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文明新实践 擎起水文新标杆

2020-01-19广东省水文局

中国水利 2020年16期
关键词:水文局水文广东省

广东省水文局

2020 年3 月,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复查确认,广东省水文局为全国水利文明单位。这是继2011年首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以来,广东省水文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浓墨重彩的又一笔。 荣誉的背后,镌刻着广东水文人用执着和坚毅擎起的责任和担当。

一、党建引领,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广东水文在创建全国水利文明单位过程中, 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干部职工文明素养和行业文明程度,形成了党建与文明创建融合、双向提升的良好态势, 不断擦亮水情和水资源“两个服务窗口”,打造水文优质服务品牌,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1.擦亮水情服务窗口

2015 年以来,广东省遭遇了104场次强降雨、26 个直接登陆或影响的台风以及194 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的袭击。 面对严峻的洪涝情势,广东省水文局精准发布了2017 年西江洪水等18 场关键洪水预报, 预报合格率达到98%以上, 预见期延长到24~72 h。 特别是在应对“13·8”“18·8”特大暴雨洪涝,以及科学防御“威马逊”“天鸽”“山竹” 等强台风带来的特大风暴潮中,水文准确预报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2018 年,因洪涝台风死亡失踪人数与近5 年相比下降了49%,与近10 年相比下降60%。

广东省水文局还逐步将洪水预报从点扩充到线、从水文站延伸到沿河重要城镇和水利工程,实现了水文站实时数据与堤围信息的耦合预警,同时启动了全省200 km2以上中小河流共270 个站点的预警工作,预见期延长了1~3 h。 在全国率先引入全流域精细化数值预报技术, 基本实现200 km2以上河流逐小时滚动模拟。作为全国水文系统最早开展风暴潮测报业务的省份,2019 年广东省水文局又开展了全省沿海风暴潮精细化数值预警预报方法研究,完成了三角洲沿海地区模型建设,风暴潮预测预报能力走在前列。

2.擦亮水资源服务窗口

针对广东省人均水资源量相对不足,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资源型、水质型、工程型缺水等问题,广东水文根据全省江河湖库水量水质同步监测资料,对水资源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为水资源管理、供用水安全保障及水污染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服务。

在支撑地方“三条红线”考核的服务方面,广东水文发挥了技术“裁判员”的作用。 在政府涉水事务管理服务方面,着力加强水资源信息编发工作,积极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水资源公报、管理年报、水资源质量通报、水库水生态简报等水资源信息。 在供水安全保障服务方面,2012—2019年,广东省水文局将全省常规水质监测断面从378 个增至791 个, 增加了1 倍多。目前,广东省国家重要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省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超过90%。 全省76 个国家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实现自动监测全覆盖,对150 座重要供水水库开展藻类及水华监测与调查,藻类监测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同时积极开展实时水文监测,为各流域科学合理调度水资源提供决策支持,为确保港澳供水安全作出了贡献。

二、争创一流,实现水文跨越发展

2014 年以来,广东省水文局新一届党委立足水文系统实际,在全省水文系统开展了争创“一流人才、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形象”(简称“五个一流”)活动,力争通过5 年努力使广东水文在人才、技术、管理、服务、形象等5 个方面整体达到全国水文一流水平,满足广东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1.站网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全省共有水文站244 个、水位站623 个、雨量站2 022 个(另接入气象部门雨量站信息2 300 个)、地下水监测井96 处、城市水文站116 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09 个, 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数量分别是2012 年的3倍、2 倍和1.4 倍。

2.新设备新技术广泛推广应用

广东水文在雨量、水位等要素实现在线自动监测的基础上,大力引进了96 套实时动态高精度RTK (实时动态定位)、21 套高精度全站仪、39套电子数字水准仪、2 套多波束水下测量系统、108 套走航式ADCP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测流设备、64 套雷达测速枪和2 架水文监测无人机等先进设备,推动流量、蒸发、水质等要素监测由传统手段向现代化手段蜕变,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应用走在全国先进前列。 省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实验室检测条件和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3.信息化水平走在前列

2015 年制定了《广东省水文信息化顶层设计》,确立了“统一建设、集中部署、分级管理,协同应用”的建管模式,现已建成了满足水文业务应用和行业强监管需求的水文综合数据库,以及集水雨情会商、站网管理、水资源监控和协同办公于一体的综合业务支撑平台,实现了全省水文业务应用集中管理、遥测数据云端统一接收和水情预警社会化发布,水文业务系统全部“上云”。

4.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有新突破

广东省11 个地级市水文部门全部实行了双重管理,水文服务地方更加直接高效,与地方政府工作的联运效应日益突出, 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实行了档案综合管理升级改革,11 个分局的档案全部集体管理,广东省水文局和10 个分局的档案管理均达到“国家二级”或“省特级”水平,真正成为全国水文档案管理工作排头兵。

5.大力实施人才兴水战略, 打造复合型技术人才队伍

广东省水文局通过采取提高招录门槛(本科以上学历)、优化招聘方式(直接到校招聘)、推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新进人员安排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双导师)、设立“首席预报员”等办法,培养高端人才;系统内部通过业务培训、岗位练兵、项目锻炼、院校合作、技能竞赛及传帮带等多种形式, 着力培养机关复合型人才、勘测中心技能型人才及测站勘测操作技术人员, 促进全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在职职工本科以上学历占比69%, 专业技术人员555人,占职工总数的79%,其中教授级高工20 人、高级工程师180 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及水利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广东省首届十位模范共产党员、广东省五一劳动奖奖章、广东省技术能手; “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 年度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一系列荣誉的取得,充分展现了广东水文创建一流人才的良好成效。

三、文化铸魂,塑造文明和谐形象

广东省水文局认真组织实施了水文文化建设“六个一”工程(即编好一本书、建好一个馆、设好一个库、落实一个标识、办好一个网、制作一部动画片)。 为确保方案实施,省水文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强化了“影、馆、报、刊、网”五位一体的宣传阵地建设,经过几年努力,水文文化建设“六个一”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建成了“广东水文展览馆”,传承水文文化,弘扬行业精神,激励干部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出版了《南粤水文作品集》《广东省水文志》,提升了职工文化品质;成功制作了全国水文第一部动画宣传片《护水双侠》(共5 集),并在省、市级电视台播出,提升了水文的社会知名度; 广东省水文局网站在2017 年省政府考评中荣获“优秀”,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副厅级单位。 建成了“广东水文科普园”“水文化长廊”, 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成为彰显文化底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平台。规划和创建了一批文明测站示范点和示范岗, 展现争创一流的行业精神。 广东省水文局还大力实施了“文明宣传”工程,充分利用《南方日报》《广东党建》、南方网、广东水文微信公众号等媒介,讲好水文故事,进一步唱响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荣获2018 年广东互联网政务论坛“政务新媒体舆情应对特别奖”。

与此同时,广东水文还通过大力开展“文明创建主题宣导”活动,不断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向深入,持续对干部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在全省水文系统营造人人讲文明、 讲奉献、讲诚信的良好风尚,引导职工自觉恪尽职守,履行社会责任。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结出累累硕果:广东省水文局被全国总工会授予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后,10 个分局也先后被广东水利厅工会授予全省水利系统“先进职工之家”, 惠州水文分局和广东省水文局广州水文测报中心分别被中国农林水工会授予全国水利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和“模范小家”荣誉称号, 广东省水文局关工委连续多年被水利厅关工委评为“先进集体”。

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迈上新征程、聚力再出发, 广东水文水文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认真落实广东省委“1+1+9”工作部署,按照“民生水文、智慧水文、活力水文”的战略发展定位,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即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站网体系,全域感知、先进立体的监测体系, 智慧精准、丰富周到的服务体系,活力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协同开放、实用创新的科技体系, 力争在2025 年前率先实现水利部提出的“监测手段自动化、信息采集立体化、数据处理智能化、服务产品多样化”的水文现代化建设目标,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水文基础技术支撑, 努力书写出新时代“两个文明”的优异答卷。 ■

猜你喜欢

水文局水文广东省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错水下地形开测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
广东省第一届高中男子篮球联赛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