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林之礼仪

2020-01-29罗永平

少林与太极 2020年6期
关键词:行礼礼节武林

罗永平

中国是十分崇尚礼仪的国度,而在武林江湖中,近千年尤其数百年来的江湖武林中,其礼仪尤其讲究。太极拳因其修炼理念、方法的特殊,其礼仪也有其不同。

所谓“礼仪”,就是礼节的规范与仪式。就“礼”而言,它既是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比如礼教、礼治等,也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比如礼让、礼遇等。就“仪”而言,它既是指人的外表或举动,比如仪态、仪表、威仪等,也是指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礼节,比如仪式、仪仗、司仪等。

中国自古崇尚“礼仪”,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崇“礼”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史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有“三礼”之说,即成型于2000多年前的《周礼》《仪礼》《礼记》,它们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诸如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内容丰富繁杂。同时,为了突显人的尊卑贵贱,对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制定了严格的礼仪规范。比如,《周礼·春宫·大祝》辨九拜记曰: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可见其森严。

“三礼”的形成意义重大且深远,它通过制度将礼仪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中去,扩大周文化的影响,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究其本质不过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由周至汉,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活动中,针对不同事物,不同的社会形态,逐渐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其内容十分丰富,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儒家道德准则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民众。随着时代变迁,具有中国传统社会特质的各种礼仪逐渐制度化、繁杂化,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一直得以延续。可以讲,“礼”已完全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仪尚适宜,诚如琴瑟。

可以说,“礼”是规则,“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礼仪不仅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而且成为一个人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以及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这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修身、齐家、治天下”,则是儒家立教的主旨,其首要就是“修身”,也就是对一个人品行素养的塑造,使其达到入仕的最基本的要求。一个社会如果讲文明礼貌的人多了,这个社会一定是和谐的、有序的。从另一个方面讲,“礼仪”实际上成为自然约束人们言行举止之中绳,完成了法律无法鞭及的道德情操范畴的研判,起到了平衡大众心态、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可见,一个社会对“礼仪”通达践行的重视与否,也是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表现。

中国传统“礼仪”,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崇高体现,是中华民族在人文历史上,对人、对己、对大自然表示的尊重和敬畏,也是维系人们之间情感的手段和方式,其独特的功能将随社会的不断进步发挥出不可取代的作用。

说到中国传统礼仪,不得不说说中国武林。“武林”是中国特有的社会形态,其礼仪的讲究和道德的规范在社交场合尤为注重。武林江湖的礼仪庞大而复杂,我们只能简略叙述之。

首先讲究仪容。穿戴要整洁大方,站如松、立如钟,不得敞胸露怀,捋胳膊挽袖子;不得举止张扬,嗓大声高,龇牙咧嘴,挤眉弄眼;不得指点比画,品头论足,大大咧咧,两腿大敞。

其次讲究礼节。如行礼,对长辈、平辈、晚辈、同门间的行礼都有要求;再如献礼(果品、烟酒、书画、礼金……),献什么礼,献多少礼等都有说法。

再次讲究礼数。如有拳师登门造访,是迎出门,还是弟子列队出迎?甚或大弟子出迎,还是师父在二门或庭前迎候?等等,这都有讲究。

武林人士在社会交往中实施最多的是“行礼”,这和中国社会采用的行礼礼节基本一致,就是“抱拳礼”或称“拱手礼”,也称作“作揖”。但武林人士的“抱拳礼”略有不同,而“拱手礼”则另有说法。

先说“抱拳礼”。行礼时,一般身体直立,两手相合成拳,左手握于右手上,上下晃动拳两三下以示打招呼行礼了(图1)。此外,双手大拇指并拢,寓意主客平等(图2)。如果左大指压右大指,寓意客欺主(图3);如右大指压左大指,则是主欺客了(图4)。

但在较技、演练、门派间交流聚会等正式场合,武林中人的抱拳礼和社会上的一般作揖略有不同。在这样场合,身体直立,右手握拳,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伸直,大指和小指握住右拳,拳眼向内,两臂向前撑圆,即为一礼(图5、附图5)。

如果观者较多,则要从右往左作三揖,这叫作“青龙三点头”,也称作“罗圈揖”,礼敬众人也。左手三指伸直,叫作“拜敬三老四少”,尽显谦卑恭敬。如带有短器械,尖刃应朝下,右手握住,左手伸三指附于右手上;如带长器械,多右手竖握,左手依然伸三指附于右手之上。

同门和同辈之间交往的抱拳礼,则是左手伸直四指,大拇指附于右手拇指上(图6),寓对对方的尊敬,伸四指寓意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作揖时,抱拳于胸前向前方撑出成圆状,表示朋友之情固若金汤,受礼者应该以同礼相还。老年拳师互访,为主客平等式抱拳,行礼时,抱拳于胸前轻轻晃动数下。

行礼也要讲究礼数,给长辈行礼,握拳要略靠右肩,对着长辈左肩,寓意长者为上;给同辈行礼,握拳居中,寓意双方平等;给晚辈还礼,握拳略靠左肩。不能乱了身份辈分。

傳统武林礼仪,从仪表仪容,到出门、访友、会客、探望、迎客、请客、做客、馈赠、庆吊等等,可谓烦琐之至,一处礼节不到、礼数不周、礼仪缺失,轻者遭人耻笑,引起误会,造成不愉快,重者结下梁子,酿成争斗甚至血案,其例子也并不少见。

当然,传统武林外在注重礼貌、礼节、礼数,内在体现孝道、忠义、和谐,目的是为了团结、和谐、少争斗,其核心是敬人、律己。这是它的积极面,应该予以肯定。

礼仪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折射着人们的道德水准,传统的武林礼仪对维护武林秩序的作用不可小觑。非礼不成,礼仪当先,礼多人不怪,礼尚往来等等,礼仪被大家都尊重时,武林人士便会变得宽容、敬人、真诚、谦恭、自律了。因此,武林人士绝不能“无礼”。诚然,一些旧有的礼仪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需求了,该逝去的就让它逝去。作为有数千年历史且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武术,应该建立起一套适合当今社会完整的礼仪,既有利于武术技艺的弘扬和发展,也有利于武林人士文明的提升和道德的培养。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行礼礼节武林
吟啸徐行,一见倾心
高职旅游院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庄园主与农夫
叮铃铃,叮铃铃
庄园主与农夫
探病礼节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