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植于教材谈高三数学复习

2020-02-04杨周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2期
关键词:轨迹定义解题

杨周萍

【内容摘要】最近几年,数学考试题目会从数学教材里面去摘抄一些题目或者改编一些数学习题,也就是把数学课本里面的课后练习题、例题都进行变换和调整,再适当的进行结合与加工。很多比较难的习题都是在数学教材的前提条件之上吸收灵感的。所以,在进行高三复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舍弃题海战术的模式,而是把教学的精力和重点转移到数学教材上面来,注重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训练,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基础知识。

【关键词】教材高三数学复习课

一、打好基础,做好巩固和复习

在高三的数学复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带领学生先去回忆和复习数学教材里面的知识,去认真的讲解教材里面的习题,与此同时,还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去分析和处理学过的数学知识,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深化,而不是重复。如果老师不关注数学教材的巩固,学生可能数学基础不够牢固,在学习的过程中质量和效果也就达不到目的。在刚开始的巩固复习阶段,老师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讨论和分析,借助于数学图形来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根据教学大纲,深入分析教材,提升学生解题水平

老师应该深入的分析教材,根据教学的大纲和具体的要求以及重难点要求来深入的分析数学教材,提升学生的解题水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能够通过用点带面来达到数学高效复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都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和提升。要重视知识过程的教学,特别是数学定理、定义、公式的推导过程。例如,学生在求轨迹过程中,由于疏忽定义的全部条件而误用定义,导致错解。

例1:求满足到两定点A(1,0)和B(-1,0)距离等于2的点的轨迹,学生很容易错解成动点的轨迹为椭圆,导致错误的原因是忽略了椭圆定义中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一定长2a必须大于这两定点的距离2c,这一隐含条件。若当2a=2c时,它的轨迹是一线段,而2a<2c当时轨迹不存在。

例2:求到点A(2,0)与直线x=4的距离相等的点P的运动轨迹。

初看起来,P点的运动轨迹符合抛物线的公式,但仔细观察抛物线定义发现这个点应在直线外,而在此问题中,A在直线x=4上,所以P点的轨迹应是x轴所在的直线。这两个问题都是因误用定义而影响了解题的正确性,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充分注意定义的内涵条件,这样才能保证解题的质量。

三、连接教材,注重知识点的联系

数学这门学科素养主要指数学思维素养、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计算能力、空间想象思维以及使用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和方式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教学的过程中时可利用“一题多解答法”、“一题多解”的方法可培育学生思维素养,分析素养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得到发展。例如,在求函数最值时,经常迁移和整合到解析几何中,使用数形结合的思路去解决。

利用不同的解题方式,题型的变换和转移以及引申来深化学生的思维,并且处理和解决某个点到曲线上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在日常的数學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引用一题多解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思维独特性。下面一道题,起初的解法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在对教材充分研究之后,发现导数性质和单调性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把几何的问题转化为代数,代数形式变形后的结论和单调性的定义是非常的一致,两者之间,珠联璧合,从而真正的建立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好、更为广阔的解题思路。

此题,充分发挥了教材的作用,扎根教材,立足基础,利用了单调性和导数性质的共同联系,找到了解题的最佳途径。透过现象看本质,既完善了知识网络体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凝聚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这样的例子很多。只有教师站在启迪知识的高度去看待教学,才能使我们的每一节课堂教学,每一个教学环节变为一种艺术性的工作,教师的积极引导开发,学生思维展开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飞翔。

总之,在高三阶段的复习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减小题海战术的干预,把主要重点集中到数学课本教材上来,重视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基本数学能力的训练。持续的训练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的领悟到数学知识的概念和数学内涵,利用不断积累和沉淀,逐步的转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逐步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轨迹定义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轨迹
轨迹
轨迹
进化的轨迹(一)——进化,无尽的适应
成功的定义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