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人鱼“公主形象”的现代品格分析

2020-01-19赵瑞青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安徒生小人公主

赵瑞青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阳泉 045200)

一、安徒生童话的现代性

在安徒生之前,童话创作以17世纪法国作家夏尔·贝洛的《鹅妈妈的故事》和19世纪初德国格林兄弟整理的《格林童话》为代表,题材大都来源于民间口头童话故事,记叙上也忠实地保留了民间童话最原始的风貌,主题鲜明,善恶分明;人物形象单一,正反对立;故事模式固化,一般以大团圆结局。民间童话的这些特点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便于对儿童进行品格教育。但民间童话归其本质,还是基于成人对儿童的教化视角,并不是专门为儿童所写,对儿童个性化的幻想心理探究不深,故事与人物的描绘都是粗狂式的、模式化的。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与改写民间童话的贝洛不同,也和为德国语言、历史研究而搜集整理民间童话的格林兄弟不同,一开始便是专意为儿童写的,而且也是馈赠给成人——长大以后的儿童的。他的童话站在向整个人类、整个人生瞻望的视野里,不仅是世界儿童文学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学的丰碑。“人性所有的或高尚或卑劣的品格,人生所有的或明亮或隐藏的情愫,艺术所有的诸如抒情、描摹、幽默、荒诞、反讽、隐喻、象征等元素,都一一呈现在安徒生童话里。他第一个把民间童话从固有的、因袭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张开幻想之翼自由飞翔,开启了现代童话的新纪元。”[1]

安徒生童话的现代性体现在他作品的文学艺术特征,比如主题的深刻多义、人物形象的丰满复杂、语言的诗意幽默、艺术形式的多样个性等诸多方面。窥斑见豹,本文从人物形象分析角度,来探究《海的女儿》中小人鱼“公主形象”的现代品格。

二、小人鱼“公主形象”的现代品格

安徒生说《海的女儿》是他在写作时唯一感动自己的一部作品。这篇童话之所以让人读会在心中感到凄楚而怅惘,是因为其中塑造的一个经典的人鱼公主形象,她的为了爱情和理想飞蛾扑火般不顾一切的追求精神,放射着光芒,洋溢着诗意。人鱼公主这个形象堪称是安徒生童话最经典的形象之一。

公主是西方童话故事里出现最多的一类形象,她们象征着高贵、美貌和权势,她们的出现往往会牵扯出一桩离奇的爱情幻想故事,她们不是童话故事的女主角就是故事的线索人物,以公主为重要人物的童话故事占据着西方童话特别是西方古典童话的半壁江山。比如《贝洛童话》和《格林童话》里就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公主形象:睡美人、白雪公主、牧鹅公主、为救哥哥六年不能说话的小公主、嫁给画眉嘴国王的公主、和青蛙成亲的公主等,这些公主遭遇不同,性格不同,但她们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都有无懈可击的美貌;二是性格只有一个维度,要么善良单纯,要么隐忍坚韧,要么骄傲自私;三是都听从于命运的摆布,或靠他人来救赎,缺乏自主意识;四是结局都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人生美满。

《海的女儿》中的小人鱼,是海王最小的公主,与一般的公主一样,她出身高贵、美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她又不同于以往民间童话里公主的刻板形象,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性格特点和浓郁的现代品格,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外形的不完美

民间童话里的公主往往具有一个相同的外形特点——倾国倾城的美貌。她们的美貌如此绝对,无懈可击。《青蛙王子》中的小公主,“就连什么东西都见过的太阳,每次照在她的脸上,也要对她的美丽感到惊讶”;而白雪公主则是“皮肤像雪一样白净,像血一样红润,头发像乌木一样黑亮”,“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2]民间童话里这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公主形象,给孩子们造成一个固化的印象:公主都是美丽的。安徒生并没有赋予小人鱼一个完美的外在形象,而是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在人类世界看来有缺陷的公主形象。尽管在海底世界里,小人鱼无疑是最美的,她有着又光又嫩的皮肤,像玫瑰的花瓣,她有着蔚蓝色的眼睛,就像最深的湖水,她的体态像气泡一样轻盈,歌声美妙得整个海底陆地没有人比得上她。但是,跟其他的人鱼公主一样,她没有腿:她身体的下部是一条鱼尾。如果小人鱼一直生活在海底世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最美的外形,可是,小人鱼偏偏需要的是陆上世界——人类世界对她的认可,她的那条在海底世界最令人羡慕的鱼尾,在陆地上却被认为非常丑陋,在长腿的人类世界里,拖着鱼尾的人鱼无疑是不被接受的异类。安徒生这样设置小人鱼的外形,实则是为人类和鱼类之间设置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为小人鱼将来遭受的苦难和悲剧的结局埋下伏笔。这种人与鱼不可逾越的种群差别实际上也隐喻着作者对现实社会阶层固化的体验,同时,也直观地告诉孩子们,童话里的公主也和我们现实世界的人一样,不存在绝对的完美。

(二)性格的多重性

民间童话里的公主形象往往只有一个性格维度,如牧鹅公主的善良,善良到饱受虐待都毫无怨言;白雪公主的单纯,单纯到屡遭诱惑还要上当受骗;《六只天鹅》中的公主隐忍到王后吃了她的三个孩子也沉默不语;而童话里的反面人物——坏心肠的继母或王后则是心地恶毒到极点。这种趋于不同极端的扁平化,造成了人物之间的鲜明对比,极易使人产生善恶的判断,但同时也造成了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和故事叙述的模式化。相比之下,安徒生笔下的小人鱼公主的性格形象,则要丰富复杂的多:

1.她顺从善良却又大胆叛逆

小人鱼生活在海底,本是个最安静最听话的孩子,她严格遵照祖母制定的家规,克制着自己对人类世界的好奇和向往,直到十五岁成人礼那一天才敢浮出水面。她是那么顺从长辈的旨意,即使祖母施加给她的那些沉重的装饰品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也不敢扔掉。她享受着老祖母、父亲和姐姐们最深的宠爱,而她也深深地爱着他们,当她决定到人类世界去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愧疚与不舍,“她不敢再去看他们……她的心痛苦得似乎要裂成碎片”。[3]她不仅爱她的家人,也爱着人类。和姐姐们用歌声勾引那些遇到风暴的水手葬身海底不同,小人鱼看到快要遇难的王子,虽然她希望和他在一起,可是她又记起人类是不能生活在水里的,除非死去,所以她冒着自己被那些船梁和木板砸死的风险,毅然救起了王子。就是这样一个顺从善良的小公主,却又极富大胆的叛逆精神,在看到人类世界的精彩,遇见美妙的爱情时,她产生了疯狂的想法:“只要我能够变成人,哪怕在那儿只活一天,我都愿意放弃我在这儿所能活的几百岁的生命”,“我要牺牲一切来争取他和一个不灭的灵魂”。[3]于是,为了这个信念,她自作主张,背着所有的亲人,在海的女巫那里以惨痛的代价为筹码,换取了一遭到人类世界去的冒险机会。这一走,就意味着没有归路,意味着对整个族群的背叛。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小人鱼为追求理想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敢于突破人生壁垒的叛逆精神。

2.她勇敢追求却又隐忍被动

十五岁成人礼的那一天,小人鱼在海上邂逅并爱上了遇难的王子。她以前曾听祖母说,如果有一个凡人爱她娶她,就会分一个灵魂给她,于是,她便把对王子爱情的追求和对人类不灭灵魂的追求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哪怕祖母坚决地说这种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她还是决定要试一试。从此,小人鱼便踏上了勇敢追求的不归路,她背叛了家庭,独自去可怕的旋涡找海的女巫,在恐怖的路上,她几乎想放弃,但是当她一想起王子和人类的灵魂的时候,她就又有了勇气。巫婆提醒她,如果得不到王子的爱情,非但不会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还会变成水上的泡沫。“我不怕!”小人鱼决然地说,虽然她的脸像死一样惨白。于是,小人鱼付出了被割去舌头的代价,忍受着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刃上一样的痛苦,奋不顾身地去主动接近她的爱人,她勇敢地游到他的宫殿,走进他的生活。她不会说话,只能用她的行动拼命地取悦他,向他示爱。她为他跳舞,哪怕就像在快利的刀上行走,她陪他骑马、爬山,哪怕她纤细的脚已经流出血来,她所有的痛苦都可以忍受,只为了王子能爱上她、娶她,分她一个不灭的灵魂。可要命的是,王子只是把她当宠物养,他的心早给了那个他以为是他救命恩人的姑娘。其实,小人鱼并不是没有感觉,只是无法用言语解释,实际上她也从没有试图去找言语之外的别的方法来解释。出于一个少女的善良和羞涩,她总是不求回报的一味付出,哪怕对方完全不知道。她勇敢主动地爱,却又隐忍被动地等着被爱,她明知前途渺茫,还是侥幸地心存希望,她想那个属于遥远神庙的姑娘永远不会走向这个人间的世界里来,他们永远不会见面的。直至美梦破灭,死亡降临,小人鱼也不曾做最后的争取,既然默默地等不到,那就选择默默地退出,与其说她只能缄默,倒不如说是她自己选择了缄默。

3.她痴情执著却又得体退出

第一次到人类世界里来,小人鱼就被英俊的王子所吸引,实际上她对王子的一见钟情,更多的是一种情窦初开的少女初见异性时的自然好感。但是当她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他之后,这种感情便加入了患难与共的生命体验,自然的上升到爱情的程度。从此小人鱼便陷入了执著的单相思,她追寻他,偷看他,她为听到渔夫们称赞王子的话语而高兴,也为没有他那样不灭的灵魂而悲愁。最终她还是下决心去追求他,她要把一生的幸福放在他的手里,她要牺牲一切来争取他和一个不灭的灵魂。然而少女痴痴地等待,等来的却是王子要和邻国公主结婚的消息,随即她也会马上死去。在临近毁灭的时刻,小人鱼本来可以通过杀死王子来换回自己人鱼的生命,但她却毅然地将匕首投向大海,纵身变成了海上的泡沫。如果说小人鱼是出于对王子的痴情而下不去手,那么她可以杀死她的情敌,说不定还会有机会获取王子的爱,而这份爱某种程度上讲本就应该属于她。但是,在爱情面前,小人鱼没有选择夺取,而是选择了退出。她对王子的爱,不占有,不强求,她爱他,更尊重他,尊重他爱和选择的权利。爱时执著,退时得体,有不舍,却没有不甘。当她已经死去,变成了空气中的精灵,她还在冥冥中吻着那位新嫁娘的前额,她对着王子微笑,她在默默地祝福他们安好。她的善良已经使她的爱突破了传统情爱自私专制的窠臼,变得博大宽厚,无私真诚。经过这场涅槃,实际上她已经拥有了一个比人类还高贵的灵魂。

(三)具有自主意识

在民间童话中,大多数情况下公主只是花瓶,她们美丽、单纯、善良、软弱,她们任由命运的捉弄,灾难来临时,只能逆来顺受,等待别人来救赎,并由此获得幸福,如白雪公主、牧鹅公主、睡美人等,公主们并不具有任何自主意识,甚至不具有自己的思想,她们只是作为一个高贵的象征性的符号,常常被当作送给那些勇敢男子的奖赏。如《魔鬼的三根金发》的公主被作为赌注嫁给了勇敢的幸运儿;《勇敢的小裁缝》小裁缝则是凭着自己的聪明赢得了公主。而安徒生之于小人鱼,并不是把她当成花瓶,而是把她当成有自主意识的“人”来写。

首先,她有独特的理想和追求。她是一个古怪的不大爱讲话的孩子,喜欢静静地思考,她最大的快乐是听关于人类世界的故事,她总是爱思考生命的形式和去处,她会想为什么地上的花儿能散发出香气,而海底的花儿却不能;地上的鸟儿能唱出动听的歌声,而水里的鱼儿却不能;人类死了有不灭的灵魂而人鱼却不能。她不满足于跟随姐姐们在人类生活中得到一点儿猎奇的刺激后又回归到家庭中循规蹈矩,也不满足于听从祖母的建议在海底安稳享受三百年的寿命,她要追求与众不同的目标,追求理想中的生活境界——那就是争取心上人的爱情,并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

其次,她有果敢的行动力。当她认定了自己的理想的时候,就果断地开始行动。她非常清楚自己的行动思路:第一步,她要变成人形,所以去找海的女巫帮助;第二步,她要接近王子,走近他的生活;第三步,她要让王子爱上她、娶她。每一步,她都走的异常艰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之痛,但是,她依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这种主动追求自己理想的自主意识和勇敢行动力,是以往民间童话里的公主所想也不敢想的。

最后,她敢于选择和担当。其实,在面临重大抉择的人生十字路口,美人鱼也有纠结,比如她决定离开鱼族进入人类世界的时候,海巫提醒她可能再也没有回头之路,一面是舒适的环境、挚爱的家人,一面是未知的世界、渺茫的爱情,放弃哪边都是痛苦;还有在最后时刻,姐姐们让他刺死王子换取自己活路的时候,她的内心其实都非常的挣扎,但两难之中她还是很快做了选择,哪怕她的选择都是把自己逼上死路,可是小人鱼已经做好了准备,再坏的后果她都会独自承担,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因为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四)悲剧性的结局

在民间童话中,高贵的公主爱上了王子,最终都会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和王子结婚,似乎是公主们最好的归途,爱情、名利、财富、地位,一夜之间都有了,只有依傍于英俊的王子,公主们的完美人生才会最终实现。《海的女儿》中,小人鱼也爱上了王子,她也想和王子结婚,但他追求王子并不是为了获得崇高的地位和巨大财富,她只要一个全心全意爱她、并愿意分给她灵魂的人。民间童话里的公主什么都没做就等来了爱情,小人鱼主动付出那么多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幸运和爱情没有因为小人鱼有着一颗勇敢高尚的心灵就降临到她头上,反而她还因此牺牲了生命。这样的悲剧结果,实在令我们为之唏嘘。虽然在童话结尾,安徒生安排了小人鱼复活并获得高贵灵魂希望的结局,但小人鱼毕竟是毁灭了,所以悲剧应该是这个童话的本质。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海的女儿》就是通过一个勇敢追求自己理想的美好形象的毁灭来取得强烈震撼力的。正是在这一点上,安徒生超越了同类童话的单纯美好与虚幻的理想主义,开始正视真正的人类命运和生存现实。安徒生用他凄美伤感的笔触,通过小人鱼守望中爱情的幻灭,传递出不同寻常的人性关怀,他将自己饱经风霜的人生经历,将人们对希望、爱情、幸福的追求与失落,将生活的美好与不完满,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悲剧的价值在于“在悲剧中,我们发现了生命的价值的真实性……正是在这种悲壮的毁灭中,人生显露出意义了”。[4]“在安徒生的作品中,美的,有价值的东西都被毁灭了,然而我们却感受到这位伟大的作家用美的颜色,为悲惨的人生,痛苦的心灵印上一层柔美、隽永而典雅的色彩。”[5]小人鱼的故事虽然以悲剧收场了,但是,却唤起了读者内心爱和同情的力量以及对真善美的强烈向往,这也许正是安徒生童话的悲剧价值所在。

三、结语

安徒生写人鱼公主,并不满足于让她做一个扁平的符号,来串起一个奇幻故事、表现一个惩恶扬善的主题,而是用饱蘸深情的笔墨,采用小说笔法来多方位全立体地塑造她的丰满形象。正如童话里所说,小人鱼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平庸的公主,她追求的是一个不灭的“人”的灵魂。这个“不灭的灵魂”其实就是安徒生理想中人的生命精神之所在,他把这个不灭的灵魂赋予了小人鱼,使她超越了以往公主类型的单薄乏味,成为真正具有浓厚现代品格的“人”的形象。正是因如此,安徒生的童话开创了文学童话更深广的想象和表达空间,这也许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捧起安徒生童话的原因。

猜你喜欢

安徒生小人公主
安徒生的世界
《辽史·公主表》补述
《爱哭公主》
平儿是“全人”还是“尤奸”“小人”
粉红兔公主镜
跳高者
指印小人来了
时光浸染安徒生(外四首)
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