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医院后勤保障应急管理探讨

2020-01-20邹佩琳涂宣成肖万超孙冬杰韩宝江唐锦辉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后勤部门后勤保障医务人员

——邹佩琳 涂宣成 肖万超 孙冬杰 韩宝江 唐锦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迅速行动、统筹安排,按照国家、省、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遵循“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有序开展了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医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的主战场,而后勤处室作为配套服务保障部门,其应急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诊疗环境的感染控制、医用物资供应、医务人员基础生活保障等多方面,成为影响医疗救治效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后勤保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以确保职工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

1 应急管理举措

疫情暴发后,该院后勤部门根据总体部署,迅速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在后勤处原有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基础上,积极统筹协调人员,成立多个疫情防控专项应急小组,有序开展诊疗环境基础设施与动力保障、物资与设备供应、患者与医务人员生活保障、后勤外包部门管理等工作,为医院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保障。

1.1 诊疗环境基础设施与动力保障

1.1.1 基础设施改造 后勤部门配合门诊、院感、医务、放射等科室完成发热门诊、留观病房和隔离病房的应急改造。建立“三区两通道”,安装明确的标识标牌和就诊导引,并对病区各区域做气密封闭处理,提供了科学规范、布局合理的感染性疾病救治场所;在每个病房增加排气扇,在公共区域安装轴流风机和风幕机等设施,建立负压环境;设置发热患者CT检查专用通道,防止交叉感染。

1.1.2 动力保障 为确保临床一线水电气暖正常供应,后勤部门对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区域内的空调、新风、热水器、管道井等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对隔离区域内发生的水电故障报修,由维修人员按照院感防护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后进入隔离区进行维修;关闭具有回风的中央空调系统,使用电热器和单体空调等替代热源。

由于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需要吸氧,随着入院患者的增多,该院中法新城院区氧气消耗量最高峰时为每天9.8立方,是非疫情时期的9倍~10倍,导致病房终端供氧压力不足,呼吸机无法正常使用。对此,后勤部门采取了更换大容量气化器,拆除排风机格栅,液氧站安装轴流风机,改造液氧站内化冰用冷热水管等手段,并加强了液氧站视频监控与在线数据监控,及时进行人工除霜化冰,较好地解决了供氧问题。

1.2 物资与设备供应

疫情暴发期正值春节假期,工厂停工,员工放假,交通管制,但医院防护物资消耗量大且库存紧缺。对此,后勤部门迅速成立物资渠道联系组、取货配送组、发放登记组、库存盘点组,调动各方资源,拓宽采购渠道,有序开展物资筹集工作。同时,按照院感防护和消毒隔离要求,甄别防护物资质量等级,遵循分级管控、保证重点的原则统筹管理物资调配发放,做好每日物资消耗量、库存量和需求量的统计,建立物资库存“7天预警、3天报警、1天告急”的三级预警机制,科学调配和分发防护物资。此外,组织成立医疗设备保障小组,通过从厂家紧急采购、社会捐赠、上级调拨等渠道获取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生命支持类设备,并全力保障设备的运输、调配、安装和使用,以满足临床设备使用需求。为保障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设备供应,向湖北省发改委、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等申请资金资助和定向捐赠,专项购置ECMO(人工心肺机)、CRRT(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等设备。

1.3 患者与医务人员生活保障

1.3.1 医用织物保障 该院洗衣房提供医用织物的洗涤轮换服务,并分期推进、统一实现医用织物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管理[2]。轮换库严格做好收发人员的安全防护,使用专用水溶性包装袋收集感染性织物,并采用非接触式扫描清点方式获取织物种类和数量信息,避免医用织物交接造成交叉感染。洗衣房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性织物洗涤消毒流程,对感染性织物进行隔离消毒处理,采用含氯消毒液与紫外线灯照射对运送脏污织物的运输车进行消毒。

1.3.2 饮食保障 该院饮食服务中心负责全院职工与住院患者的餐饮服务。为避免人群聚集交叉感染,饮食保障服务由堂食转变为盒饭配送。疫情期间接收捐赠食品由饮食中心统一归口管理,及时对接和搬运,并快速、科学发放。

1.3.3 医务人员住宿及隔离用房保障 为保证医务人员及其家属安全,后勤房管部门负责为一线医务人员统一安排酒店住宿,并对接送餐、班车接送等服务,按需配送分发生活用品,全面提供医务人员生活保障。为促使感染新冠的轻症职工尽快康复,积极争取并接管了一家酒店,经过消杀、申请人员配备、布置四类人员(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无法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管理分区等,建立了该院医护人员专属的隔离点,提供生活保障,并根据区指挥部要求每日分时段上报隔离点新增、转院和解除隔离人员情况。

1.4 后勤外包部门管理

近年来,该院后勤遵循“专业化、核心化、社会化”发展思路,逐步将市场化成熟的业务实行社会化外包管理,包括保洁、司梯、病区安保、医废处置、职工班车、污水处理等。在疫情时期,外包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后勤处邀请感染管理科对重要岗位外包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普及防护知识,消除恐慌心理;为外包人员提供通行证明和通勤班车,定期发放防护物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包单位的用人难题,确保了必要业务的持续开展。

2 管理成效

2.1 完善了后勤保障应急管理机制

后勤部门高度重视应急管理,针对工作环节中易出现的风险点制定了79项后勤保障应急预案,通过严格的上岗资格管理、目标责任制管理、信息化辅助与痕迹管理等,降低了后勤保障风险[3]。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状态下,后勤部门快速响应、统筹协调、科学管理,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应急管理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改进,使后勤保障应急管理机制得以进一步完善。

2.2 加强了应急后勤保障团队建设

该院实行大后勤保障模式,由后勤处统筹管理所有后勤保障业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后勤部门统筹管理,统一调度,按需动态调整人员,在确保日常后勤保障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重点增加物资供应保障人员,形成了统筹协调、分工负责、高效有序的应急后勤保障团队。面对疫情,后勤部门全体员工坚守岗位,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提升了后勤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2.3 提高了后勤应急处置能力

根据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需求和医院总体应急部署,后勤部门提前谋划、科学安排,高效完成了隔离病房基础设施改造,保障了防护物资和医疗设备供应,做到了关键岗位运维保障和不间断的应急值守,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服务。面对疫情发展带来的新需求,如氧气供应不足、防护物资紧缺等,后勤部门积极响应并解决,提供了高效、专业的后勤支持服务,改善了临床体验,有效地提高了后勤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3 结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医院应急系统的全面考验。后勤保障应急管理作为医院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关系到医疗救治工作顺利进行和医务人员自身防护安全[4]。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该院后勤部门启动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应急保障与处置能力,为医院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勤部门需提前谋划恢复期的工作安排。比如:(1)经过改造后的隔离病房,后续面临全面消毒改造并恢复正常就诊问题;(2)因疫情需要而紧急采购、调拨的医疗设备,在疫情结束后可建立设备共享调配中心,对包括急救类设备在内的可调配设备进行集中管理,满足应急或高峰时期的临床需求,提高设备借用周转率;(3)因防护物资紧缺而依靠社会力量筹集捐赠的物资,需建立规范、清晰的接收和发放数据库,及时公示,办理物资接收函和感谢信,并为后期跟踪审计做好准备等[5]。

猜你喜欢

后勤部门后勤保障医务人员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装备走向智能化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林业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工作的革新分析
新形势下煤矿后勤政工队伍的建设探析
新形势下煤矿后勤政工队伍的建设探析
以人为本推进后勤思想政治工作
金门岛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教训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