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茨瓦纳,野生动物的秘密王国

2020-02-05阿兹猫

读者欣赏 2020年1期
关键词:狒狒水坑河马

阿兹猫

疣猪的獠牙是它们的自卫神器

一只豚尾狒狒正在专心打理象粪

在非洲,经常能看到疣猪们竖着笔直的尾巴一溜烟小跑,它们尾尖上的簇毛抖动着,好像移动的旗杆,这是草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必须承认,《狮子王》里的蓬蓬美化了疣猪的形象,现实中的疣猪,外形像极了蟾蜍、猪及犀牛的综合体,雄性疣猪上犬齿外露,向上弯曲形成獠牙,更增添了几分可怖。它们繁殖力强,数量众多,自然也成为掠食者的目标。

疣猪非常适应高温和干旱的环境。它们善于挖洞,通常穴居,以青草、苔草及块茎植物等为食,偶食腐肉。由于脖子太短,脑袋又太大,如果不跪下,根本够不到地面的食物,于是经常能看到它们一边跪行一边用嘴巴拱地进食,样子十分滑稽。

在南部非洲常见的豚尾狒狒是狒狒家族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一天早上,我们在营地附近遇到二三十只豚尾狒狒,它们互相追逐打闹,十分嘈杂。我注意到一只豚尾狒狒正在专心研究大象的新鲜粪便,原来粪便中有很多尚未被消化的果实可作美食,这番觅食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长颈鹿身材高大,宛如活的“瞭望台”

2019年,南部非洲大旱,萨乌提草原上动物们在水中奔腾嬉戏的场面不再,除河马外的食草动物们都在草地上溜达,其中以大象和長颈鹿最多。

正在消失的长颈鹿

上一次见到长颈鹿还是在4年前的南非。长颈鹿仅生活在非洲大陆,乔贝国家公园里的长颈鹿属于南方长颈鹿的安哥拉亚种。

长颈鹿喜欢在宽敞的地方活动,这样便于观察“敌情”

在宽河营地的猎游中,我们遇见了一个长颈鹿家族,大概有8头,正聚在一起进食。两头小长颈鹿紧随成年长颈鹿,看它们围成半圆吃树叶,倒也十分有趣。长颈鹿的舌头长达40厘米,呈青黑色,能轻巧地避开植物外围密密的长刺,食用隐藏在植物里层的树叶。长颈鹿的嘴唇上面有一层坚韧的角质,能防止被刺槐等植物扎伤。

进餐结束后,长颈鹿们迈着优雅的步子,慢悠悠地从我们的车前走过。看着它们水汪汪的大眼睛,谁也不会想到,这看起来温和的动物,杀伤力却十分惊人。被长颈鹿认定是威胁的动物,会被它们一脚踢飞,狮子什么的都不在话下。在交配的季节,雄性长颈鹿会互相“甩脖”攻击,直到一方认输。好在这样的打架通常不会太暴力。

由于身高优势,长颈鹿很容易发现危险,它们喜欢在宽敞的地方活动,这样便于观察“敌情”。长颈鹿在喝水和卧下睡觉时最为脆弱,因为它们起身不容易,需要一分钟才能站起来。虽然长颈鹿是非洲大草原上最常见的动物之一,但在过去的30年内,由于非法狩猎和栖息地逐渐丧失,长颈鹿的数量减少了近1/2,现在总数还不到10万头。动物学家说,长颈鹿一直在“静悄悄地灭绝”。

长颈鹿一家

河马身躯庞大,但在水中却行动自如

一脸呆萌的“天才杀手”

从宽河营地的露台看过去,几头河马惬意地泡在水里,仅露出眼睛、耳朵和背部,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不时张开大嘴打个哈欠。别看它们一脸呆萌,在非洲大型哺乳动物中,它们伤人的概率比“非洲五霸”(非洲狮、非洲象、黑犀牛、非洲豹和非洲水牛)还要高。

顽皮可爱的小河马寸步不离母河马,在水中拱来拱去,激起阵阵水花,场面十分温馨。然而,这种带孩子的河马是最危险的,千万不能觉得小河马可爱,就贸然上前拍照。河马的领地意识非常强,它们栖息的水域很狭窄,对任何闯入者“格杀勿论”,它们的獠牙和惊人的咬合力极具震慑力。成年河马在自然界几乎没有天敌,因为体型巨大,狮群也奈何它们不得。小河马的战斗力另当别论,但是由于成年河马的严密监护,掠食者想对它们下手也很困难。

别看河马体形肥硕,由于善于运用水的浮力,它们在水中的行动相当自如,比在陆地上还要灵活。不要以为河马上岸后就行动迟缓,它们短距离的奔跑速度比人快得多。在白天,当河马的身体暴露在空气中时,皮肤的水分蒸发量要比其他哺乳动物多得多,所以需要在水中调节体温,防止皮肤干裂。河马的皮肤虽没有汗腺,却能够分泌一种红褐色的液体,既能防晒,还能防止蚊虫叮咬。

夜晚是属于河马的时间。我们在宽河营地夜游时,黑夜里闪闪发亮的正是河马的眼睛,用手电筒一照,大大小小竟然有十几头。它们在距离岸边1000米的区域安静地吃草,简直就是“夜间除草机”。

顽皮可爱的小河马与妈妈寸步不离

空中俯瞰河马群

大象長期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智商和情商都较高的动物

探秘“非洲象王国”

博茨瓦纳的野生大象数量从1991年的5.5万头增加至目前的16万头,占非洲象总数的40%。乔贝国家公园就生活着近6万头大象。

大象是一种聪明又感情丰富的庞然大物,它们的社会关系比较复杂,每当新的象群到来,它们的领头者都会上前和水坑边地位高的大象打招呼,以象鼻相碰,后者接受了前者带着敬意的问候,新的象群才可以走近水坑。如果水坑边的大象看对方不顺眼,就会发出咆哮,扬起长鼻驱赶对方,不让其靠近水源。

水坑里都是和着泥沙的混浊污水,出水口流出的清水口感更佳,于是源头活水便成了大象们竞相占有的资源。我观察后发现,占据有利位置的总是那几头成年大象,它们喝到满足了,才会将水源让给后面排队的大象。偶尔有不懂规矩的小象想插队,马上就会被成年大象教训一番,之后小象便乖乖退到一边。当然,也有不去喝“纯净水”的大象,独自在较远的水洼饮水,这些通常都是族群中地位较低的大象。大象群体中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行动时要按照地位高低排序,无论吃喝、交配和走路,都秩序井然。

和狮群一样,大象也是母系社会,象群首领是母象而非公象。“族长”指挥象群,安排每天的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小公象成年后会被赶出象群,这些“大男孩”组成松散的群体,时常聚在一起玩耍打闹,或者讨好地位最高的雄性。

大象的聪明还表现在它们拥有超凡的记忆力,能记住什么季节、什么地方有丰盛的野草,哪里有水源,还会辨认地下水标识,以便干旱的时候挖水喝。乔贝国家公园里修建了多处人造水坑,大象不用长途跋涉去找水,只要记住水坑的位置就好。

水坑边除了大象,偶尔也有跳羚、野牛和长颈鹿光顾,它们谨慎地和象群保持着距离。这就是野生动物世界的规则,每种动物都清楚自己的位置。

一次,一头大象正在路旁吃树叶,听到车子行驶的声音,它转过头向我们径直走来,大家停车熄火,保持安静。大象在距离我们的车子不到5米的地方停下,扬起象鼻在空气中嗅着。面对这头庞然大物,同伴早吓得躲到了座位下面。大象好奇地探究了一番,转身慢慢离开。

大象依靠自己的生存智慧在非洲大地上繁衍生息

大象依靠自己的生存智慧在非洲大地上繁衍生息

夜幕降临,气温也降了下来,水坑边依然有10余头大象,在荧荧灯光下越发显得神秘莫测,不禁让我想起那个关于“大象坟场”的传说。相传大象能够预知自己的死期,当老象预感自己大限将至时,它就会悄然离开象群,独自走进密林幽谷中的大象坟场,在那里默默等待死亡的来临……

自然界的动物们在激烈的生存竞争和危险的环境中,竭尽全力进化出各自谋生的本领。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它们都能依靠自己的生存策略繁衍生息。人类需要带着敬畏之心,善待这些带给我们启示与思索的生命。

猜你喜欢

狒狒水坑河马
狒狒羞红了脸
跳水坑
I Like Rainy Days
路上的水坑
一半河马
疯狂的河马
一诺千金的狒狒
小水坑
河马为什么满身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