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时间」:惜取光阴,不负少年郎

2020-02-04王子君长沙市雨花区泰禹小学叶晶名师工作室

十几岁 2020年16期
关键词:乌台诗朱自清苏轼

◎ 王子君(长沙市雨花区泰禹小学叶晶名师工作室)

嘿,朋友!谈起“时间”这个词,你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画面或情景是什么?古往今来,它总是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话题。孔夫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还是有的。”高尔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时间,它还有很多很多的名字,“时光”“时节”“岁月”“人生”“光景”……我们也总喜欢用“岁月如歌”“似水流年”“光阴似箭”“白驹过隙”“日月如梭”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时间。时间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它不只是钟表指针的运转,还是生活中的花开花落、日夜交替、四季更迭;它不只是天地间事物的变化,还是一曲沉淀了岁月的老歌,一次饱经沧桑的旅程,一段温暖了人生的岁月……

惜取当下,是成长的正确打开方式

伴随着一声清脆动人的哭啼,我们呱呱坠地,也开启了一段时间里的旅程。但在无忧无虑的童年里,我们很难理解什么是 “珍惜时间”。

在作家林清玄小时候,他的外祖母去世了,他的父亲对他说过一段关于时间的话,后来,他将这段话记录在《和时间赛跑》一文中,这是时间给他留下的最初印象。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那时候的林清玄还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话,但自那以后起,他每天放学回家,看着渐渐西沉的日落,就会慨叹时间的流逝,甚至还会和太阳、西北风赛跑,当他跑赢了的时候,就会无比开心快乐。因为他觉得,一个人如果一直和时间赛跑,就能获得成功。

漫漫时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身高与体重的增长,还有年龄的逐步递增,六年级的同学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走到了毕业季。再走一回校园的小径吧;再踏一回过道的楼梯吧;再跑一回操场的跑道吧;再看一回走廊上独特的美景吧……回望难忘的小学生活,老师的教诲,同学的情谊,深深地映在心底,才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竟是这样五彩斑斓,趣味横生。但转眼,我们也将各自天涯。以后的我们会过着怎样的人生呢?

(扫码观看纪录片《人生七年》)

纪录片《人生七年》里就讲述了14位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孩子,从7岁到成年老去的生活经历,跨越49年漫漫人生路。他们的家庭背景不同,言谈举止也大相径庭。当记者问到其中一个人物Jackie的时候,她长叹一口气:“我上学时不应该这么懒,若再活一次,我一定更努力学习。”而大家眼中的“富二代”约翰,在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里的条件也一落千丈,原本以为他会就此消沉,没想到他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大律师,让家人重新过上了好的生活。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在时间流里,你付出多少,它就会回报你多少。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哼着这首曲子,不禁一次次地感慨:“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但我们都知道,昨天留不住,不如坦然放手,珍惜当下所拥有的。捧起自己喜爱的书,陶醉在书香气息中,或者记录下此刻内心的悸(jì)动,静下心来享受当下的这份美好,或许这才是我们成长的正确打开方式。

(扫码聆听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

惜取少时,只为到达心中的远方

时光匆匆,白驹过隙,但时间到底是什么?它在哪里?去向何方?自古以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追思和苦问。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cén)而泪潸潸(shān)了。(朱自清《匆匆》)

没有人不感叹时光流逝。作家朱自清一想到时间这样悄无声息地逝去,心里会不禁流汗落泪。他在《匆匆》一文中用“涔涔”“潸潸”这两个叠词表达了对时间流逝时的不舍与无奈。

我们永远不能占有时间,时间却掌握着我们的命运。在它宽大无边的手掌里,我们短暂的一生同时呈现,无所谓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的生和死、幸福和灾祸早已记录在案。(周国平《失去的岁月》)

作家周国平在《失去的岁月》中也这样说。难道我们就只能这样消极对待时间?等待时间对我们的无情侵蚀(shí)吗?不,这是绝不能的!正如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提出的疑问:“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啊,即使时间匆匆,但绝不甘心就这样让韶(sháo)华虚度!不然来这世间一遭,留下过什么痕迹呢?《匆匆》写于1922年,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朱自清先生在黑暗中苦苦追求光明和希望,从未停止。

那么,面对匆匆流逝的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中的《长歌行》是这样回答我们的。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这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前两句寄寓了诗人生命短暂、盛年难再的慨叹。然而,哀叹年华流逝不是诗人的宗旨,因为在后两句中,诗人强调了如果我们在年少力强时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这是他对时间、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乌台诗案

“乌台”其实是古代的官署(shǔ)御史台,在汉代的时候,御史台外往往种植很多柏树,乌鸦时常在这里聚集,因此称御史台为乌台。“乌台诗案”发生在1079年,当时苏轼是湖州的知府,那时的御史何正臣上表,说苏轼在《湖州谢上表》中暗中讥刺朝政,而御史李定也攻击苏轼。苏轼因此被捕,在御史台受审,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对苏轼的诗文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

大文豪苏轼的回答似乎更乐观豁达一些。面对向西流去的溪水,他反其道而用之,由此产生了奇妙的遐(xiá)想:既然溪水都可以向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黄鸡催晓”(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算什么,坦然面对飞逝的时间,老当益壮、自强不息,定能焕发出青春光彩!自是不服老,不认输的!何必哀哀戚戚(qī)?这就是苏东坡!《浣溪沙·游蕲(qí)水清泉寺》写于1082年,当时的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但即使如此,他仍能唱出最积极乐观的歌。

珍惜是对时光最大的赞美,不要等夕阳西下的时候才对自己说“想当初……” “如果……”“要是……”之类的话!从现在开始,踏踏实实去学习,认认真真去生活,乘风破浪,只为到达心中的远方。

惜取生命,好好享受时光的画卷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有限的,所以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要延长自己的生命,多在这世间留下一些痕迹。但是如何留?留什么呢?台湾女作家杏林子说:

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zāo tà)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杏林子《生命,生命》)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这样写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古今中外,不知道有多少人其实已经为我们书写下了最有力的答案。年少的我们更应该如此:用真善美去应对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即使世界以痛吻我,我们也报之以微笑,报之以歌!若干年后,当我们再次随手翻开时光的画卷,我们会看见那里有欢笑、有悲伤、有美好、有感动、有成长;有挥之不去的缕缕轻愁,也有袅袅升起的醉人烟火;有轻轻流淌的溪水云月,也有翩翩飞舞的蜂蝶鸟虫;有你有我,还有暖暖的阳光落在时光的缝隙,恰好开出的一朵小花来……瞬间,时光轻轻,内心柔软,十里幽香。

不断成长的少年们,又一轮新的光景开启,让我们把握好时光,用行动珍惜现在,去创造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乌台诗朱自清苏轼
清芬正气朱自清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与苏轼相遇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