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意愿探究

2020-01-19黄梦婷邓茹靓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王楠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环球市场 2020年20期
关键词:时间银行志愿养老

黄梦婷 邓茹靓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王楠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目前,我国人口结构失调,预测十年后老龄人口比例将超过日本,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亟待解决。而如今独生子女家庭众多,养老机构数量少、费用高昂,因此,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尤为重要。“时间银行”的倡导者是美国伦敦经济学院的研究员卡恩,即志愿者可以把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或家人需要时就可以用支付的时间来换取别人的帮助。然而,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为低龄老人,相比而言,大学生这个群体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时间精力较为充沛,综合素质较高,应当成为养老志愿服务的主力军。

一、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的特点

(一)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较高,能跟进时代思想,乐于接受新兴事物。大学生加入“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中,不仅可以打破“时间银行”大部分为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局面,更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大部分仅能为老人提供生活上的基本帮助,而大学生能够迅速学习多项技能,为老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满足其精神需求,提高服务的含金量。

(二)大学生具有较多的空余时间

大学生具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养老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发挥空闲时间的价值,也有利于大学生全方面提高综合素质。相较于其他志愿服务群体,大学生从事“时间银行”志愿活动优势明显,可以增强服务的可持续性和连贯性,减少因服务群体的流动而给老人带来的适应性问题。

(三)社团化的运作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高校的学生社团由兴趣相同的同学自愿组成,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目前山东大学等高校已经成立“时间银行”相关社团,将养老志愿服务以大学生社团的模式来运作,打破了传统模式的局限性。大学生年龄相仿、学习生活环境高度相似,在活动过程中较易达成共识,提高服务效率,志愿活动与学分挂钩,更是提高了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类学生社团以“互帮互助、服务他人”为宗旨,与“时间银行”的爱心互助特征相符,同时,在学校的统筹下自我管理、运作,具有自发性、自愿性、非盈利性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时间银行”在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

二、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意愿探究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以安徽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32份,有效回收率91.5%。

由于大学生几乎活跃在社交媒体上,我们自行设计问卷后,选择在网络上发布,通过社交媒介可快速获取信息。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如年级、性别、专业等,对“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的认知了解度,对“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的参与意愿及原因,以及对此模式的看法、态度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基本信息

在所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男生354人,占比48.36%,女生378人,占比51.64%,性别比例较为均衡,差异不大。年级分布方面,大一年级的学生占比 26.00%,大二年级的学生占比 28.23%,大三年级的学生占比 31.28%,大四年级的学生占比 14.49%,大三年级所占比例最高,大四学生占比较少。被调查群体的专业方面,国贸、金融、会计占比分别为21.47%、18.34%、16.28%,位列前三。

2.认知度分析

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有 50.4%的学生不了解“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27.1%的学生了解一点,17.4%的学生比较了解,只有5.0%的学生十分了解。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了解过时间银行,说明大学生对时间银行的平均认知程度较低,对此的关注度不高,有待加强。

3.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愿意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有57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8.42%,不愿意参与的有158人,占比21.58%,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持积极态度,愿意参与其中。从影响大学生参与意愿的因素方面来看,当被问及愿意参与的原因时,43.24%的同学选择“可以帮助他人,为社会做一点贡献”,37.19%的同学选择“家人或自己以后可以享受服务”,19.57%的同学选择“自己空闲时间多,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当被问及不愿意参与的原因时,62.38%的同学选择“不知道参与的途径”,25.42%的同学选择“自己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力”,选择“对这种机制不太信任”或者“其他”的同学占比12.2%。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大部分大学生思想积极、乐于奉献,参与意愿较高,但也存在着参与途径单一、机制不够健全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参与意愿。

4.看法及态度

在被问及对“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的看法时,64.56%的同学表示看好,认为此种模式较为新颖,有利于缓解我国的养老问题,应该在全国推广。29.35%的同学对此种模式持怀疑态度,认为难以全面推行,剩余6.09%的同学对此没有自己的看法。

三、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模式的公众认同问题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提出已有三年,但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良好推广,其公众认同度并不高,即便是在对各种信息广泛涉猎的大学生群体中也是这种情况。向高校大学生宣传,使其对这种服务模式深入了解并达到可操作的状态并不简单。通过调查,发现近60%的大学生将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等同于平常志愿活动,同时约一半学生认为此志愿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艰难,耗费时间精力多。

(二)“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纳入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运行和管理问题

将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纳入高校志愿服务体系,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大学生没有专业的照顾老人经验,其次是高校志愿者流动性大,坚持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数量少,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志愿学生社团的内部管理问题、与当地养老机构的对接等问题有待解决。

(三)大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活动时间成本和服务换算计量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越活越小”,年龄大的老人就像小孩子一样,任性执拗,但更需要被人照顾呵护,这一点要求大学生提前做好功课,掌握一些与老人沟通交流的技巧。老人年龄大,身体机能下降,日常生活中容易受伤,志愿者需要提前参与培训,会占用志愿者较多的课外时间。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最吸引人的就是志愿服务可以转化为“时间币”这一特点,但是大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获得的“时间币”该以什么方式计量,后续又如何转化,转化种类有无规定等都尚未确定。

(四)大学生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相关经验

大学生相关经验不足,服务不当很可能引起老人身体不适,如果没有良好的服务评价机制,服务质量难以监督评估并做量化处理。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志愿者主观因素的差别,服务过程中容易产生系列问题,一方面会给老人带来不愉快的体验,另一方面可能影响高校和养老机构的合作。

四、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路径构建

(一)学校学院线上公众号宣传,线下活动推广

通过公众号、线上知识活动等向在校学生普及“时间银行”“时间币”“互助养老”等新概念和运营模式。前期公众号每日推送相关知识,提高大学生对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的认知度,中后期通过讲座、活动推广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二)高校“时间银行”志愿服务体系中成立运行管理团队

学校应成立专门负责“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运行管理的团队,聘请专门人员带领组织团队,定期邀请机构人员到校培训。同时学校通过培养一批学生,形成不同职能部门,分工领导并为每次参与志愿活动的学生做基础培训,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将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与第二课堂学分结合

将志愿服务时间以时间币的形式存储在时间银行的同时,与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结合。将“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纳入课程计算课时,规定在大学四年期间修满一定课时才能给予毕业。服务时间转换成时间币,需要通过专门监督和测评,综合考虑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形成综合评价,按照一定比例换算,存入时间银行。同时,可以对年度表现优异的大学生给予校级表彰,鼓励更多在校生参与。

(四)师生中选拔培养专门活动组织者,增强志愿服务专业性

学校前期通过邀请专业人员对活动组织者培训,落实活动应急方案,每次活动前都要做好必要的服务技巧性培训,培训合格且身体健康者才予准入。服务理念、服务要点年年传承出新,活动后要及时反思,接受批评和建议。

猜你喜欢

时间银行志愿养老
以志愿,致青春
养老生活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志愿中国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山东推出“时间银行”应对老龄社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在瑞士,“时间银行”能“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