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篆刻艺术进校园”在高职院校中实施的研究

2020-02-04孔宪君刘利志赵洪涛刘金婷刘俊霞王彦岭

收藏与投资 2020年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院校

孔宪君 刘利志 赵洪涛 刘金婷 刘俊霞 王彦岭

摘要: 中国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本课题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篆刻艺术”教学团队为例,从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以期形成“篆刻艺术进校园”在高职院校中实施的范式,为传承和弘扬中国篆刻艺术开辟新途径。一字一世界,一刀一精神,篆刻具有深厚的传统艺术底蕴。中国篆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河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在全省学校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篆刻艺术进校园”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冀教政体〔2015〕5 号),通知要求各学校要不断把经典书法、篆刻艺术元素植入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教学育人作用。因此,本课题针对中国篆刻艺术在当前高职院校传承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职院校有效实施“篆刻艺术进校园”的有效措施,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篆刻艺术,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青年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篆刻艺术进校园”;高职院校;传统文化

一、高职院校“篆刻艺术进校园”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研究在对目前中国篆刻艺术在高职院校传承和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找出当前高职院校“篆刻艺术进校园”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文化底蘊不足

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大多没有或很少接触书法和篆刻艺术;高职院校中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也由于传统美术文化底蕴的欠缺,在学习篆刻艺术时显得吃力。加之选修课程教学时数相对较少,难以深入系统地让学生领略篆刻艺术传统文化的全貌。

(二)缺乏专业书法篆刻教师

在普通高职院校中讲授篆刻艺术课程大都是非专业篆刻的教师,一般是由书法或爱好篆刻的教师担任篆刻教学,讲授者知识结构不完善,缺乏书法、篆刻、美学、历史等知识,加之教学经费紧缺,外出学习机会少等因素,导致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三)缺少适合的篆刻教材

篆刻艺术相关的教材版本非常多,但是针对普通高职院校篆刻教材却寥寥无几。现有的篆刻教材也都存在如教材结构不合理、缺乏逻辑性、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等诸多问题。现实中,很难找到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生进行指导选修课的教材。

(四)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传统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教学方法陈旧,课程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篆刻艺术进校园”在高职院校中实施的有效措施

本课题研究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篆刻艺术进校园”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充分地分析研究和论证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篆刻艺术进校园”在高职院校中实施的有效措施。

(一)组建“篆刻艺术”教学团队,开发“篆刻艺术”选修课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相关教师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篆刻艺术进校园”主题实践活动,组建教学团队,于2015年秋季学期,开设了“篆刻艺术”选修课。经过五年摸索,探寻出一套可行的教学模式,该课程在2018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9年6月,在河北省创新行动计划中被遴选为篆刻艺术与装裱技艺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

(1)强化课程设计理念

本着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理念,以古今优秀篆刻艺术作品欣赏和印章刻制基本技法训练为重点,结合学生实际,选取编排教学内容;以开口讲话、动手做事、用脑思考为主线,设计开发教学情境及系列实践活动;注重实践,创新“课上导、课下练,社团精、携手行”的教学模式,渗透自主学习、创新创意、沟通表达等核心能力的培养。

(2)精准定位课程目标

篆刻艺术进入高职院校,本着够用、可操作为原则,培养学生“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篆刻的兴趣,提升其篆刻艺术赏析能力和审美品位,努力实现每位学生能动手刻制“一方中国印”,使其领悟到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3)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置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将传统艺术文化与时代特色相结合,设置篆刻基本常识、篆法、刀法、章法、边款及印屏设计等部分。创作题材与时俱进,近年来由学生设计创作了如“长征精神”“匠人精神”“十九大精神”“抗疫”“笃学”“我爱家乡”等体现时代特色的篆刻作品。理论和实际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欣赏、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创新特色教学模式

以社团带动选修课,以选修课影响大众。我们创新“课上导、课下练,社团精、携手进,线上线下同步行”教学模式,以“发现苗子、培养尖子,形成梯队、带动群体”为原则,2015年,组建“保职印社”学生社团,探索一对一师徒制,形成了“老师潜心教、学生用心学”的良好氛围。

(5)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内采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演示,教师个别指导、讲解示范,课后篆刻社团辅导,QQ、微信平台交流,定期组织参加各种篆刻赛展,实施“赛展服务推社团、社团助教带选修,上导下练效率高、师徒携手同步行”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二)组建学生篆刻社团

以“发现苗子、培养尖子,形成梯队、带动群体”原则,组建学生篆刻社团,任课教师作导师,聘请篆刻名家做指导,开展课外篆刻艺术实践活动。为了保证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逐步建立健全工作室规章制度,完善社团的章程,明确相关责任人和职责分工。

(三)加强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开发在线资源课程,理清授课思路,将教学内容通过开发不同难易程度的碎片化资源、实训项目供大家自由选择。一方面照顾到能力较差的学生,同时也能最大可能避免能力较高的学生因为内容简单而降低学习效率,整体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师资队伍建设能够推动课程建设,同样,课程建设能够促进师资队伍的发展。课程组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重视教学团队人员的培养和构成,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团队。课程组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研讨和培训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多途径、多渠道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

(四)开展多元化活动

(1)开展社会服务,普及推广篆刻艺术。近年来课程组一直在保定市及周边地区开展系列社会活动,为贫困地区中、小学及社会群众开设多次篆刻基础培训。

(2)带领学生参观学习。课程组每学期固定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各种规格的篆刻展览,目的是开阔学生眼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举办篆刻展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落实“篆刻艺术进校园”的初衷,定期筹办篆刻作品展览,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多次校园篆刻展览,效果显著。

(4)组织学生参加篆刻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组组织学生参加了第十二届河北省艺术联展,河北省第三届“迎冬奥”大中小学生艺术作品展,中华经典颂写讲大赛之“祖国印记”学生篆刻大赛等各类比赛,并取得佳绩。

(5)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学生设计含有篆刻元素的标语、图片、宣传画作为宣传载体介绍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校园网、校园电台、校报、学生社团刊物等传媒手段,开展篆刻文化常识的普及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环境。

(五)校协、校际合作,专家讲座

加强校协、校际交流,提升篆刻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积极借鉴相关高职院校先进教育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为学生学习篆刻技能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和条件。

(六)建立篆刻艺术工作室,开展校企交流合作

面向全院招收对篆刻艺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以工作室和社团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构建工作室公司化运营框架,将教学、传承、研发、制作、销售于一体,实现产教融合;逐步推进科研和文创产品开发。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科研和教学改革立项研究,加强校内外合作与交流。

篆刻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开展篆刻艺术进校园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美育教育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欣赏、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篆刻艺术进校园”在高职院校中实施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089。

参考文献

[1]王文良,王海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159-160.

[2]谭文选.新形势下高校篆刻艺术教育考察与文化反思[J].美术学報,2016(1):110-115.

[3]杨孟一.篆刻艺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实践探析[J].艺术科技,2016(6):401.

[4]赵宇.篆刻艺术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研究及实践[J].考试周刊,2014(59):170.

[5]赵明,王元杰,唐戈.高校篆刻艺术教育意义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3):66-67.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职院校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