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作品演播中的播音创作

2020-01-25闻益珑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

闻益珑

摘要:播音创作是我们一直学习的理论课题,在文艺作品的创作中,要将稿件外化于声,内化于情。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将文艺作品进行诠释,结合朗诵技巧在作品的感情基础上二次创作,而且要站在艺术的美学角度进行演播。文艺作品的演播形式在当今大传媒时代多种多样,文艺作品演播的表现能力也是现在主持人的必备素质。本文以《相信未来》为例,论述文艺作品从备稿到演播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文艺作品;播音创作基础;播音技巧

文艺作品的演播与日常的新闻播音,广播电视播音有所不同。虽然文艺作品的演播与广播电视播音都依托文字原版,根据播音者的个人体会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然后通过主题把握,层次分析等进行表达。但是从细节看,表达手法,内外技巧的运用都有着差异。对于《相信未来》这篇稿件我结合文艺作品演播的相关知识进行创作,通过这篇稿件更好地区分和把握文艺作品演播和广播电视播音的异同之处,也更深入了解文艺作品演播的整个过程。

一、分析与理解

播音是一项再创作的艺术,一般把这种在原版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形式成为“二度创作”或“二次创作”。文艺作品的演播更看重二度创作,二度创作的前提是对文章的深入探讨,对文章进行全面分析再加入自己的二度创作。

文艺播音创作的备稿分为六步:划分层次、概括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分清主次、把握基调。首先分析理解稿件最重要,再结合自身去创作,去给观众进行传递。《相信未来》这篇稿件属于朦胧诗,也是一首极具时代代表性的诗篇,诗歌的创作时间在1968年。从诗篇创作的背景来看,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代,也正是一个冲突的时代造就出了如此优秀的作品。诗篇饱含浓郁的个人思想情感和独特的个人意象组成,表达了他在绝望之中对人生和民族未来的朦胧而坚执的希望。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我们的人生经历和阅历肯定是无法去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创作灵感,做不到我是作者的这个层面。但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去阅读书籍和观看那个时代的相关资料之后,可以有所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意义。诗篇背景的分析十分重要,了解背景才能准确表达,更好地深入理解创作者的时代、情绪、内心。

背景分析后的初次尝试,只是单纯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背景,只是知道了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形式上不会很好。我觉得自己的内心没有把文章的情感具体化,没有真正的把情感内化心,由心而发。于是可以利用“相似故事联系”的方法,结合我们自身的经历,在内心中寻找自己的相似情感,寻找这种迷茫中的希望,通过自己的某件事情来表达。情感相似,事件本身是自己发生的,所以情感更真切,也有自己的理解,这样既对作品进行了二次创作又可以让自己的作品具有个性。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理解文章就走好了文艺演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分析理解稿件是起着决定性作用和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步骤。

二、情感基调

(一)文艺作品与新闻播音的情感区别

文艺作品演播的基调把握也比普通新闻播音复杂,新闻播音和文艺作品演播者所站的演播角度不同,在两者中我们播音的状态不同,扮演的角色,用声的情况和情感表达都不同。新闻播音是客观角度,文艺作品相反需要站在相对主观角度,而且文艺作品的本身就有抒发某种情感、表达某种观点,这与新闻播音有着很大的区别。文艺作品类型多样,表达的情感内容也大不相同。新闻播音不可以增加情感或者说情感成分几乎没有。文艺作品里有的除了要有全篇作品的基调以外,还要有具体段落的基调,有些对白类文章会涉及到人物性格、形象等的塑造。并且,有时会随着作品的内容发展不同和人物的转变发生相应的基调变化。所以文艺作品的演播涉及到运用声音、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要灵活应对不同的角色之间的转变,不同类型文章的情感基调,这些相对于新闻播音来讲较为复杂,基调也更难把握一些。

(二)抓文本情感“主要矛盾”

文艺作品的基调掌握精准对整个文章有着很好的体现,就像《相信未来》这篇稿件的基调,个人情感过于浓重,在表达时就很容易偏离主体,诗既是鼓励年轻人不能放弃,也一方面展现了当时那个时代的另一灰色面,二者最后要结合自身去阐述,很难把握。例如诗篇的前几个“我”都展现的是作者如何相信未来,后来又是说怎样去相信未来。但是诗篇又有大量的笔墨去写是如何蒙蔽“我”的希望,打破“我”的希望。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这首诗基调的难在于此,诗文若只是鼓励人们、简单地呼吁就有些肤浅,大量的悲伤辞藻来渲染,就很容易造成喧宾夺主,悲伤色彩容易盖过希望。整首诗是为希望呼吁。要让人们在悲伤中,感受到“我”的信念和毅力对希望的追逐,鼓励人们去为了未来而奋斗。在这种情感交织复杂的文章中,抓住文章的主要矛盾,利用主要矛盾来推进情感的进程,使得听众在情感接收方面也更直接具体,更容易产生共鸣。

文艺作品的内容形式也是需要划分,《相信未来》诗篇格式分明,我把它划分为了三个层次,首先是前几节“我”如何相信未来,第二层为什么相信,第三层尽管在苦难也要相信未来。这就体现了诗篇的层次,层次的分明使得我们更容易去表达文章的情感,段落之间要有主次,重点突出的段落、高潮的段落、铺垫的段落,进行明确的分析再结合正确的自身理解稿件可以更准确地表达,更好的展现。层次分明的表达也让自己的演播有了一定的节奏起伏,让演播作品对整体的美感有一个提升。

三、表现手段

文艺演播中表现手段更多地是身份感的体现,身份感属于主观的表现,与客观的播音不同。客观的是在讲述,身份感是融入角色。演播者要投入到其中,将自己置于稿件中。若在技巧上明确,普通播音更多的是外部技巧体现,文艺作品侧重于内部技巧的诠释,让文章内在的东西进行展示。身份感、画面感和对象感在文艺作品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如果在文艺作品里面没有这两个意识,就算如何理解分析稿件,在表现的时候也是无从下手,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样。

《相信未来》这篇稿件前部分是讲述自己如何相信未来,这就要充分地将自己的情绪融入进去,把情绪外化出来,根据自己的情感,不要过多考虑声音的音色、音高、音量等。若想打动观众,让观众有所共鸣就必须要有强烈的情感冲击,让观众感受到你的情感,才会产生共鸣。这时候“我”的身份感的必要性就體现了。身份感的融入就要利用“相似故事联系”方法,设身处地地在当时那个背景环境,既是作者,又有演播者的个性“我”。不仅要有身份感,对象感也是在演播中必不可少的。因为我们要对观众传递我们稿件的内容,就像给别人讲述一样,不能自己独自沉醉情感其中,要有一种分享欲,真正地心里有情感,眼里有观众。在演播的时候若是对象感特别差,你的表演就像自话自说,让观众听不进去,不能抓住人,不能吸引人,最终可能是情绪上的自我感动,而没有产生共鸣。很多文章中都有复杂的情感和大量的描述性语言,画面感是给观众的。因为我们是有声语言创作,只有声音没有配图,声音的画面感也是为了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他在看—个电影一样,脑海中会浮现演播者所描绘的画面。这样我们的演播作品就更立体化,表现就会更有力,更容易打动听众。

《相信未来》这篇稿件整体基调还是要呼吁人们去相信未来,不论怎样苦难都要有信念。如果在稿件的起初,没有建立很好的对象感和画面感,最后的呼吁会显得很尴尬和生硬。没有交流对象,诗篇的传递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演播的效果会不好,呼吁性、鼓舞性的语言就没有了力度。我们在练习本稿件的时候,把对象感、画面感、身份感进行着重练习。因为文艺作品的情感浓厚,演播者需要角色的沉入,所以这三感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文艺作品演播的关键性,是表现文艺作品的有力手段。

四、节奏把控

节奏对于文艺作品是十分重要的,同一个句子,因为语言目的、语言环境、思想感情的不同,语气和节奏的要求也不相同。表演者和听众的角度都是关键性因素,也是稿件创作的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相对于较难掌握的环节。

文艺作品的节奏是根据情感和节奏二者结合来展现的,《相信未来》前期以叙述为主,慢条斯理地把自己的情感和故事慢慢倒出,中间强调部分放在现实如何蒙蔽自己上面,展现出情感的不同。后面的节奏要张弛有度,节奏有紧张有松弛,有慢有快。最后的呼吁性语言,更要情感的抒发,与前面的情感表现更加不同,这样整篇文章表现得更加出色,也在整体的美感上有一个良好的呈现。文艺作品的节奏更要恰当,对于听众来讲有节奏的作品会更深人人心,也能把文章本身含有丰富的语言魅力和艺术角度进行传达。对于演播者,节奏是演播作品的美感,是前期所有内容的一个规整,就像一首好的乐曲节奏上令人悦耳,而不是单纯的发声和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有韵律、律动。节奏把握恰当结合良好的内外部技巧会给人造出美的意境,达到最终文艺作品演播的目的。节奏是最后的环节,是在反复的实践中才可以找到的。而且听众对于作品的感受有很大程度来自节奏的好坏,节奏在文艺作品中的地位是整个作品体现的关键。

五、結语

文艺作品演播的美在于其作品的整体,不论从听众还是创作者来讲,作品有美感才是好的作品。文艺作品精彩与否在于演播者用心的程度,用情,用心,结合自身进行二次创作,这样的文艺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在一篇稿件的创作过程中,感情的基调要准确定位,情绪调动要得当,内在语言和外部技巧的表现要结合。一个文艺稿件的创作要有充分的创作和备稿才能更好地把作品诠释出来。作为播音创作者,我们需要对听众负责,对其提升新的审美高度,把耳熟能详的作品以艺术的角度和更深入的理解进行传递,这样的目的和态度才能更好地展现文艺作品。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
浅谈文艺作品在陈列馆展览中的重要性
关于增强文艺作品传播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试析群众文艺作品内涵的提升
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研究
文艺作品赏析的重要性研究
繁荣基层群众文艺创作的策略
浅析建国初期文艺作品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
浅析建国初期文艺作品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
大学生文艺作品成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载体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