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逸与变迁

2020-02-04刘周卿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变迁

摘 要: 《方丈记》与《徒然草》皆为日本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二书均为日本著名的随笔著作。虽产生的时代背景各异,但二书作者却有着相似的人生体验。两位作者一方面寓情于物,在自然中体悟美的真谛,寻觅内心的安宁与静谧;另一方面又在变迁中发思古之幽情,叹生命之无常,给人以希望和光亮,这一矛盾而又错综复杂的生命情结看似相近,但究其细节又独具特色。

关键词:《方丈记》 《徒然草》 隐逸 变迁 人生情结

《方丈记》的作者鸭长明为日本著名歌人,作家,有着深厚的汉学修养,深得天皇青睐。后因家道中落,仕途失意,晚年辞官归隐。在山中回顾往昔,借事物变迁,袒露心扉,在无常中寻出路,于变幻中求新生。《徒然草》的作者吉田兼好为“和歌四天王”之一,出生于神官世家,在伯乐后宇多天皇驾崩后出家,云游四方,凭借着那机敏的双眸观察世间百态。全书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视角记述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小事中阐明道理,以小见大,给人警示,予人希望。

一、造化钟神秀

《方丈记》与《徒然草》均花了一定的笔墨描写自然风物的变化,自然孕育生命,自然环境对于人格的塑造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归隐山间,远离喧嚣,但二人笔下的自然之景却依旧栩栩动人,令人神往。对于自然的情愫,或早已成了二人人生情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方丈记》中以流水朝露起笔,浩浩江水,奔流不息,但轉瞬已非原貌,虽然自然时时处于变化之中,但自有一份隽永而又厚重的美。春赏藤花,夏闻鹃啼,秋品落红,冬观飘雪。在鸭长明的笔下天地间的一草一木,鸟兽虫鱼都有一份相得益彰的乐趣,或修剪茅花,采菊东篱下;或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a;或夜色阑珊,望月思故人;抑或是孤舟听雨眠,雨打梨花深闭门。四时风物转瞬即逝的变化中也饱含着各自独特的韵味与美感,令人心旌摇曳。人意山光,俱存古意,虽饱受了人情冷暖,但在作者内心深处,自有一份不因人事变迁的固执。徜徉万物间,微风拂面,绿叶颔首,花香袭人,闲中有所感,变中有所止,忘我中亦有人情。

《徒然草》中,吉田兼好对于自然之美的珍视与热爱同样跃然纸上。春去秋来,四季流转,但却各美其美。绿草映红叶,雾霭似烟霞。青山含远黛,此景亦如画。笔墨之间氤氲着诗意与情趣。书中第十九段写道:“鸟鸣声饱含春蕴,绿叶繁茂,满目青葱,引人遐思。花菊本负怀旧之名,忆思旧情。山吹明艳,藤花娇柔,不忍遗忘。”寥寥数笔,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的自然之景,实则凝聚了作者的匠心。草木之美的背后,需要有对自然敏锐而执着的洞察力,更需要一颗爱美爱自然的心灵。

冈仓天心曾说:“唯有以美而生之人,能以美而死,如此他们此生其他的时刻,尽是高雅动人。”鸭长明与吉田兼好虽命运多舛,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对于造物者的热爱与感动其实也是对生命的珍惜与敬重。用心品味眼前之所见,聆听耳畔之天籁,或许我们的人生也会拥有一个焕然一新的维度与高度。

二、绚烂之极,终归平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b。碌碌劳苦,以求绚烂,但绚烂之极,终归平淡。人间大事,莫过于衣食住行,不饥,不寒,不为风雪所侵,便是至乐。

《方丈记》的作者鸭长明也曾平步青云,得到许多破格的提拔和常人难以企及的荣耀,即使是后来仕途失意,但仍为朝廷官员,依旧可以步步为营,以求东山再起。但是为官多年,宦海浮沉的他目睹了平安时代末期社会的动乱与百姓的流离失所,鸭长明深谙平淡之趣旨。百无聊赖之时,和水操一曲《流泉曲》,艺虽平平,却非为取悦他人,自弹自咏,自养心性,以诗书为友,与琴棋相伴,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笑任晴雨,自得其乐,梅妻鹤子又何尝不是一种生命境界。在宁静中致远,于淡然中自省,于心安之处品人生之况味,悟生命之哲理。

而《徒然草》中吉田兼好也同样流露出对恬静淡泊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与《方丈记》略有不同的是,《徒然草》由许多带有教化用意的小故事组成。书中第一百〇九段为我们讲了爬树的故事:一位爬树高手看到有人正在爬树,爬树之人爬到高且危处,他默不作声,反而等到爬树之人降至低处时,这位爬树高手反而叮咛道:“谨慎勿慌”,本是一件小事,却吸引了兼好法师的眼球,在这则故事的最后他写道:“人至高处,枝危眼晕,自然行之谨慎,不必多言;然看似安全之地,负伤失误反多,故必警示。”不仅爬树如此,处事亦如是,书中从待人接物到闲情逸趣,平淡无奇的故事背后,映射的是作者了悟“和静清寂”的达观境界,不急不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容地将生活的见解细细道来。心静则神宁,神宁则眼明,眼明则不畏浮云遮望眼,洗尽铅华,返璞归真也是一种自我人生的选择和对身心的荡涤与净化。

尽管形式略有不同,但二书作者对于淡泊宁静生活的理解则异曲同工,寻求心灵的波澜不惊,和谐自在,体现的是古代日本的人生智慧,唯有宁静,万物才显风致,生命才具风韵。

三、万物皆变

提起《方丈记》与《徒然草》,人们历来认为无常观为全书主线。无常是一个佛教概念,说起日本无常观的起源,要追溯到日本传统的精神特质——物哀精神。物哀即触景生情,通过对外界的视觉反映转化为一种自我内心的情愫。物哀精神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日本纤细敏感的国民性格。而《徒然草》与《方丈记》中的无常观也是基于日本特有的物哀精神而来的衍生物。但是,从深层理解上看,二者的无常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各有侧重。

无常即是永恒的运动与变化。平安时代末期,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在贵族政治与武家政治你死我活的较量中充满了血腥与杀戮。《方丈记》中作者通过安元大火,治承旋风,养和饥馑等等天灾人祸,再联系自身际遇,感慨物是人非事事休,抒发了一种欲语泪先流的隐痛。历经了政治,文化等等的变迁后,内心难免产生一种逝者如斯,吾生须臾的幻灭感以及人在特定环境下无法掌控自身命运,修短随化,生命脆弱,一眼难见尽头的无力感与沧桑感。作者更多的在于抒发自身当下的复杂情愫。

而《徒然草》中的无常观与《方丈记》相比,从一开始就具有积极正面的意义。如果说《方丈记》仅仅是停留在抒发苦痛与矛盾,那么《徒然草》则是以无常为基础,向人们指明出路,在这一点上,《无常观》更具教化意义。《徒然草》中无常观的内核是“变迁”,万事万物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一切皆有可能,但一切也皆存变数,所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难两全。但也正因为生命短暂,因此更要学会把握当下,珍惜感动,以一颗平和坦荡的心去看待天地万物间的变化,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沧海桑田中也自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尽管我们无法规避变化,但是无常所带给我们的并非都是消极的影响,从另一方来看,正因为有了不断的变化我们可能会有期望之事,因故未来的失落,却也可能收获与不速之客,不期而遇的惊喜。或许所待之事,难能如愿,但有时艰难之事,反而一帆风顺。变化既能给我们带来未知的恐慌和意外的波澜,与此同时也能给予我们希望与光明。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有了无止境的运动与变化才迎来了人生的新发展,新气象,新高度和新格局。也正因有了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我们才更明白且行且珍惜,才更懂得珍惜眼前,把握当下。无常中所暗藏的机遇与挑战其实也是生活本身画龙点睛之笔。变迁与革新是相辅相成的,无常之变也推动了时代的进步。

从这个角度来看,《方丈记》重在记录乱世中人们无法摆脱悲惨命运的苦痛,是对平安末期社会人民内心深刻的剖白与细致的描摹,而《徒然草》则是借无常之变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启迪他人,给人以憧憬和亮色,鼓励世人感悟生命真谛,珍惜光阴,学会体察世间万物之理。

四、结语

《方丈记》篇幅短小精悍,主要是借物抒怀,描写在动荡年代人们内心的矛盾与不安以及对物是人非的无奈与感慨,是那一时期市井百姓内心真实的写照。《徒然草》则以万物皆变为出发点侧重于揭示人生哲理,品味生活情趣,更为积极乐观。总而言之,二书所表露出的那份对美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倾心,对平和恬淡的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万物皆变,生命无常的感怀构成了作者整个复杂而又立体的人生情结,时至今日,仍熠熠生辉,影响深远。

a〔英〕毛姆:《巨匠与杰作》,王晓明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2页。

b 〔汉〕司马迁著,韩兆琦评注:《史记》 , 岳麓书社 2011年版,第1750页。

参考文献:

[1] 鸭长明.方丈记[M].王新禧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2] 吉田兼好.徒然草[M].王新禧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3] 洪瑜瑛.《方丈记》与《徒然草》——无常观的对比[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作 者: 刘周卿 ,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本科三年级学生。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变迁
从俄语呼语看女性称呼的演变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变迁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社会学视阈下古琴艺术的变迁研究
鲁中南地区“温锅”习俗研究
Destination Chinatown
制度变迁理论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