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杰明·迪斯雷利政治小说研究综述

2020-02-04李欣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本杰明综述

摘 要: 本杰明·迪斯雷利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重要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之一,同时他还是一名作家,不仅产量颇丰,而且作品在当时也多为畅销之作,然而后世的文学评论者却对他的作品鲜有问津。近年来这一情况得以改观,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本杰明·迪斯雷利的政治小说研究现状作一个简要概述。

关键词:本杰明·迪斯雷利 政治小说 综述

一、作为政治家的小说家

近年来,不止一位政治家进入了文学研究者的研究视野,远及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和他的“修辞术”、凯撒和他的散文作品,近至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他的回忆录。然而,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哪一位政治家在文学的想象世界中获得的成就可以和本杰明·迪斯雷利相提并论。

本杰明·迪斯雷利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重要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之一,早年当选下院议员并领导“青年英格兰”运动,两度出任英国首相。他还是知名小说家,从二十一岁出版的处女作《维维安·格雷》(1826)到七十七岁去世时仍在潜心创作的《弗肯尼特》(1881),一生共创作了十一部小说,远超当时维多利亚时期的两位知名小说家——萨克雷和乔治·艾略特。就小说的影响力而言,其作品因较多关注维多利亚时期的公共生活而受到当时读者的追捧和热议。著名批评家斯蒂芬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迪斯雷利从政是英国文学的一大损失。遗憾的是,随着维多利亚时代的落幕,迪斯雷利以及他的小说也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野。正如迪斯雷利小说的研究者施瓦茨在《迪斯雷利的小说》(Disraelis Fiction, 1979)中所谈到的,20世纪文学批评迅速发展,文学研究者们翻出二流作家的作品来充当学位论文的研究材料,却对迪斯雷利的小说鲜有问津。a

迪斯雷利的小说难以得到系统性研究,原因有二。其一,就小说本身而言,确实带有浓厚的政治意味,例如,在叙事层中,叙事人经常中断故事,以整章的篇幅发表政见;在故事层中,也经常借人物之口发表关于政治的论述。其二,迪斯雷利政治家和小说家的双重身份客观上使其作品更多地与政治问题产生勾连。传记作家布莱克在其著作《迪斯雷利》中提到,就连迪斯雷利本人也承认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将那些热烈讨论的政治观点以某种文学形式记录下来。b鉴于以上两个原因,迪斯雷利的研究者们往往难以抛开其政治主张和政治家身份而单单论及其小说本身。

尽管迪斯雷利的作品受到的评论并不算丰富,甚至有时因迪斯雷利的政治家身份难以被文学评论家客观细致地分析,但不能否认的是,从迪斯雷利开始,政治小说作为一个独立的体裁被正式确立下来。20世纪以来,国外关于政治小说的专门性研究逐步增多,已经出现多部关于政治小说的研究专著。作为这一小说体裁的开创者,迪斯雷利自然也更多地走入了文学批评家的视野。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本杰明·迪斯雷利的政治小说研究现状作一个简要概述。

二、对小说中表现出的政治思想的研究

作为政治小说的开创者,迪斯雷利的小说作品或多或少地体现着他的政治观。例如,从他的早期作品中,读者可以明顯感受到 “青年英格兰”运动对小说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甚至是主题确立的影响,即便是后期的成熟作品,也不可避免地与当时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帝国政策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丹麦批评家勃兰德斯说:“迪斯雷利对政治小说的形式发展具有独创性,他可以借政治小说的形式,自由地发挥他的创造力和修辞方面的感染力,既可以娱乐读者,又可以谈论政治。”c因此,后世批评家们对其小说的探讨主要围绕小说的政治性。

迪斯雷利小说的政治性在其19世纪40年代文学生涯巅峰时期(即三部曲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因此国内外批评家对迪斯雷利小说中表现出的政治思想的发掘,主要集中于他的“青年英格兰”三部曲——即《康宁斯比》《西比尔》和《坦克雷德》。这类研究结合“青年英格兰”运动的政治主张,从王权、贵族及宗教三个不同角度切入,对小说主题、情节及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罗杰斯在2002年的论文The Past is a Dream: The NeoFeudalism of Disraeli中指出“:许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迪斯雷利的‘ 青年英格兰三部曲巧妙地将他的‘新封建主义政治主张转化为19世纪公众更易接受的术语。”d还有一部分研究者从维多利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出发,探讨小说中体现的作者对当时流行的功利精神的批判态度。例如,在《英格兰社会小说:1830—1850——狄更斯、迪斯雷利、盖斯凯尔夫人与金斯利》(1973)中,卡扎米昂在反功利主义的语境中,把迪斯雷利的“三部曲”同其他几位作家的作品放在一起,认为这类社会小说颇具理想主义,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e

除三部曲之外,也有一些评论家关注到了迪斯雷利其他时期作品中体现的政治思想,但此类评论数量较少,甚至有时只是评论家在做其他评论时偶然提及。例如,波兰学者Diniejko在其文章 Benjamin Disraelis The Young Duke as a Silver Fork-Novel With Social Commentary中提到:《年轻公爵》是迪斯雷利第一部带有政治意味的小说作品,内容涉及对罗伯特·皮尔、格雷勋爵和惠灵顿公爵等当时政治家的评论。小说还包含了作者本人的政治见解,如对天主教解放运动的同情、英国贵族需要年轻人重新焕发青春活力等观点。f加里·戴尔(Gary Dyer)也在其著作《英式讽刺与政治风格》中提到了迪斯雷利的另一部早期作品The voyage of Captain Popanilla,指出这部小说深受斯威夫特《格列弗游记》以及塞缪尔·约翰逊、伏尔泰等人作品的影响,文中的部分人物和事件都有其现实原型。g

三、对小说自传性的研究

迪斯雷利小说作品研究的另一个切入点是探究其作品中的自传性。青年时期的迪斯雷利是 “青年英格兰”运动的提倡者,当选下院的议员;中年及老年时期更是三度出任财政大臣,两度位及英国首相。他的特殊身份引起了文学评论家对其个人经历和身份认知的关注,将传记研究与文本研究结合起来,这类研究大致有两个走向。

其一是结合作家早年经历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探究迪斯雷利如何将个人的情感、意识投射到作品当中。最多提及的两部自传意味浓厚的作品是《维维安·格雷》和《康泰里尼·弗莱明》 。迈克尔·弗莱文在《本杰明·迪斯雷利:作为政治话语的小说》中谈道:“小说《维维安·格雷》中,通过展现主人公的自我探索过程,作家迪斯雷利表达了对自我身份的迷茫、怀疑和探索过程;正如拜伦诗歌《查尔德·哈罗德》中不被世界所理解的彷徨者。h罗伯特·奥凯尔的论文《迪斯雷利早期作品的自传性研究》除探讨了小说中体现的“小说家的美学动机”和“政治家的实际动机”之外,着重考虑了迪斯雷利早期的小说作品中所体现的作者对自身的幻想。i

其二是围绕迪斯雷利的犹太身份,探讨其小说作品中体现的犹太性。对于迪斯雷利而言,一方面因其犹太人身份受英国政坛排挤,另一方面这一身份又令他难以忘怀。这种矛盾心理集中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并使其作品中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关于迪斯雷利作品中犹太性的研究主要见于对《阿尔洛伊历险记》和《坦克雷德》两部作品的探究以及對其他作品中的犹太人物角色的分析。施瓦兹在他的论文《迪斯雷利小说中的犹太观》一文中谈到, “阿尔洛伊的奇迹”暗示了迪斯雷利对他所继承的犹太人遗产的致力追寻。阿尔洛伊代表了迪斯雷利在英国这个作为“外来”文化中建立犹太英雄主义和政治权力的梦想。

四、对小说艺术性的研究

也有批评家抛开政治、社会及作家等外在因素,深入分析文本的艺术表现力。斯比亚在《政治小说在英国和美国的发展》中提出:“迪斯雷利这些表达政治思想小说的成功并不完全在于其思想本身,而在于他既能让读者感到思想的力量,又能保持小说的感性、热情的因素,而不超出小说的边界。”! 0关于迪斯雷利小说艺术性的探讨大致可以归为两个方向:其一,部分研究者从审美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宏观分析,例如,施瓦兹发表于1971年的专著《迪斯雷利的小说》第一次将迪斯雷利的全部小说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从审美的角度分析了“三部曲”之间的主题联系,认为三部作品拥有审美上和智力上的连续性! 1;其二,也有研究者关注小说作品微观层面的文学张力,如布劳恩的《小说家迪斯雷利》将小说中的“政治”问题从“现实政治”提升到诸如民族性、英雄梦、崇高原则等层面上,颇具文学张力。! 2

五、国内学者对迪斯雷利的研究

迄今国内研究迪斯雷利小说的专题论文并不多,共有三篇。殷企平先生发表于2003年的论文《一段“进步”的历史——浅谈迪斯雷利的小说》,运用雷蒙·威廉斯关于小说书写历史的理论来观照小说,看到小说表现了一种与占据正统地位的进步史观截然不同的历史,指出了对迪斯雷利作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3赵明、李增的《论迪斯雷利小说中的犹太教情节》和《杂糅身份下的自我探寻》,前者着重分析了其小说中表现的对犹太教既信仰又背离的纠结心理。! 4后者基于社会认同和身份焦虑等相关理论,对迪斯雷利小说中的自我探寻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5管南异的《进退之间——本杰明·迪思累利的“青年英格兰三部曲”研究》是唯一一篇系统研究迪斯雷利小说的专著,运用威廉斯的“情感结构”对迪斯雷利用小说书写的历史及其所表露的情感结构做了研究。! 6

ak Schwarz, Daniel R, Disraelis Fiction, Macmillan, London(1979).

b Blake, Robert, Disraeli, Methuen & CO LTD, London(1974).

c Brandes, Georg , Lord Beaconsfield: A Study, Mrs. George Sturge (trans.), Scribner, New York(1880).

d Shannon L.Rogers.“The Past is a Dream: The Neo-Feudalism of Disraeli” ,Victorian Review, Vol.28. No.2(2002), pp.65-95(2002).

e Cazamian, Louis , The Social Novel in England 1830-1850-Dicken, Disraeli, Mrs. Gaskell, Kingsley, Martin Fido( trans). Routledge, London(1973)

f Diniejko, Andrzej. "Benjamin Disraelis The Young Duke as a Silver Fork-Novel With Social Commentary". victorianweb. org. Retrieved 8 November ,2017.

g Dyer, Gary ,British Satire and Politics of Style, 1789-1832(ebook e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563574. Retrieved 30 November ,2017.

h Michael Flavin. Benjamin Disraeli: The Novel as Political Discourse, Brighton: Sussex Academic Press

i Robert OKell, “The Autobiographical Nature of Disraelis Early Fiction” Nineteenth-Century Fiction NineteenthCentury Fiction, Vol. 31, No. 3 (Dec., 1976), pp. 253-284 Published b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j Speare, Morris Edmund , The Political Novel—Its Development in England and Americ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1924).

l Braun,Thom.DisraelitheNovelist,London:GeorgeAllen&Unw in,1981.

m 殷企平:《一段“进步”的历史——浅谈狄思累利的小说》,《外国文学评论》 2003年第3期,第 105—111页。

n 赵明、李增:《论迪斯雷利小说中的犹太教情节》,《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年第4期。

o 赵明、李增:《杂糅身份下的自我探寻》,《文艺争鸣》2006年。

p 管南异:《进退之间: 本杰明·狄思累利的 “青年英格兰”三部曲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基金项目: 本文系太原工业学院2017年院级青年基金资助项目“本杰明·迪斯雷利的早期政治小说创作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RQ01

作 者: 李欣,太原工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西方文论与英美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本杰明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幸运大逃亡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小熊本杰明和跳绳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仁爱比聪明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