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1-20翁双双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翁双双

【内容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目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阅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要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解决这些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就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  解决对策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要摒弃传统教学中讲解灌输模式,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阅读教学效率太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所以,根据当前初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动机,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得不到有效突出

目前部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教师讲解灌输的现象,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学生很难获取自主阅读的空间与机会,对语文阅读产生了厌倦情绪。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观色彩占主导地位,把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与体验灌输给学生,以贴标签的形式对课文段落大意、文本意旨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受到抑制,阅读体验只处于肤浅层次,不能更好地与作者及文本进行近距离对话,阅读能力很难得以提升。

2.缺乏对文本个性化和多层次理解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主题或中心思想的理解通常按教学参考书的规定,贴标签式灌输给学生,师生很少考虑阅读主题或中心思想的来源,学生个性化阅读难以实现。如教学《项链》,学生对于“人生变幻无常,一件小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能够引发学生共鸣。但是一些阅读参考书中将其归纳为这是作者对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的批判,本来可以使学生畅所欲言的一句话,最终因为这句话的定性理解,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与多角度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就产生了对教师讲解的依赖,而不会在阅读中产生问题意识,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

3.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

初中语文阅读存在着重课堂阅读而轻课外拓展的问题,这必然造成学生阅读量偏少,而学生初中三年语文教材只提供二百篇左右的文章,阅读量严重不足。并且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与家长不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导致学生人文知识储备不足,文学修养缺乏。此外,学生缺乏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掌握,不会运用跳读、浏览等阅读技巧进行阅读,影响了阅读效率的提高,学生对文本缺乏阅读兴趣,也就很难进入阅读的更深层次。

4.应试观念与体制限制了学生阅读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应试观念与体制的限制下,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重考试辅导而轻阅读能力提升的问题,师生的大量精力投入到了如何应试上,大部分阅读考试题目,通常是给出一段阅读材料,然后进行从相关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这避免了人工阅卷的随意性,一味追求评价的准确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与抽象的数理化的概念、定理、定义和公式不同,文字中融入的是作者的情感,并且读者不同,阅读的角度与层次理解也不相同,硬性的标准答案的规定,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形成阻碍。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1.创设语文阅读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原有经验进行补充。如在学习《变色龙》时,学生对于变色龙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的认知,即变色龙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幻颜色,目的是保护自己,但是对于文本主人公的可悲与可怜之处难以理解,只觉得主人公是一个可笑的角色。在此教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变色龙的视频,更好地使学生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味人物的可悲与可怜。情境的创设要发挥突出教学目标的作用,切忌只为活跃课堂气氛而降低情境创设的作用;要遵循激发学生兴趣的目标而进行情境的创设,如讲故事、做游戏、角色扮演等,都可以提高阅读的趣味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还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体验,与生活背景知识相结合,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共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与深层次理解。

2.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教师要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创新阅读教学模式,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可以采用不同的课型,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如在教学《敬业与乐业》时,可以运用探究与训练课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可以采用阅读欣赏课型,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国大好河山的激情;在学习一些具有思辨性的课文时,可以采用辩论与互动探究的方式,开展辩论比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辩证思维。创新语文阅读模式与方法,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要做学生阅读活动的指导者与组织者,突出学生主体阅读地位,要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空间,采取自主探究与互动合作的方式,在字里行间体验文本的思想感情,接受人文的熏陶与感染。二是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学生的自主阅读通常在早读时间,早读时间大约在四十分钟左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早读为主,适当为学生设置一些阅读课,拓展学生阅读面,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3.实施个性化阅读策略

学生的个性及学习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单一的灌输与讲解阅读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教师要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章。鼓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让学生从文本价值的高度去体会文本意旨,提炼文本主题。例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学生在对文本的主题探究时,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文本主题,有的学生说,文本的主题是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的学生说文本主题是反映了菲利普夫妇势力小人的欺贫爱富、金钱大于亲情的观念;有的学生说,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尴尬与辛酸……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结合自身的观点与个体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也拓展了学生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挥着关键作用。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教师要给学生选取与推荐精品阅读材料,一是教师要把阅读从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勤抄、勤写、善于运用的习惯。掌握阅读做批注的方法,注意写读书心得、做评语,谈阅读感悟。在引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阅读综合能力。无论是课堂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以学生为阅读主体,教师要发挥引导与评价作用,实现良好的师生、生生与组组互动,激发学生阅读主动性。教师要重视学生预习环节,给学生及小组以充足的时间互动交流,让学生在预习环节中提出问题与同伴探讨,也可以向教师请教,在课堂正式学习环节把问题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互动探究,加速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给学生提供与推荐精品阅读文本,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强化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结语

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应该明确阻碍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因素,致力于进行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有效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郭玉英、姚建欣、张静. 整合与发展——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系的建 构及其学习进阶[J]. 课程·教材·教法,2013(02).

[2] 廖婷婷. 跨学科概念融入初中科学教育的初步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3] 谢绍平、董秀红. 美国新《K-12科学教育框架》解读[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03).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安海中学)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