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探究

2020-01-19张静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健康与护理系

环球市场 2020年20期
关键词:学年护理学应用型

张静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健康与护理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促使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成为世界教育行业的重要关注点。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提升,2016年已经占9.76%,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意愿不断提升。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医护人才总量、结构都还不适应健康中国建设需要。此次疫情更加显现出公共卫生、重症救治和护理等方面人才不足,要加大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医护人才保障。

一、传统地方高校护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弊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纲领,反映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过程,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传统的以教学为主的地方高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如下弊端: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在培养目标表述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定位不清,没有从行业、企业调研角度出发,定位护理学专业的服务领域面向、职业岗位群面向,没有明确指出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缺少对卫生健康产业的调研,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脱节,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大多数仍然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构建课程体系,从课程设置到课程排序忽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尤其是忽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浮于表面。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学生经过毕业实习后仍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岗位需求。

(三)人才培养缺少产学研合作机制

应用型人才培养必然需要产学研合作,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但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缺少产学研合作机制,实习实践仍停留在见习、毕业实习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流于形式。学校与行业缺少深入、良性互动,导致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需求不对接。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优化

(一)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表述,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因此科学定位护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从职业、专业和社会需求三个方面进行调研,首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中找到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再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选取本专业的质量标准,结合医疗卫生行业调研,制定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依据标准与需求设计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需要从行业产业调研开始,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论证胜任职业群需求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科学设置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所需的课程数量及课程。

(三)根据分阶段的学年实践教学目标序化课程

课程体系包含课程及其数量、课程序量(即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一方面须遵照课程本身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课程更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需要依据培养目标达成进行设计。护理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课程及其顺序的设置应与以往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有所差别。

为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议护理学专业设置分学年的实践教育目标,根据分学年的实践教学目标设置课程。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护理学本科专业为例,该专业课程体系总体设计思路为:新生入学职业前瞻教育(理论实践结合)、大一校内学习、大一临床见习(7-8月,共10周)、大二校内学习、大二临床实习(7-8月,共10周)、大三校内学习、毕业临床实习(40周),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将大一至大四学年末实践教学目标定为:见习护士(学干活)、实习护士(会干活)、合格护士(能干活)、护师(带新人),课程设置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将课程围绕实践教学目标开设,如将《护理学基础》课程一部分前置到第一学年开设,一部分放置在第一学年临床见习阶段在附属医院学习,使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达到见习护士,能跟着带教老师学干活的水平。

(四)校企深度融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应用型”来设计课程体系,这就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大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如前所述,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通过设置大一临床见习(7-8月,共10周),大二临床实习(7-8月,共10周)和大三、大四毕业临床实习(40周),学生进入见习实习之间,须经过专业严格的“实习准入制”考核,才能进入医院进行对口见习与实习,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理论与实践交替、理实融合的教学体系,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这种教学模式必然也需要护理学专业与医院的深入融合才能实现。

在具体每门课程的设置中,提也要升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如《护理学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五十项护理操作技能,就需要通过加大课内实训环节促进技能提升,同时,开放实验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的时间与空间。

三、优化后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秉承“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向,坚持需求导向和职业标准与国家教学标准的三重融合,设定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系统地运用护理学及其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临床护理的工作问题,具有熟练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教学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依据专业特性,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护理学专业从2013年开始探索“三学期制”,每年7-8月都设置为其8-10周的见习、实习,促使理论与实践螺旋上升,促进学生根据职业定位不间断的寻找自身与职业岗位群之间的差距,并及时弥补不足,提升职业胜任力,使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要无缝对接。

(三)坚持行动导向,优化课程体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根据此次疫情,结合“双论证”工作,护理学专业再次进行了社会调研、往届毕业生调研,在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医学》课程,并在选修课中加大康复护理、重症护理相关课程课时,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猜你喜欢

学年护理学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杂志》稿约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第二届星火学年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