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保险业金融机构专题调研的报告

2020-01-19任明祥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少康郑州市金融工作局

环球市场 2020年20期
关键词:保险机构保险业郑州

任明祥 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张少康 郑州市金融工作局

本次调研报告重点了解今年以来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保险业发展情况,听取各保险企业对做好我市保险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升保险保障服务能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通过此次专题调研,全面掌握了郑州市近年来保险市场规模和市场绩效发展有关情况,初步摸清了郑州保险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和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形成了拓展郑州保险业规模集聚优势和竞争力,提升保险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措施和建议。

一、郑州保险业发展有关情况

(一)机构规模化集聚及运营绩效

一是规模化集聚优势明显。截至2019年末,郑州保险业机构87家,超过武汉保险业机构79家数量规模,其中40家财产险机构(包括39家省级财产险公司,1家法人机构财产险公司),782家财产险分支机构;47家人身险机构,2169家人身险分支机构。二是保费收入规模比较优势明显。2019年郑州保费收入总数为758.05亿元,同比增速达到6.95%,其中财产险194.51亿元,人身险563.54亿元。郑州2019年保费收入位列中部6省会城市第二,仅次于武汉的767.26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位列中部6市第一。2020上半年郑州保费收入466.76亿元,同比增速5.24%,均低于武汉的保费509.15亿元和同比增速11.51%,位列中部6省会城市第二。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5.9亿元,增速12.65%,领先于武汉财产险保费收入和增速;人身险保费收入360.86亿元,低于武汉且位于中部6省会城市第二。三是资产规模实力强机构市场份额占比高。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险郑州分公司全险种保费规模20.75亿元,同比负增长1.64%,市场份额20.5%,同比下降2.98%,截至6月底,增速回升29.8%。平安人寿河南分公司主要负责各类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的办理,截至6月底,在省内开设分支机构144个,有7万余名代理人,河南分公司保费收入在全国市场内仅次于广东省分公司位居第二,其中郑州本部个险新单份额及人力份额均位于郑州同业市场第一。

(二)保险市场渠道结构持续优化

一是财产险市场。车险是财产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郑州非车险与车险业务占比由“二八开”逐步趋向“三七开”,非车险业务增速高于车险业务增速,其中家财险、责任险、特殊风险保险、短期健康险等险种保费增速超过40%。财产险签单渠道结构持续改善,直接业务和个人代理业务发展较快,其中个人代理业务增速相对较高,签单保费占业务总体保费的26%。二是人身险市场。郑州人身险市场的产品结构、渠道结构、缴费结构等较往年调整步伐加大,市场热点逐步从以产品收益为主的年金险、万能险等产品,向重疾险、医疗险、养老险等为代表的保障型产品转变,使得郑州市人身险市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同时,销售渠道也进行了优化调整,银保渠道业务占比29.41%,个人渠道业务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23个百分点。

(三)保险对经济民生重点领域贡献突出

现代保险业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效的风险保障,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助力脱贫和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是保险服务经济发展效益明显。从掌握的统计数据看,2019年全省保险资金债权计划向基础设施项目增投109亿元;出口信用保险累计为出口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67.34亿元;为全省260余家企业提供关税保证保险约14亿;为1266家企业提供重大技术装备保险27.8亿元。各类责任保险加快发展,全年责任险赔付支出8.99亿元。二是有效衔接完善医疗养老保障体系。省内保险业为社会公众积累寿险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5776.69亿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承办盈利率从5%下调至3%,大病保险起付线1.5万元进一步下调至1.1万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泰康人寿在郑州投建全省首个养老社区,将满足郑州市乃至全省居民的高品质养老、特色康复医疗需求,同时进一步加强郑东新区康养产业的引领地位,为郑东新区生命科学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为全省养老产业开创新模式提供新选择。三是助力脱贫攻坚和农业发展。2019年河南省农业保费收入48.22亿元,为1651.97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195.41亿元。中原农险旨在服务“三农”,2019年支付各类赔款9.16亿元,承保农业保险81个品种,为567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17亿元,为主粮作物提供的风险保障占河南省总保额的44.4%;保险扶贫覆盖全省480万贫困人口,劳务带贫直接带动7.08万人脱贫,在河南省15个省辖市的63个县(区)开办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为6080名贫困人口、带贫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17亿元贷款增信保障,帮助实现贷款7亿多元。河南省“政融保”产业扶贫项目累计授信17亿元,扎实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

(四)疫情期间保险业保障服务作用明显

一是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保险机构提供全方位保险保障服务,对运输防疫物资和重要生活物资的相关物流企业车辆延期收取车险保费,缓解物流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而暂时无法及时缴纳保费的消费者给予适当延期,针对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着力调整承保政策和营销策略,减轻了客户的保费压力,积极主动为客户排忧解难。其中,人保财险为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疾控中心及定点医院参与疫情防护的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及家属提供无偿保险服务共计2000万元。二是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对全市重点企业制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方案,为重点制造业复工复产提供保险保障,对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交通运输、批发零售、文化娱乐、住宿餐饮等行业,为原承保的雇主责任险和安全生产责任险免费扩展疫情责任,降低复工复产企业经营成本,充分体现了保险机制服务企业于危难之际的理念,帮助郑州企业共度疫情难关。三是创新优化服务保障模式。保险机构提升服务品质,全面推广线上保单保全服务,大力推动线上投保、电子化投保,满足疫情期间客户保单服务需求,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解决客户基本保单服务需求,在提升客户服务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了承保效率。优化线上化理赔绿色通道,主动理赔、快速理赔,人保财险理赔案件区域从只处理郑州城区扩展到包含8个县域的整个郑州市区,处理案件金额从2万元提升至5万元以下,通过网络与客户、医院线上快速将事故信息共享,让客户享受到足不出户的理赔服务。

(五)中原农险发挥法人机构保险服务优势

一是布建农业保险服务体系。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南省第一家保险法人机构。截至目前,省内设立1家省级分公司,6家市级分公司,55家县支公司,实现省内县级机构全覆盖,在省外设立内蒙古和黑龙江2家分公司,有效增加了农业保险覆盖面。二是大力发展“三农”特色保险保障。中原农险围绕全省农业重点任务,积极开展都市生态农业保险,聚焦脱贫攻坚、重要农产品供给、农户增收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经济补偿、防灾减灾、融资增信、社会管理职能,实施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差异化发展,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基本,防范和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以商业保险为补充,促进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以资本投资运用为手段,助推中原经济区发展;以特色农业保险服务模式助推河南“三农”高质量发展。三是汇聚保费收入和利润税收贡献。2019年中原农险保费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23.4%,高于行业12.7个百分点,在全国88家财险公司中排名43位。实现净利润3585万元,同比增长20.9%,实现投资收益2581万元,投资综合收益率9.3%,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12.03%,较上年末提高10.49个百分点,实现规模增幅连续4年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已迈入布局全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郑州保险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

(一)保险体系均衡协调发展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一是保险资金本地配置严重不足。从河南省和郑州市的保险市场来看,2019年河南省保费收入2430.84亿元,保险资金债权计划向基础设施项目增投仅为109亿元,非法人保险机构将在当地吸储的保费资金全部汇入总部进行统一配置,资金运营回流地方建设部分非常有限,存在当地保险业资金抽血现象,造成当地金融资源外流,未能实现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的优势互补、和谐共赢。二是人身险、财产险比例严重失衡。2019年,河南省财产险保费收入566.55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864.29亿元;郑州市财产险保费收入194.51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563.54亿元。人身保险市场上的健康、意外、养老等风险保障型、长期型的保险业务发展相对不足;财产保险市场上的机动车辆保险业务的占比常年保持在70%以上,虽然近年来非车险发展迅猛,但是车险仍是财产险公司最重要的保费来源,目前车险综合改革已经提上日程,而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保险业务则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三是郑州法人保险机构筹设明显滞后。通过中西部省会城市及全国性金融集聚中心比较,郑州存在明显短板。郑州87家保险业机构,仅有1家法人保险机构;武汉79家保险业机构,有4家法人保险机构;成都56家保险业机构,有3家法人保险机构;北京177家保险业机构,有46家法人保险机构;上海156家保险业机构,有55家法人保险机构;深圳99家保险业机构,有16家法人保险机构。目前,郑州仅设立中原农险一家地方性保险法人机构,与河南省及郑州市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严重不匹配,造成当地保费、税收收入贡献大量流失,制约了保险资金运用和区域金融中心金融机构体系协调发展。

(二)郑州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整体水平仍明显偏低

一是保险密度方面。保险密度是指按限定的统计区域内常住人口平均保险费的数额,标志着该地区保险业务的发展程度,也反映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与人们保险意识的强弱。从河南和郑州的保险密度实际情况看,2019年河南省保险密度为2522元,比上年提高155元,郑州保险密度7323元,比上年提高330元,郑州保险密度远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全国平均保险密度3046元,河南省保险密度低于国家平均水平,郑州保险密度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英国保险密度30541元,美国保险密度28689元,日本保险密度25020元,韩国保险密度21400元,世界平均4366元,中国保险密度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目前位列世界41位。二是保险深度方面。保险深度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当地经济中的地位。从河南和郑州的保险深度实际情况看,2019年河南省保险深度4.48%,郑州保险深度6.54%,比去年保险深度下降0.45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保险深度4.3%,河南省保险深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18个百分点,郑州保险深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4个百分点,世界平均6.23%,我国保险深度排世界第33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市场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对保险的重视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保险业深化拓展,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全社会对保险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一是需重视政府引导促进作用。保险机构急需通过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打开保险市场,通过对保险的正面宣传和引导,增强全社会对风险保障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地位作用的认识,解决保险覆盖面、保险创新、政策引导等方面供需矛盾,加大保险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多样化、多层次保障需求。二是居民认识程度亟待提升。保险专业性强,居民对保险地位作用认识不够全面,存在偏颇和误区,缺乏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导致缺少利用保险规避和转嫁风险的知识能力。提高居民商业保险意识,增加居民的风险意识,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潜在风险,同时可以丰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开展消费者教育、提升金融素养等一系列基础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保险服务供需对接机制亟待完善

一是亟须设立政保企综合保险保障服务平台。保险机构反映,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缺少综合高效沟通对接渠道和服务平台,希望政府规划建设覆盖主要保险业务主体和需求市场的综合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涵盖车险、农险、健康险和保单登记管理等方面信息,产险、寿险、中介等不同领域,保险公司、监管机构、保险消费者和相关社会管理单位等服务对象。诸如,通过农险信息平台模块业务监控、数据统计和信息查询等服务功能,发挥平台在强化农业风险管理、支持精准扶贫等方面的作用。二是亟须建立协调对接服务保障机制。政府围绕健全完善保险服务水平,提升保险服务供给质效,建立与保险机构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资源共享、共促发展的新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功能。通过对接机制,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实现共赢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商业运作、多元统筹的机制,开发保险产品,政府给予补贴,通过整合现有政策,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负担能力相适应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综合治理保险保障体系。

(五)保险专业人才层次结构有待优化提升

一是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纵观整个国内保险市场专业人才本身就十分缺乏,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内部专职管理的人才储备捉襟见肘。中原农险反映本土人才缺失,缺少当地政策支持引进本土金融人才,需要从外地招聘相关专业人才来满足保险机构的人才需求。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郑州保险机构人才集中在销售、服务等单一领域,涉及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普遍短缺,保险机构目前面临转型升级,专业人才短缺制约了保险机构发展。三是高端人才创业发展政策环境仍需优化。平安人寿反映招聘人才多为河南籍人才回流,目前大部分郑州保险机构的资产规模仍然较小,加上缺少强有力的保险专业人才政策支持,因此对保险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相对不足,本土高端人才流失情况严重。

(六)信用体系建设短板制约保险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按照《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都市生态农业保险与担保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文〔2017〕26号)、《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郑州市都市生态农业特色保险实施细则的通知》(郑农〔2018〕23号)两个文件,2018年郑州市引导中原农险、人保、太平洋等7家保险机构参与郑州特色农业保险,吸引1.5万农户投保。各方保费按照市财政80%、县财政10%、投保户10%比例分摊,已收取农户保费0.285亿元,申请财政保费补贴2.57亿元。但后期由于财政资金未及时到位导致对农户理赔服务未及时落实,2019年媒体报道了荥阳部分果农投保农业保险后,旱灾造成石榴果实爆裂却无法获得保险理赔的情况,此次事件对郑州保险机构及保险市场带来诸方面负面影响。

三、促进郑州保险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充分利用郑州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优势

一是利用好国家、省、市支持保险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银保监发〔2020〕4号)等文件,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健康、养老等社会服务领域,完善保险市场体系;河南省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豫政〔2014〕93号),推动商业保险与政府管理有机结合,提升保险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郑州市出台《郑州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郑政办〔2019〕6号),对开展民营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科技保险等创新险种的保险机构给予奖励,对参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民营企业按照补贴政策给予保费补贴。二是利用好郑州高品质城市化广阔市场空间优势。郑州在2018年实现了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人、市域的建成区突破1000平方公里、城市GDP突破1万亿元,郑州市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现代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为发展目标,保险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保险机构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的咨询和技术服务,保障郑州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在新型城镇化体系、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体系等发挥保障服务作用,保障郑州支撑高品质城市化建设。三是利用好郑州保障民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新发展格局机遇。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的协同互补,支持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障模式,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风险管理作用。同时,在医疗、事故、重病、生命、养老金、教育、财富、汽车和家庭财产等九大类消费领域,随着国民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保险的消费水平稳步发展。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来加快补短板、强优势,及时保障对外畅通合作渠道机制,积极参与到全球产业链重构进程中。

(二)引培并举加强高端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借助智汇郑州人才政策吸引高端金融人才。“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为加快集聚产业高层次人才,制定一系列举措,积极搭建聚才育才平台,留住更多青年才俊。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打造人才政务服务体验,加大吸引更多的高端金融人才往郑州聚集,为涉及保险业创新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产业创新人才提供优化服务。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吸引高端金融人才向郑州集聚发展的政策环境。根据中原农险等保险公司建议,公司高管税收减免政策和购房租房优惠政策支持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可考虑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金融中心建设人才政策,通过研究制定郑州市金融产业(含保险)人才引进集聚政策措施,构建完善配套的人才引进服务政策体系,吸引国内外高端金融人才来郑创业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壮大市场主体结构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保险机构集聚优势。郑州市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部6省会城市已经具有明显规模集聚优势,下一步要围绕由机构集聚向功能集聚规模化优势转化,搭建保险交易平台中心,完善建立各类保险市场。加强保险机构和中西部唯一的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合作,积极开展“保险+期货”建设工作,紧紧围绕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结合郑州产业升级战略,打造“全域”保险和“全产业链”保险的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发挥金融市场齐全、金融机构集聚优势。二是推动法人保险机构体系建设。建立法人保险产业机构集群,引导省内和郑州市国有投资平台,规模实力强的法人金融机构牵头发起,引导大型国有、民营企业参股筹建设立财产险、人身险、再保险等法人机构,设立法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适时推动组建保险集团公司和保险控股公司,逐步形成系统完备、功能完善的法人保险机构体系,形成与豫外在我省设立其他保险机构优势互补、充分竞争、服务全面的保险市场格局。

(四)构建促进保险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根据国家、省、市支持保险业发展的政策,真正把保险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对待,切实加强对保险市场发展的引导和支持。把商业保险作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保险在社会风险管理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二是提高全社会的保险意识。提升保险从业人员自身专业素养,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资料加强保险知识的普及,提高全社会的保险意识,积极宣传保险在经济补偿、抗灾减损、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典型事例,改变社会对保险业的负面看法,增强全社会在执行保险合约中的诚信、契约精神。三是提供良好的政务法制环境。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同时注重保险法规宣传,健全配套促进保险发展的法规规章制度,营造有利于保险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与省银监局、省保险协会、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等司法部门的监管协同,严厉打击破坏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处置如银保监会指导防范“代理退保”等风险问题,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

猜你喜欢

保险机构保险业郑州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让保险业回归纯粹
浅析存款保险机构
引信经典后坐保险机构对过载时间的响应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