,如果其言行与地位不相符,说过犹不及的话,做矫枉过正的事,必定会有凶的结果,甚至地位不保。可进一步联系实际,提问学生:自己当前处于乾卦六爻的哪一爻,该具备什么样的言行呢?由于学生还处于学习阶段,并没有进入社会做事,所以,容易得出自己处于初九爻“潜龙勿用”的阶段。从乾卦中可推知作为学生当下的主要任务是“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通过对乾卦六爻的阐述,还要让学生明白乾卦阳刚之理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指导价值。“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即要运用“九”的阳刚之理,不使日常的言行偏亢为害,不可争强好胜,才能安全吉祥。“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是教人体刚而用柔之法,乃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只有体刚用柔,刚柔相济,才符合自然法则。

比如讲《序卦传》。《序卦传》分上传和下传:上传始乾坤而终坎离,合三十卦;下传始咸恒而终既济未济,合三十四卦。那么《序卦传》的内涵或意义是什么?它仅仅是将六十四卦简单地罗列在一起便于后人学习吗?对初学者来说似乎是这样的。但本质上,《序卦传》主要是论述六十四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按顺序发展的规律。不管是从上经三十卦还是下经三十四卦来看,均是一卦接一卦或一环套一环地向前发展。从天地的存在、人物的诞生、社会的发展说起,卦与卦间的相互联系不是简单的直线式发展而是呈波浪式前进的:如上传从泰到否,从随到蛊,从贲到剥等,下传从晋到明夷,从丰到旅,从既济到未济等都是一次次的盛极必衰。所以,《序卦传》揭示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进退、存亡、得失的规律,存在着“物极必反”的规律。这种波浪式的前进可以一浪高过一浪,可以是平浪,也可以一浪低过一浪。这样,可启发学生思考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选择哪一种前进方式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成就自己的事业。通过《序卦传》的学习,可使学生领悟事物的发展规律,掌握在社会中进退、存亡和得失之机,以随时位而变通。如果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则必然失其法则,导致败亡。

三、培养唯变所适的处世能力

天下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否有不变的东西?作为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变化?该如何去适应和把握这些变化呢?通过学习《易经》,我们可从后世对“易”的三种解释即简易、变易和不易中找到答案。简易指归纳的方法,天下之事理无穷,必须通过易的方法化繁为简或以简驭繁,处事接物才能得心应手。变易即交互变易,天下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不易指事物之定理,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事物变化背后的基本原理则是不变的。其中,变易是过程,是三易的核心,更是我们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改变的。只要懂得变易,就可知万事无常,唯变所适。所以,要启发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运用简易的方法去了解、把握变易的事物,从而得出不易的真理。

比如讲到八卦与阴阳学说,笔者把复杂的先天八卦图、中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分别画出来,提问学生:从这三种八卦图中分别能发现什么规律?结果学生迷惑不解、一头雾水。笔者于是提示将八种卦象一分为二、分阴分阳再去观察。经过认真思索和观察,有的学生逐渐看出了门道,发现先天八卦图相互对立的两卦总是一阴一阳,因而推断出先天八卦具有阴阳对立的特点;从中天八卦图看出互相挨着的两卦总是一阴一阳成对地依次出现,从而得出中天八卦具有阴阳平衡的一面,由此可体会到“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深刻意义;发现后天八卦图随四时交替则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因此后天八卦显示了阴阳相互依存的规律。三易不仅是《易经》的核心观点,更是我们认识、处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易经·系辞传》中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说的就是变易。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唯变所适的认识,不能被固定的形式拘泥,而要随着时位的变化而变化,才能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应提醒学生要“守其常”,“知其变”,如对常法、变法执拗或拘泥,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四、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不可单纯地固执于某一种授课方法。对于《易经》授课中的一些常识性的内容仍可采用串讲法,而对于一些涉及重要易理、对生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内容,则运用提问式教学法为佳。有的内容适合通篇提问,有的可针对某句话或某个词提问。提问的时机也可多种多样,可在课前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可在讲课过程中多提有趣的问题以保持学生注意力,也可在课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还可鼓励学生对困惑的内容主动向老师提问。在课件的制作上,可尽量减少文字,增加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穿插古今经典案例并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讲解,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听课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只要在实际授课中不断总结、完善提问式教学法,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自古至今,能够完全参透《易经》思想价值的学者少之又少,运用提问式教学法讲授《易经》对授课教师来说难上加难,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教师必须非常熟悉教材,准确把握各部分内容的精神内涵,才能提出联系生活、启发智慧的问题。另外,作为《易经》教师只限于掌握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地学习与《易经》相关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及现代文化知识,兼收并蓄,将其灵活地融入《易经》的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引经据典、胸有成竹地讲授课程并解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心悦诚服。以上是笔者使用提问式教学法授课的几点肤浅体验,与同行研讨交流,恳求指正。

[ 参 考 文 献 ]

[1] 邹学熹,佘贤武. 易经[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李鹏.《易经》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學版),2013(2):72-74.

[3] 夏慧茹. 提问式教学法在《医古文》教学中的运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74-175.

[4] 李建华. 导学式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探索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2013(11):81-82.

[5] 秦本彬. 论英语演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 大学教育,2014(8):43-44.

[6] 郑娜娜. “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 大学教育,2015(12):57-58.

[7] 高海丽. 自学自讲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 大学教育,2017(4):46-47.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易经教学
我所认识的《易经》
《易经》如何从巫术变成经典
易经哲学思想系统论及其网络性新探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周易君子学与古典生命伦理观的奠基
易经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