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荔设施冬枣产业发展调研

2020-01-25杨平张少波王震王巧莉

西北园艺·蔬菜 2020年6期
关键词:冬枣设施栽培

杨平 张少波 王震 王巧莉

大荔古称同州,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黄、渭、洛三河汇流于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全国优质冬枣主产区。2014年,“大荔冬枣”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被列入首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1   大荔冬枣发展现状

近年来,大荔县将冬枣作为发展特色经济的主导产业,以建设“全国优质红枣第一县”和“全国最大鲜食红枣基地”为目标,坚持标准化生产与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推行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目前全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其中设施冬枣面积33万亩,产量50万t,产值突破50亿元,实现人均收入18 360元。全县成立冬枣相关企业及合作社300余家,建成冬枣销售中心8个、大中型冬枣保鲜贮藏冷库25座,在全国各地建立销售网点1 000处,直营窗口遍布“北上广深”等全国40余个城市,远销俄罗斯、加拿大等海外市场,挺进了高铁、航空领域,被指定为G20杭州峰会专供水果、外交礼品水果,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达到了生产标准化、采收规范化、销售品牌化。冬枣产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产、加、销一体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2   设施冬枣主要类型

大荔作为全国冬枣最佳优生区,冬枣比周边县市早成熟7~10天,比同一纬度山东、河北冬枣早成熟15~30天,但是大荔冬枣成熟季节与秋季连阴雨天气刚好重叠,造成大量裂果现象,造成冬枣产量、产值急剧下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2006年大荔枣农尝试用薄膜和竹竿搭建避雨设施并取得成功,并由最初的避雨栽培慢慢演变发展到塑料拱棚栽培、拱棚双膜栽培,钢架棉被拱棚、钢架棉被双膜拱棚、钢架棉被锅炉加温促早栽培、日光温室栽培、日光温室加温促早栽培等多种形式的设施栽培模式,通过不同设施,将冬枣的采收期从5月下旬一直延续到10月份,大荔枣农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和试验,总结出了不同设施条件下冬枣的栽培管理技术,如今,设施冬枣已经成为大荔县农民的支柱主导产业。

3   冬枣不同栽培设施成本效益对比

不同的栽培设施类型在保温性能、投入成本、上市时间、产值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其中:日光温室栽培棚体建造成本平均7.5万元/亩,每年5月中下旬陆续有冬枣上市,平均亩产量    2 000 kg,最高價格在200元/kg,2020年温室冬枣价格30~40元/kg,亩产值可达7万~8万元;钢架棉被棚(含双膜),每亩投资4万~5万元,每年7月上旬陆续上市,2020年价格24~30元/kg,平均亩产量1 750 kg左右,亩产值4万~5万元;普通拱棚,每亩投资2万元左右,每年8月上旬开始采收,亩产量1 750~2 000 kg,价格在6~10元/kg,亩产值1.2万~2万元;避雨栽培,每亩投资7 000元左右,采收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亩产量2 500~3 000 kg,价格3~4元/kg左右,亩产值7 000~10 000元。

4   主要做法

4.1   加大政府扶持,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大荔县政府高度重视冬枣产业的发展,立足区位、规模、特色、优质、安全、品牌,全力打造“中国冬枣第一县”。

1)科学规划,促进冬枣产业稳步发展。县政府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围绕“中国冬枣第一县”的目标编制了《大荔县鲜食枣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了专家的评审,《规划》内容涵盖了基地建设、营销体系、加工处理及各类保障措施,规划科学、详尽、具体,科学地指导了全县的冬枣生产,为大荔冬枣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冬枣产业快速发展。县上采取“政府扶持建园,合作社统一管理,农户分户经营”的运作模式,按照集中连片、品种优良、标准化栽培、无害化生产的要求,整合各种资源,聚集生产要素,适度规模发展冬枣产业,建设了一批冬枣产业示范园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扶持政策,在土地、技术、设施、资金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先后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用于园区水、电、路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3)以奖代补,每年对在冬枣产业发展中的先进乡镇、专业村、示范(营销)大户、优秀技术能手等公开表彰,给予重奖,在全县形成了发展冬枣产业的浓厚氛围。

4.2   依托科技创新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大荔县农民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和和敢干敢闯精神是大荔冬枣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1)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大荔人自2000年左右引进冬枣品种,后又对冬枣的生产模式进行创新,将冬枣从露地栽培发展到形式多样的设施栽培,将冬枣的成熟期提前到5月下旬,货架期一直延续到12月;在冬枣生产管理期间,积极应用平衡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保花保果、环剥环割、适时采摘等先进技术,冬枣产量高、品质好、价格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智能温控系统、温湿度传感器、自动卷帘机、卷膜器等设备也在冬枣大棚中逐渐被应用,枣农通过手机就可实现冬枣大棚的远程监测和自动化操控。

2)构建冬枣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科研院所、推广单位、农村土专家三级技术服务体系,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生产基地、田间地头开展冬枣生产技能培训与指导。

4.3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力促产业高质量发展

1)制定生产标准。大荔冬枣围绕标准化生产模式,在育苗、栽植、生产管理、储存运输、产品分级、包装等方面制定严格标准,组建科技服务队,通过培训、发放资料、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推行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建设冬枣绿色食品和有机冬枣示范基地,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模式,全面推广绿色有机冬枣生产技术。

2)建立冬枣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对冬枣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定期进行抽样检测,抽调专人组成巡查小组,逐村排查生产安全隐患,引导群众规范用药,从根本上杜绝乱用药的现象和摘青上市的行为;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冬枣,严禁上市,对使用违禁药品的冬枣园强制封园,并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各合作社、协会、生产大户共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决制止社员和群众使用激素和农药,对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曝光和批评教育,引导枣农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冬枣。

3)建立大荔冬枣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对全县冬枣种植区、冬枣交易市场,进行随机抽样检测、精准识别,将检测结果直接上传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包括产品产地、生产监管、销售去向等各环节都会纳入其中,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质量情况,大大提升了冬枣等特色农产品的销量和知名度,让大荔冬枣销售产品可追溯、质量有保证。

4.4   加强品牌建设,引领产业上档升级   为加快推进大荔冬枣无公害公用品牌建设,加快大荔优势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1)加强宣传推介。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推介大荔冬枣,在中央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台、渭南电视台、农民日报、陕西日报、渭南日报等新闻媒体,对大荔冬枣进行宣传。新浪网、搜狐网等40余家媒体来大荔采访,报道大荔冬枣产业。在沈阳、广州、成都、长沙等地舉办大荔冬枣推介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宣传大荔冬枣,使大荔冬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熟知。

2)培育品牌。通过近几年的宣传推介,大荔冬枣”知名度日益增长,带动了“新禧冬枣”“小坡冬枣”“村状元”“伏坡冬枣”“凤凰岭”等一批冬枣企业品牌。2011年大荔冬枣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全县通过“三品”认证的冬枣企业有20家、大荔冬枣地标标识授权企业20家。

3)出台大荔冬枣品牌保护管理办法。2020年6月,大荔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大荔冬枣品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了“大荔冬枣”产业全链条管理,保障“大荔冬枣”产品品质与特色,维护和提升“大荔冬枣”市场信誉度和影响力,有效保护“大荔冬枣”区域公用品牌。

4.5   加快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1)将观光旅游与冬枣有机结合,让产区变景区。近年来,大荔县依托标准化冬枣产业园,围绕“旅游+冬枣”,坚持以冬枣产业为基础,加快冬枣生产基地“景区化”步伐,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在安仁镇小坡冬枣产业园,游客可坐上“观光小火车”畅游万亩冬枣园,吃着甜脆的冬枣,品味着悠久的枣文化,了解枣乡人民的风土人情,欣赏着沿途的中华枣源主题广场等。

2)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淘宝”“微博”“微信”等平台展销大荔冬枣。2015年,大荔县电子商务学院组织本县创业明星组成讲师团,开始在各镇开办培训班,受到果农热烈欢迎。开课第1天就有数百新学员开通网店,当天促成300多个网络订单。安仁镇作为大荔冬枣第一镇,全镇从事电商冬枣销售的农民有189户,通过微信等媒体平台从事冬枣销售的人员达到860人,在冬枣销售旺季每天可运输冬枣240 t,日交易额430万元左右,全镇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冬枣2 800余t,销售额5 000余万元。2018年,京东物流正式宣布进军大荔冬枣产业,借助京东完善的物流服务实现新鲜直达,进一步提升消费者购买体验,将优质的冬枣销往全国,推动大荔冬枣产业发展。2020年大荔冬枣开启“短视频代言+直播带货”,利用淘宝直播、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平台,向广大消费者推介大荔冬枣,全方位助力大荔冬枣线上销售。

5   存在问题

5.1   设施冬枣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待加强   设施冬枣栽培要求较高的技术含量,尤其是设施棚内环境调控及病虫害科学预防,对冬枣上市时间、产量、品质等都有很大影响。各家各户掌握和应用技术的水平不一致,导致冬枣品质参差不齐。

5.2   缺乏领军型冬枣企业品牌   品牌是个性的展示和身份的象征,是市场和身份的体现。一个名牌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是不可争议的好产品。“大荔冬枣”区域公用品牌经过近年来的宣传,已经积累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但是目前已经注册的企业品牌还不够响、不够亮。

5.3   冬枣贮藏及加工有待进一步加强   冬枣作为鲜食农产品不耐贮藏,冬枣经过长时间贮藏后,口感品质大幅下降,限制了冬枣产业后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当前冬枣加工品以“脆冬枣”较为出名,但是从事冬枣加工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加工品种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全县冬枣产业发展的需求。

6   建议

坚持“扩大基地,强壮龙头,延伸产业,创建品牌”的发展思路,以绿色、早熟、优质、高效为特色,加快设施冬枣栽培技术培训,提升枣农种植水平,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冬枣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推广标准化管理技术,提升冬枣品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企业品牌的宣传力度,力争培育出领军品牌1~2个,使大荔冬枣产业再上一个台阶。

猜你喜欢

冬枣设施栽培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冬枣好吃但不要吃多
草莓的立体栽培
设施农业文摘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