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诗经》中研究诗词鉴赏的“举三归

2020-01-20谭小芳

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诗词鉴赏诗经

谭小芳

摘 要: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的传承与沉淀,孕育了灿烂的诗歌文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在诗词中书写着自我,传颂着人生。被后世所传颂的经典之作《诗经》,延续了泱泱大国的中华文明,为世人呈现出一场诗词盛宴。在《诗经》中领略古人的豪情壮志、气吞山河,诗词鉴赏因此也应运而生,成为世人感悟和理解《诗经》的重要渠道之一,在传颂经典中学会“举三归一”。对此,文章主要针对《诗经》研究诗词鉴赏,从而实现诗词鉴赏最终的“举三归一”。

关键词:《诗经》;诗词鉴赏;情景联想法;“举三归一”

诗词鉴赏是系统性学习《诗经》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的诗词鉴赏过程中,由于所掌握的方法不对,人们常常会出现无从下手,甚至摸不着头脑的现象,严重影响诗词鉴赏的效果。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尤为重要,在诗词鉴赏中一种常见的方法即为情景联想法,“一切景语皆情语”便是对这种方法的具体阐述,同时也是本文将重点探讨的内容。

一、在情境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情与景从来都不是分离开来的,情衍生景,景融合情。《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通过“昔”“今”二字,完成时空上的递进,前后两句意象一一对应,借助景物的描绘向世人展现出一幅作者离别家乡、抒发内心情怀的画面。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诗人也会在时光的变迁中形成坚韧的性格,呈现出一段历经沧桑的人生旅程[1]。另外,通过动宾搭配的语言结构,使用“往”“来”这两个动词,更为形象生动地呈现出过去与现在的变化,离开时是带着希望,归来却已回归于现实,看似一切都没有改变,实则一切都已发生了变化。通过文字感受诗人的感情流露,探讨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借助景物的烘托,使得情感得以迸发,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杨柳依依”以及“雨雪霏霏”也是借助具体而又直观的意象,描绘了家乡的风采,借助细微之处的描写,呈现出整体的景观,借以指代故乡,而今归来,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昔日故乡的样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或许是因为诗人看过的世界更为丰富多彩,也或者是因为诗人归来之日已经成为一位垂暮的老人,因此心境出现了变化,在外界看来,他所经历的成功以及失败都已经不再重要,而那杨柳以及雨雪仿若在诉说着这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的一生[2]。

在情景描绘中,感悟诗人及人生也是诗词鉴赏中所需要重点加以关注的内容。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整个的诗词鉴赏中,不同的人可能感悟出不一样的心境,因为每个人所处的境遇不同,面对的生存环境不同,感悟出来的人生道理自然也有所不同,这也映照了“一切景语皆情语”,至于景色浓墨重彩的描写,自然也会带给读者无尽的遐想空间。

二、立足诗歌意象感悟诗歌意境

《诗经·蒹葭》中呈現出了这样一幅画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还有这样的一幅画面,“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3]。诗人借助“蒹葭”“白露”这两个意象,描绘出一幅秋天独有的景色,全诗的基调则是以清冷为主,“苍苍”“霜”无一不展现出秋日的寂寥与悲凉。秋风瑟瑟,冷冷的河水氤氲着阵阵寒气,远处的芦苇还倔强地昂着头,只是那一颗颗露珠却不再晶莹,泛起白霜,这是诗人的景色描绘。顺着秋色向下望去,在水的另一方,“伊人”——那位婀娜的女子,借此引出“情”,让原本美满的爱情故事蒙上了一层悲剧的面纱。在寻觅“伊人”的过程中,河水茫茫,也因此阻断了这对恋人,让人读后被带入真情实感,倍感惆怅以及无可奈何。河水无法阻挡奔赴爱人的心情,面对湍急的河水逆流而上,道路充满艰难险阻,看见伊人的身影在河水中若隐若现,如梦如幻[4]。在这样的心境以及时空状态下寻觅着恋人,再配上关于秋天景色的描写,彰显出秋天景色的萧寂之感,不禁烘托出一种无奈与悲凉的感情氛围。一时间诗人对虚无缥缈的情感产生了挫败之感,读者在对诗句的阅读中很容易被诗人的情绪所感染。细细品读《蒹葭》,诗人的洒脱及悲壮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来,有一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感。

三、在情景交融中感受心灵的律动

为了能在诗歌鉴赏中实现自我心灵的律动以及情感的升华,达到景中含情、情中衬景、情景交融的最终效果,要不断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想诗人所想,并结合诗人的经历以及自我体验,让鉴赏与诗人内心活动充分结合在一起,实现鉴赏的最终目的,同时这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最终实现的渠道之一。在《诗经·关雎》中有这样的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人通过“君子”借代自己,以此描绘诗中的主体意象,在充满想象以及温柔的世界里,一双双一对对雎鸠在叫,而自己在河边这一个特定的环境中邂逅了一名温柔美丽的女子[5]。这些意象虽然都是相对独立的,但是通过情感的转换与连接,总是能够联想出这样的场景——春日的河边聚集着成双成对的雎鸠,同时也带给读者无尽的遐想。在诗人的内心世界里,是多么想变成一只雎鸠,在这种情景的渲染之下,诗人也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之感,其内心也想寻找一位温柔美丽的人生伴侣,带着这种无尽的遐想,诗人沉浸在浪漫的春日里。在诗人抒发情感的诗篇中,意象则是起到了一座桥梁的作用,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纽带,那成双成对叫着的雎鸠,让诗人更感受到了春日的蓬勃生机与欣欣向荣,更加烘托出诗人对于一份情感的向往以及追求。诗人在想象中寻求一份真挚的情感,将找寻一生挚爱作为毕生的追求,在爱里寻求此生的价值[6]。

四、彰显“举三归一”的最终价值

在对《诗经》众多篇目的解读中,我们能够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其自身所表达的情感,同时通过对诗词意象的解读来掌握诗词鉴赏自身的价值以及本来存在的意义。本文中主要对《采薇》《蒹葭》《关雎》进行解读,其中所涉及的意象如“蒹葭”“水”“白露”“霜”等,是通过景色的描写来衬托出悲凉的情感,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另外,“杨柳”与“雨雪”以及“今昔”与“来往”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在不同的时空下心境的喜悦与悲凉,衬托出诗人情感的变化[7]。通过具体的意象,“雎鸠”“淑女”“河流”“君子”,表达风华正茂的少年渴望寻求一位妙龄女子的心情。三首诗歌都是通过具体的意象烘托环境,进而表达诗人此时的心境,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够切身感受到诗人的悲喜,更具有代入感。

五、结语

诗词鉴赏是对经典诗词作品的品读及感悟,通过鉴赏活动,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对于解读诗词作品具有重要意义。诗词鉴赏的“举三归一”,需要重点对诗词中的意象加以分析,层层剖析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对诗词赋予全新的内涵。同时也需要鉴赏者自身具有一定的诗词素养,通过分析诗人意象的表达,探寻更深层次的价值以及情感元素,构建起诗人内心的情感桥梁。当然,鉴赏时还需要结合社会因素,在字里行间中感受诗人所传递出来的思想与情感,切实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田霞.诗歌意象英译的空间叙事解读:以《诗经·卫风·考槃》为例[J].外国语言文学,2019(4):375-384.

[2]袁超,桂腾飞.古代诗词类教材对当前语文教材建设的启示:以《诗经》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9):231-232.

[3]张绪平,邵子华.论诗词鉴赏应用型课程的设计:以广东白云学院《唐诗宋词鉴赏》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117-121.

[4]胡新林.基于“吟唱”视角:从《诗经》探析中华诗词经典吟唱的美感[J].读天下(综合),2018(23):1.

[5]魏凤蝶.试论早期诗歌中的平行结构:以《诗经》和《圣经》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4.

[6]刘晶晶.简述汉乐府厌战诗歌对《诗经》厌战诗的思想继承与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8(12):54-55.

[7]施云康.高扬核心素养大旗,接轨部编版教材:2019年中考古诗词阅读备考攻略[J].中华活页文选(初三),2019(2):4-20.

作者单位: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诗词鉴赏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探析
巧用比较分析方法突破诗词鉴赏难题
从《雨霖铃》课堂实例看信息化的运用
巧用《诗经》解难题
一字一词总关情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