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2-04葛元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2期
关键词:蔗糖酒精科学

葛元钟

【内容摘要】本文研究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课堂讨论法有助于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更有效地提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从如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如何设计课堂讨论,以及如何确保课堂讨论的顺利实施三个角度出发,给出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课堂讨论法物理教学

初中科学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愿意学习科学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然而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学生对科学课程学习兴趣降低: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参与到学习中,表现出畏难甚至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低下。

本人向学生和教师询问了对现行教学方法的看法和意见,调查他们对讨论式教学的认知情况。通过询问和调查得知: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提高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有效举措。

要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本文以浙教版科学教材七上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构成》为例,研究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并总结一些实施策略,给教师的课堂实践提供借鉴。

一、构建和諧氛围激发讨论兴趣

课堂教学中采取课堂讨论法,首先需要积极构建、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开展讨论;其次,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要及时给予正面的评价。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物质的构成》这一篇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涉及的教训目标主要有四个,要求学生要充分了解物质的构成是一种微粒,相比于细胞来说,分子的体积是非常小的,除此之外,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所以有些气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压缩,例如我们可以在空气中自由行走;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扩散现象,不管物质处于哪一种状态,都能发生扩散,只不过程度和速度不一样;扩散现象发生的速度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要求学生要能够应用分子运动的剧烈情况说明其与温度的关系。

针对第一个目标,本人做了如下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首先提问:蔗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其来源是压榨甘蔗而形成的结晶。蔗糖的构成物质到底是什么呢?

然后开展观察蔗糖的学生实验,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借助放大镜来观察蔗糖的形态,并说出观察到了什么?可以选择用笔画下来。

(2)将处于方形状态的蔗糖碾碎,再一次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此时的现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3)然后将蔗糖放入水中进行搅拌,直到这同完全溶解之后,再进行观察,此时是否还能见到蔗糖呢?如果看不见了,那么它凭空消失了吗?

实验结束以后,借助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蔗糖与水结合之后为什么用放大镜观察不到了呢,它为什么会“消失”呢?

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之一就是让每一位学生有参与感:选取的学生实验难度要适中,可以快速将学生带入到科学课堂中;提出思考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用放大镜观察糖水都看不到蔗糖了,蔗糖去哪里了?在这样的铺垫后引导学生讨论,参与度自然会提高许多。

2.倾听讨论进行正面评价

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师生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课堂讨论的开展将会更加顺利。教师应耐心倾听学生的讨论,并给予正面且中肯的评价,切勿嘲笑学生的发言。

针对蔗糖溶于水后为什么“消失”这个话题,有的学生说蔗糖变得更小了,有的学生说蔗糖躲起来了,有的说蔗糖变成糖水了,也有说蔗糖变成蔗糖分子了。教师对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的同学进行不同角度的正面评价,并将其讨论结果认真在黑板上记下,分成二类:一类是蔗糖小颗粒真的没有了,一类是蔗糖小颗粒真的太小了导致虽然存在我们却看不见。然后顺利地引出“蔗糖分子”这一说法:糖水仍有甜味的事实证明蔗糖在水中并没有消失,而是以一种微粒的形式分散在水中,这种微粒称为“分子”。

学生之间互相尊重,认真倾听他人看法,同时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可以使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并且勇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维护。

二、创设情境精心安排课堂讨论

1.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本节课开展的第二个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们理解分子之间是存在间隙的,并要求他们能举例说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间隙。如果对这个问题直接进行讨论,不仅没有办法深入,还会引发学生思维的混乱。因此,在开展讨论之间,要做铺垫,创设合适的情境。

讨论之前教师进行水和酒精混合的演示实验:向一根玻璃管内注入约一半的清水,再沿管壁缓缓注入无水酒精至酒精液面距管口约5厘米处,标出酒精液面的位置;用手指封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待混合液稳定后,引导学生观察液面的位置变化。观察后抛出“为什么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的讨论题目。

2.讨论的问题难度合适

讨论题目过于简单,大多数学生经过简单的思考即可回答,缺乏讨论的价值,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无聊,没有学习动力;但如果选择的题目过难,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也无法突破难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易被抑制,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如“为什么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的讨论题目来自演示实验,难度适中,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还有类似的贴近生活的题目,也比较适合开展课堂讨论。

3.合理把握好讨论时间

课堂讨论法和教师讲授法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但讨论过程常会出现一些意外,如学生表达不清,效率往往不高。课堂谈论教师需注意此类情况,但不可对讨论进行过早干预:学生刚进入角色,打开思维,问题刚开始深入,教师就因“课堂效率”使讨论停止,导致很多的课堂讨论流于形式。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在讨论前做好准备工作,有的简单知识可在课前完成,为课堂讨论多争取时间。学生的讨论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课堂上的多次讨论训练,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会更有层次与深度。

三、科学划分小组确保讨论实施

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下,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突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增强了科学课堂学习的效果,全面提高了教学效率。为保证课堂讨论高效实施,教师还需要科学地划分讨论小组。

1.组织合理的人数和结构

通常教师采用的组织形式有全班集体讨论、小组合作讨论和同桌之间讨论。在《物质的构成》这堂课第四个教学目标,即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的教学过程中设计讨论。首先,教师,当着学生们的面演示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实验:准备两个烧杯,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像两个烧杯中插入注射器,然后将红墨水注入其中,让学生们认真观察现象,并区分两个烧杯的红墨水扩散有什么区别?让他们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区别?并初步得出扩散现象发生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讨论采用的组织形式由讨论问题的难度、教学进度、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红墨水扩散现象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学生都很容易能够将现象观察出来,并初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制定有秩序的合作规则

现在的中学生性格各异,有的性格活泼,喜欢和同学交流,讨论时抢着发言;有的性格沉闷,不善于和同学交谈,讨论时沉默不语。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保证课堂讨论的有序进行,必须制定一些有效的基本准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本人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制定了如下规则:第一,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要学会倾听;第二,每位同学的发言机会均等;第三,小组内一位同学在发言后,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3.及时调控小组讨论过程

有了规则,也要对讨论进行有效的引导,对一些讨论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要及时纠正。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不发言,不参与;有的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随意抢话、插话;有的学生没有考虑清楚就开始表达;有的学生讨论时经常会跑题,导致效率低下等等。教师要时常注意讨论的进程,使讨论的方向正确;对情绪不高的讨论,要及时调动他们讨论热情。

结语

通过课堂讨论法的教学实践,本人发现师生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生开始期待上科学课,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了提高,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还需对课堂讨论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结合学生实际,研究更为科学合理的课堂讨论法,全面提升初中科学教学质量。

【參考文献】

[1]于开真.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4(6):11-12.

[2]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3]张大明.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3):50-51.

(作者单位:杭州市桃源中学)

猜你喜欢

蔗糖酒精科学
75%医用酒精
2019年来宾市蔗糖业总产值近100亿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掺HRA 对蔗糖超缓凝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跟踪导练(一)(2)
酒精除臭
澜沧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考
科学拔牙
冷胁迫与非冷胁迫温度条件下桃果实的蔗糖代谢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