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己德,成就公德

2020-01-28武媚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0年46期
关键词:公德成就抗战

武媚

对于公德,有两种观点:弱德与群德。这两种观点针对不同对象:自己、群体。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实则统一。这两种观点解释了人身为不同身份时的不同做法,无论是弱德还是群德,其实他们的本质都是一个人自己的德行。唯有做好自己的德,才能成就社会的德。

以这次疫情为例。居家隔离的人,在长达14天的封闭生活中尽好自己作为社会个体的责任,这是弱德;最美逆行者们做好自己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责任,这是群德。正是由于全国人民做好弱德与群德,即承担好自己应尽的德——己德,所以才打赢了这次疫情阻击战,成就了中国公德。所以弱德与群德,必须同时做好,才可成就社会公德。

弱德是群德的基础。连自己的社会责任都不愿去尽力的人,怎么会去承担群体的责任?因此,唯有尽好自己的责任,才有可能去尽群体的责任。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天下兴衰变迁,他首先想到的是“匹夫”,即每一个社会个体。如果人人都想逃避责任,那么天下必亡。只有每一个人都不愿天下亡,承担责任,在艰难困苦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這样才会有一群人自发形成团体,尽到更大的责任,这样才会有“中国人民的脊梁”。

群德是弱德的进步。古语云:“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些强调的都是群体的力量。群德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尽好自己的责任,做好弱德,难以成就公德、促进天下大公;唯有群德,才能将弱德聚集起来,形成星火燎原之力,才可促进公德。

中国抗战胜利靠的就是群德。抗战初期,只是局部抗战,只是沦陷区军民担起了保卫祖国的责任,抗战力量分散。全民族抗战后,迅速组建军队,将民众分散的力量集中在一起,这才能全力保卫家园。

试想,如果中国民众都甘愿当亡国奴,缺少弱德,那又何来群德?何来抗日英烈?如果没有组成军队、全民族抗战,又怎么能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

因此,当一个人把自己归为社会个体时,做好弱德;把自己归作社会团体时,做好群德,才能成就公德。

【作者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高中学生,指导老师:纪顺】

点评

文章开篇直接阐释自己的观点,提出无论弱德还是群德都是个人的德性,唯有做好自己的德,才能成就社会的德。接下来,结合抗击疫情论证自己的观点。紧接着论证弱德和群德的辩证关系,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最后重申中心论点,呼应开头。本文不仅引用了名言警句,还和社会大事件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语言简洁,逻辑严密,说理透彻。

猜你喜欢

公德成就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燧人氏钻木取火
太没公德
年轻有为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隐私”是个公德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