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为什么不能改变命运?

2020-02-04黄启团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骑单车学会方法

黄启团

1

前阵子我去拜访了几家自媒体公司,发现各大自媒体公司今年都在主推知识变现,今年被誉为知识变现的最好时机。各大自媒体的课程,在网上都卖得很好。原来线下数万元的大师课程,现在线上只需要几十元,最多不过几百元就能学习。据说某公众号一个99元的课程,销售额近千万。

从自媒体公司的知识产品销售业绩可以看出,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度非常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知识付费,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凡事都有两个面,我看到了人们对知识的重视,同时也看到了人们对知识的焦虑,他们总害怕有些东西自己不知道因而陷入竞争的劣境。因此,他们拼命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手机上装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App,微信上订阅了几个屏的公众号,电脑里的各种学习视频装了几个硬盘还觉得不够……

知识是好东西,但是仅仅为了获得知识而拼命追求知识,那就未必是一件好事。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一定不是件好事。

2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学者的故事。在一次心理学的大会上,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位心理学的教授。在聊天中他知道我公司开了催眠类的课程,他悄悄地问了我一个奇怪的问题:“人真的可以被催眠吗?”我说:“当然可以啦!你是心理学教授,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呢?”当他告诉我原因时,一股悲凉的感觉涌上心头。

原来,他对催眠一直非常感兴趣,看了大量催眠类的书籍,而且他自己还出过一本关于催眠的书。可悲的是,他从来没有催眠过别人或被别人催眠的体验。这让我想起了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为什么我们看过很多书,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不禁要问:知识真的是力量吗?如果是,为什么懂了那么多道理,我们的人生并没有多少改变呢?

其实,“知识”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大脑中,是没有任何力量的,知识只有透过行动,才能转化成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创造财富、改变人生,还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可惜的是,大多数的知识,仅仅是知识而已。高考的时候,我们背下来的政治、历史、地理各个科目的知识点,如果现在重新让你去参加一次高考,还有信心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呢?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说,中专都不一定考得上吧。可是当年你考得很好呢。那是因为,我们所学的知識,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忘了。

3

但是,小时候学会的游泳和骑单车,如今,你忘了吗?那是绝对不可能忘记的,因为那已经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成为了你身体一部分的能力。知识加上行动,才会变成能力。知识很容易忘记,但能力永远忘不了。改变命运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

比如我们要去某个地方,你如果会骑单车,比起不会骑的,你就有了更多的选择;面对洪水,你如果会游泳,比起不会的人,你便比他们多了一份生存的希望。并不是懂了游泳的理论和骑单车的理论,让你生活得更好,而是这种能力可以让你有更多的优势、更多的选择,从而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那么,知识如何才能转化成能力呢?大家可以试着回忆一下,当初是如何学会骑单车和游泳的呢?是在家看看课本、看看视频就学会的吗?显然不是。是要经过一些练习和训练,把学习的知识投入到实践中,去做,去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加上前辈的指导,通过一次次的尝试,你才学会的。当你不仅仅知道,同时能够做到时,你就拥有了某种能力。

前段时间,我见了一个同行,他一脸苦相,跟我说他公司去年亏损很严重,现在网络课程太多,也很便宜,人们都愿意花很少的钱在网上报名听课,而不愿意走到线下来学习,线下的培训越来越难做了,问我对心理学培训的未来怎么看。

我告诉他,这只是短暂性的冲击,人们最终还是要回到学习的课堂上的,因为只有通过课堂的训练,生命才能真正得到改变。这也正是为什么人们读了很多书,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不能过好这一生的重要原因。

4

好学是件好事,但“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要怎样才知道自己的学习真的有效呢?很简单,能带给我们成长的学习就是有效的。

那什么是成长?成长,泛指事物摆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自身日趋成熟的一个过程。成熟包括智力成熟和身体成熟两个部分。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认为:“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他的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所以,成长,是一个智力不断提升、胸怀不断扩大、不断接纳异己的过程。

如果有人因为上了课,学习了新观点,回家发现伴侣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于是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观点来为人处世,如果对方不按自己的方式做,就以对方不成长为由而离婚。这不是成长,这是操控。

教育孩子也一样,如果上了某一堂课,学了老师的一个观点,回家就强迫孩子按照自己所学的去做,这样无形中就剥夺了孩子的发展可能性,以成长的名义给孩子戴上了新的枷锁。

企业发展也如此。如果因为自己学习了某些管理方法,就以为只有这一种方法是对的,要求合作伙伴按自己说的做,对方不同意就以价值观不同为由而拆伙。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变成武大郎开店——一个比一个矮。

刘邦打天下时,就因为身边有一帮和他不一样的人,像韩信、萧何、张良,在做人做事方面都有不小的缺点。帮他奠定基业的一帮生死兄弟——樊哙、周勃、夏侯婴也是各有各的习性。但拥有各种人才的刘邦最终击败了秦国的“铁血军团”。他敬仰的信陵君亦是如此,身为贵族,却能礼贤下士。大字不识的屠夫,他也能发现其特质,并委以重任。反观骁勇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却刚愎自用,不容逆耳,甚至连对他绝对忠诚的范增都不能容,导致一个个谋臣良将跑到刘邦阵营。

学习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我们从老师那里学到一种方法,就只用这一种方法来要求他人,你的世界就不是变得更大了,反而会变得更小。学一种方法,是增加一种方法,而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所以成长不是让你用学到的新知识、新观点去要求别人,而是打开你的胸怀,让你能接纳和包容更多的人和事物。正如康菲尔德所说的,一个人修炼的成果就是日益增长的包容心,让人更能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在这崭新且辽阔的包容里,才能够觅得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那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包容呢?如果我们只看到一个人的行为,有些行为确实很难让人接受。但如果能够从行为后面看到对方的正面动机,你就能用另一种方式去满足这个动机。当他的动机得到满足后,原来你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就不会再有了,自然就可以有更大的包容心。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成长。

记得耶鲁大学某一任校长在一次演讲中说过,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打开人们求知欲的大门。所以,衡量一次学习是否有效果,并不是看你大脑里装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你的世界是否变得更大了,你的胸怀是不是更宽了,你与他人的关系是不是更融洽了。

特别是最后一点,因为关系并不是人生的一部分,关系就是生命本身,我们就是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体验到生命的本质的。

5

最后,我衷心希望,在这个知识焦虑的年代,大家不仅仅是满足于自己求知的欲望,而是能够真正将知识变成能力。如果你对某一门知识感兴趣,希望你不仅仅是停留在知道这个层面,而是把你知道的东西,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去体验、去实证,让你的人生在體验中去改变。就像你学会了骑单车,学会了游泳,把它变成你终生的一种能力,那你的人生就会在每一次能力提升后变得越来越好。

真正能改变我们生命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能力不是通过看书或看视频得来的,能力只能从实践和训练中得来。

【来源】微信公众号:团长说心理,本文有增改。

【阅读导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在校学习外,随着在线出版和社交媒体的出现,我们所能获得的知识量正在迅速增长。每天,每隔一秒钟都会有更多的内容被添加进来。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患上了知识焦虑症。什么是知识焦虑症?就是我们对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和新的认知迭代始终有一种匮乏感,因为担心自己知识匮乏而落后于社会和他人,从而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紧这个时代,更加快速高效地吸收和学习。一开始,你觉得看到的知识很有启发很有用,可时间长了,才发现:我的认知并没有由此而提高,我的思维并没有由此而升级,我的知识和技能依然在原地踏步。

这就是文章中作者所提醒我们的,学到的知识如果不能被应用在生活里就不是能力,就无法自如地被我们运用。而真正能够实现这一转化过程的只有实践。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困难,这样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带着目标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当我们找到对应的解答后,边看边思考,再去搜罗体系化的书籍,从中找到解决这个迷惑的原理和方法,如此这样,你的学习才会变得高效。内化新知识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新学到的知识与你之前的知识体系有所冲突。所以这时候,你需要辩证地内化:你要回头审视自己的知识体系,看看与新知识矛盾的部分对比。就在这样的学习-实践-验证-学习的循环升级中,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进步。

猜你喜欢

骑单车学会方法
每天骑单车会危害生殖健康?
学会分享
每天骑单车会阳痿?
酷骑单车前CEO高唯伟:我现在的处境和贾跃亭差不多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