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战略下中国生殖健康促进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

2020-01-20罗铭忠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妇幼妇幼保健生殖

罗铭忠 刘 宁 张 倩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太原,030001)

生殖健康,是指在生命的各个阶段,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生殖过程中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适[1]。在新的历史时期,生殖健康已经被赋予新的内涵。必须站在大卫生、大健康、大妇幼的角度重新审视,必须站在全面实施两孩政策、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重新认识,必须站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重新定位。

1 新时期生殖健康概念的新内涵

1.1 生殖健康概念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国际上提出“生殖健康”这一概念。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研究发展培训特别项目主任巴赛拉多(J.Barzelatto)最先在国际组织中提出生殖健康的概念[2]。1994年9月在埃及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正式将生殖健康概念、策略和行动等列入《行动纲领》的第七章“生殖权利和生殖健康”之中[3-4]。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提出了“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的目标[5]。2004年第五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以生殖和性健康等五个重点方面为目标;改进产前、分娩、产后和新生儿保健;提供高质量计划生育服务,包括不孕症服务、消灭不安全流产、与包括艾滋病毒在内的性传播疾病、生殖道感染、宫颈癌和其他妇科疾病作斗争,以及促进性健康。2015年WHO《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全球战略(2016—2030)》提出到2030年,确保普及性健康和生殖健康保健服务,包括计划生育、信息获取和教育,将生殖健康纳入国家战略和方案[6]。

1.2 生殖健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生殖健康概念的内涵:满意、安全而且负责的性生活;有生殖能力;自主地决定是否生育、生育时间和数量;安全、有效、负担得起、可接受的计划生育方法及其他不违法的生育调节措施,并能使用这些方法;不违反法律的生育调节方法;安全地怀孕及分娩;生育健康婴儿;没有生殖系统疾病[4]。

生殖健康概念的外延:一是生育调节,其中可细分为计划生育、避孕节育和不孕不育;二是优生优育;三是生殖保健,即所有男性和女性人生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保健,涵盖生长发育期(婴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老年期等。

1.3 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生殖保健服务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生殖健康是人类健康的核心元素[3,7],新形势下的生殖健康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责任;不仅是女性的健康权益,男性健康也要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不是一个孤立的健康概念,而是一个涉及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行为;不是一个单一的服务需求,而是全方位的健康呵护,强调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不是一个简单的边缘学科,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涵盖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8-9]。新时期的生殖健康促进应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现阶段生殖健康服务提供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问题。

2 生殖健康是全民健康基础要素

2.1 从全民健康层面,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反复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人生幸福的起点,一人之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之健康是立国之基。”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

2.2 从妇幼健康角度,生殖健康是妇幼保健工作的终极目标

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明确提出了“母婴保健工作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既是妇幼健康主要结果性指标,同时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健康的基础性指标。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作为“健康中国”行动和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向个人和家庭层面,提出了孕育健康新生命、保障母婴安全、科学养育儿童、预防儿童疾病、促进生殖健康等五大倡议。

2.3 从生殖健康方面,其在全民健康和妇幼健康中的基础性地位必须充分肯定

性与生殖健康是人类繁衍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类健康的基本要素和生理需求,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健康中国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全国生殖健康严峻形势和需求导向

3.1 国民生殖健康的需求矛盾日益加剧

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大群众对生殖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别的趋势,迫切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殖健康服务与产品[10]。二是生育全程服务覆盖不广泛,儿童早期发展亟需加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还存在差异,妇幼健康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高。三是随着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生育需求逐步释放,高危孕产妇比例有所增加,保障母婴安全压力增大,对优生优育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老龄人群和男性的生殖健康需求矛盾愈发突出。

3.2 全国生殖健康形势依然严峻

多项统计和研究数据显示,女性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依然维持在50%左右,男性性功能障碍和前列腺增生比例接近50%;全国不孕不育发生率10%~15%,患者超过5000万,治愈率不过30%;性传播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STD/HIV/AIDS)发生率居亚洲第二,其中AIDS 2018年新发病例中经性传播感染比例占94.8%,全国估计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110万~140万;全国每年人工流产数官方数据900万例左右,重复流产率高达到50%;宫颈癌每年新发病例达13.15万,死亡人数约5.3万;全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40/10万左右,每年发病30.4万;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0%,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有25万例[11-17]。

3.3 生殖健康促进目标催人奋进

按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方案》,到2022、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5‰及以下和5‰及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9.5‰及以下和6‰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8/10万及以下和12/10万及以下。问题指引方向,目标催人奋进。全国卫生健康工作者和健康产业从业者要携手同心,众志成城,大胆探索,破解难题,努力开创我国生殖健康事业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4 生殖健康促进的基本思路

4.1 明确前进方向,形成发展合力

要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三部纲领性文件的部署,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和妇幼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有情感、有温度、有人文”的服务理念,坚持保健与临床、群体与个体、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作用,聚焦重点,强化措施,优化服务,创新管理,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需要为目标,以提高全民生殖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为抓手和重点,推动部门、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产业和事业联动发展,强化政策支持,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全周期促进和保障生殖健康,确保相关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4.2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服务网络

一是继续将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项目,积极对标对表,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力构建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为支撑的广泛覆盖、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体系。二是以提升县级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省妇幼保健院龙头作用,探索通过专科联盟、紧密型医联体、远程医疗、对口支援等方式,促进优质资源下沉。三是按照国家妇幼保健机构的评审评价标准,做好二、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评审评价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上,全力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4.3 激发内生动力,加强能力建设

一要切实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积极争取各级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的支持,以建立识才、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新机制为重点,坚持引培结合,创造良好环境,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事业发展、能力提升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二是要强化激励机制。以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为切入点,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允许”要求,探索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显著提升妇幼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努力实现“妇女儿童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妇幼事业得发展”。三要抓好学科建设。坚持“大妇幼、大健康”理念,积极推进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孕产保健、出生缺陷干预、计划生育等特色专科建设和发展,重点加强产科、儿科能力建设,发挥中医药在妇女儿童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中的独特优势,全面提升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四要加强总结交流。利用现场会、培训班、学术讲座、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总结交流各地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互学互鉴,共同提高。

4.4 坚持问题导向,实现精准施治

一是聚集重点疾病和突出问题。要针对出生缺陷、儿童重大疾病、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母婴安全等影响妇幼健康的重点疾病、突出问题,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二是坚持科学干预。合理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重大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病因学和干预模式研究,找准影响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确定优先领域,精准施治,科学干预,扎实推进妇幼健康民生实事和基本、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为妇女儿童提供连续、综合、规范的全生命周期的医疗保健服务。三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要将妇幼健康纳入各级科技兴医工程重点支持范畴,加快提升全国妇幼健康领域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密切跟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进展,积极推进“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模式,助力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四是加强健康教育和促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关口前移,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地加强健康教育,激发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的意识、能力。

猜你喜欢

妇幼妇幼保健生殖
现代综合类妇幼保健医院建筑设计要点探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浅析妇幼健康教育的档案管理
中国妇幼健康大会暨母婴健康管理专委会年会纪要
我国妇幼健康事业蓬勃发展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新医改下提升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