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读中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0-02-04王长丽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2期
关键词:情味课文阅读教学

王长丽

【内容摘要】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三大核心能力之一。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多方面多角度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在理解感悟中获得进步;精心设计默读问题,在問题探究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强化读写训练,在片段练习中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水平;注重积累运用,让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内化积累,获得提升。教师运用多种策略,在读中一点点强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获得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余文森教授认为,从学习过程(认知加工)的角度,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三种,这三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石。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一点点地渗透。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多方面多角度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朗读指导—在理解感悟中体现进步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阅读方式。在课堂上,往往学生读得多,教师指导得少,致使学生的朗读水平整体提高不够。因此,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应该加强指导,并且要具有针对性,尤其注意在朗读指导中强化学生的感悟,体现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朗读中学会朗读,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苏老师在执教《秋天的怀念》一课中,有一个“朗读训练营”环节,苏老师是这样执教的:一听范读录音,二小组讨论试读,三小组学生代表朗读展示。在朗读展示中,当第一小组学生代表读完后,第三小组和第五小组学生代表从重音、语气等方面进行了点评;点评后,苏老师让第五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了示范性地朗读;范读后,苏老师让第一小组学生代表在听了其他同学的点评建议与范读后,又进行了朗读。苏老师还让学生比较了第一小组学生代表两次的朗读表现,指出了学生在朗读中的进步。

在这个朗读训练环节中,有听读、小组讨论试读、个别展示读、评价读、范读、个人前后对比读等多种形式,教师在读中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学生朗读水平在课堂上的进步表现,增强了学生的朗读信心,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这份成就感对今后的朗读学习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默读思考—在问题探究中提升能力

默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多的阅读方式,尤其在自读课文教学中,大多都采取默读的形式。在教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中,教读课文,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方法进行阅读,目的是学‘法'。自读课文,主要是学生运用在教学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以此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无论是教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学生默读文章时,都要有任务驱动,带着问题走进文本,探究文本。这就需要教师精设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提升阅读能力。

那么如何设计好默读时的问题呢?佘老师执教了《台阶》一课,在“品味父亲”这个环节中,教师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默读课文1~16段,在有关父亲描写的句子或段落旁做批注,说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并让学生自学4分钟后组内交流,然后小组进行PK。

《台阶》是一篇自读课文,佘老师让学生学习的这个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习时间,自学4分钟;二是学习内容,1~16段,重点关注“有关父亲描写的句子或段落”;三是学习方法,默读,做批注;四是学习任务,做好批注,说说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这样,学生明确了学习多长时间,学习什么,怎么学习,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学生的学习就变得非常明确具体,实效性更强。因此,默读课文时,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促进学生思考的真问题、好问题,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与问题探究中提升阅读能力。

三、读写结合—在片段练习中提高水平

在写作训练中,除了大作文之外,平时的作文片段练习非常重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渗透写作训练意识,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让学生长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一点点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张老师执教了《昆明的雨》,在最后一个“我手写我心”环节中,张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读写结合的训练题目:作者在第11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是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请试着写出来,80字左右。

在这个读写结合训练题目中,张老师抓住“情味”二字,由文中作者“忘不了的情味”,到学生生活中“忘不了的情味”,由文本到生活,既让学生在回顾生活体验中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又把阅读、写作与生活紧密连接在一起,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加强阅读教学中的片段写作练习,把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长期坚持,写作就会成为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都会获得提升。

四、读中积累—在拓展延伸中内化运用

在语文课标中提倡“三多”,即多读,多写,多积累。阅读教学中的积累一般分成两类:

一是课内积累,如文中出现的四字美词(包括成语);描写精妙,或表达严密准确,或富有表现力,或内涵丰富等的语段……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累。例如《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中的“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段文字,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和视觉互通,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了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读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这样的语段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

二是课外积累。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说明中指出“课外自读,强调整本书阅读、古诗词积累、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等,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崔老师在执教《紫藤萝瀑布》一课中,布置作业:人们往往赋予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比如“荷花”象征清白,“菊花”寓意高洁,“松树”代表坚贞。你还知道哪些?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说说它们的象征意义,与同学交流。乔老师在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之后,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这些都属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拓展积累,适当的课外阅读积累可以让学生丰富知识,提升素养。

无论如何,积累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内化与运用,教师应该在学生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交流与运用,把别人的内容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例如,崔老师让学生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并说说它们的象征意义,与同学交流,就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吟咏花木诗句的理解。乔老师在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之后,如果再组织学生读后交流或让学生写一段文字的读后感,就强化了积累的内化与运用,达到了积累的目的。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都能加强朗读指导,精心设计默读问题,强化读写训练,注重积累运用,学生的阅读水平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升,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定会呈现精彩,绽放魅力,拥有语文的温度与美好。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2.

(作者单位:河南省滑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情味课文阅读教学
押题作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论《牡丹亭》的情味
——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背课文的小偷
现代笔法·古典情味·场上艺术——专访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编剧颜全毅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细读出情味 想象得真趣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