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对联文化消失

2020-01-22行远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44期
关键词:平仄讲究对联

行远

现在对联文化逐渐在消亡。第一,没人再捉笔给人写對联了,因为大家图省事都去买印刷精美的亮光纸烫金对联了,“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在宣纸上练书法,孤芳自赏了。第二,对联也没什么欣赏价值了,千篇一律,毫无艺术特色,全是“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腾”之类的大路货。第三,贴对联也不讲究了,有的上下联贴反,有的在红红的对联上用透明胶布一粘了事,有的干脆不贴了。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对联的历史、传承,写作方法、技巧逐渐遗忘,对这一祖国文化瑰宝失去了兴趣。

对联和京剧一样是国粹,应当爱护、弘扬、发展。对联历史悠久,产生于南朝梁代,由刘孝卓、刘令娴兄妹首创,用词骈丽,平仄声律讲究。对后来的古风、古诗、律诗的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到宋朝时,宫廷、宦门、寺庙、楼阁出现了镌刻于木柱上的对联,人们称之为楹联。大文豪苏东坡就是对联高手。明朝开国初年,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一道圣旨,春联遍布金陵各地,由宫廷豪门走进寻常百姓家。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名流云集,高手层出不穷。

窃以为对联的文化内涵在于形式独特,二元结构、追求对仗、讲究平仄、富有乐感,并能通过叙事、状物、抒情、议论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万物皆可以入对,如“春雨声中莺啭滑,晚霞明处鹤飞来”,写的是自然和动物。“笑到几时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写的是神。“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写的是人。“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抒发了文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则反映的是人情世故。

由于对联在固定的句式中能极尽立意、布局、遣词、双关之精巧,所以成了历代文人推敲文字、锤炼文采、斗智赛才的媒介,产生出不少诙谐有趣的故事。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的故事家喻户晓,苏氏兄妹互相调侃之“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嘴边”,令人忍俊不禁,笑了几百年。对联赠佳人情真意切:“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对联祝寿神清气爽:“芝兰气味松筠操,龙马精神海鹤姿。”“精神矍铄似东海云鹤,身体老健如南山劲松。”对联悼亡人催人泪下:“时事伤心风号鹤唳人何处,衰情惨目月落乌啼霜满天。”

对联语言太凝练、太精美了,文字功夫太独到了。我感到拟对联是玩文字的起点,也是玩文字的顶点,我们要学习它、实践它、弘扬它,使这朵祖国文化的奇葩常开不败。

猜你喜欢

平仄讲究对联
不要将就,要讲究
说话要讲究停顿
巧出对联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春天的马蹄声
“逾”与“愈”不同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
城里的讲究
诗词格律是怎样形成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