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腾飞吧,中国大飞机(下)

2020-01-29吕梁

连环画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质量第一航空事业凤山

吕梁

上期讲述了马凤山从小立下强国之志、报国之心,奋发图强。考上大学,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克服困难,投身祖国的航空工业建设。生活上,马凤山与妻子赵孟华携手共走报国之路;工作中,他刻苦钻研,身担重任,排除万难,组织领导研制大型客机。

本期主要描绘了为保证“人命关天,质量第一”,马凤山在“运十”飞机研制过程中,带领技术团队反复进行地面试验、遥控飞行试验,反复审查技术报告,充分反映出他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了实现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崛起,马凤山“舍小家为大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我国的航空工业留下了宝贵财富。

1 馬凤山亲自参加各种重要的设计试验,精心安排了163次必做的地面试验。

2 马凤山极为重视技术档案的管理和应用。他引入系统工程理念,形成了分阶段、分主线、纵横交叉、系统推进的“立体计划管理”,坚持一切经过试验,形成了我国大型飞机设计的基本试验体系。

3 马凤山说得最多的是“人命关天,质量第一” 。 他带领各级技术负责人对143,000张图纸在内的技术报告、手册逐一审查。在十年研制中没有出现过一次因为数据错误造成的大返工。

4 那时,马凤山就显示了技术思想的前瞻性和创新精神。他鼓励大家尽量利用国内尚为数不多的大中型计算机,先后开发各类应用软件138项,配备了当时较为先进的TQ-16计算机。

5 “运十”飞机上天前必须完成全部试验任务。其中有制造40多套飞机模型,在全国8个风洞中进行63次气动力试验,吹风11,358次,累计1372小时。

6 还要研制3架动力相似自由飞机模型,完成37架次、累计24小时的遥控飞行试验。这些试验的规模及详尽程度,超过了我国以往任何飞机研制项目的规模和详尽程度。

7 马凤山没有上下班之分,下班后还在工作,常和同事们在家中讨论工作直至深夜,孩子常常在他们的讨论声中入睡。

8 夫妻俩工作都很忙,常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年幼的姐弟俩常常在家中饿着肚子睡着了。

9 马凤山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从不摆领导架子, 乐于关心群众,人们对这位所长都直呼其“老马”。他住在简陋的公房,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10 马凤山对航空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工作殚精竭虑。尤其是为飞机的试验试飞成功与否夜不能寝、食不甘味。

11 1980年9月26日,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等来了“运十”首飞的日子。那天,上海大场机场会聚了上万人,大家都在为祖国首架大飞机能否展翅高飞感到紧张,每个人都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12 那一刻终于到来了!“运十”飞机以昂扬的雄姿直冲云霄。刹那间,人们满含泪水,万众欢腾。“运十”,终于将中国航空工业落后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13 人们纷纷怀着激动的心情,依次走进“运十”飞机,亲身体验首架国产大飞机宽敞明亮的机舱。

14 试飞成功开辟了自主研制中国有知识产权的大型民用飞机的道路。试飞成功给马凤山带来了由衷的欢愉,是对他辛勤奋斗最好的回报。

15 首飞成功后,“运十”又进行了一系列飞行试验,曾飞到北京、哈尔滨、广州、昆明、乌鲁木齐等地,7次飞抵拉萨。《世界经济导报》报道:“‘运十飞机研制成功,使中国民航工业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十五年。”

16 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马凤山仍奋斗在祖国的航空事业上。受中国民用航空局委托,设计所调集精干人员编写首都民航规章。大家每天聚集在上海大场机场的会议室里,逐字逐句,推敲审定。马凤山坐镇始终,负责整部规章的审稿,历时一个多月。

猜你喜欢

质量第一航空事业凤山
角度
矛盾
沈涵:航空事业我心澎湃 科技突围步伐铿锵
“从小爱航空”主题区域环境促进幼儿大发展
桥梁工程试验检测对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空乘人员语言魅力塑造路径探讨
望云千顷 感事多怀——写给许凤山画的话
全面实施质量管理 提高馆员服务意识
凤山的弥勒佛
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刘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