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

2020-01-25梁美青

师道·教研 2020年12期
关键词:平均分算式草莓

梁美青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咱们知道了什么,而是咱们怎样知道什么。”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初步认识》研讨课。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研究中指出,教学需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终点。心理学理论也认为,兴趣是提高事物认知的基础,能够使个体积极自主的开展探索,獲得更多学习的渠道,表现为一种强烈、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在一种强大的内驱动力作用下,情绪高涨地自觉积极地学习。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特别强,课堂开始,我从孩子特喜欢的“猜一猜”入手,让他们猜谜语“红的瓜绿的瓜,一条细藤牵着它,藤儿断了瓜不落,飞上蓝天不回家”,随后请学生讲出任意气球对应的号码,教师马上可以猜出该号码所在气球的颜色,“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快又准呢?”通过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可以主动愿意参与学习。

二、摆说写比,操作体验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小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借助实物背景来进行学习的。因此我在课堂中趁着开始的这股热情,提问第一次摆草莓“把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我要求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贴印有草莓的卡片,其余学生通过自我思考的方式表达该过程。然后请学生表述“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以语言交流、数字计算的方式,使学生充分了解除法对应的具体意义,为探究余数的本质意义作铺垫。

接着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分三个层次开展第二轮摆草莓活动,为学生创造活泼有序的数学学习环境。

第一层:摆一摆。

“请同学们把7个草莓卡片摆在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两个。边说边摆。”“在摆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学生迫不及待的说:“老师,多了一个草莓没地方放。”“老师,剩下一个不知放哪里。”……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发现这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也就是多了1个,剩下了1个,使学生初步建立“余数”概念的表象。

第二层:说一说。

“那剩下的这1个草莓怎么办呢?该放哪里?”在学生知识产生冲突,急需想解决问题的时候我继续追问,组织全班交流,“能放在第1盘吗?第2盘呢?第3盘呢?”“老师,都不能放,因为不符合每盘2个的要求”“老师,能不要这个草莓吗?”“同学们觉得呢?”……在说一说中学生确定平均分时会有剩余,为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

第三层:写一写。

“请同学们尝试用一个算式表示刚才分草莓的过程。”在学生写算式时,我巡查了解学生的基本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收集典型的资源,让学生板书到黑板。

生1:7÷2=3(盘)

生2:7÷2=3(盘)多1

生3:7÷2=3(盘)……1(个)

“请观察这3道算式,说说你有什么想法?”“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使得学生可以对该算式进行理解,根据“有剩余”进行过程思考和结果形成,进而得出准确的算式,使得学生充分认知“余数”的含义。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的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等,充分体验感知,亲身感受平均分物体时有分完和分不完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随后对两次分草莓活动的异同点作出对比,使得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结合活动、观察和对比,展现出“剩余”的含义,使得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数学领域的新知识技能探索阶段,向学生提供足够的实操时间,使得学生可以全面参与至课程教学活动中,形成“有余数的除法”的理念。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平均分算式草莓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两种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