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高职现代学徒制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01-18张建宏

关键词:顶岗全域校企

张建宏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旅游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伴随着全域旅游的强力推进,作为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职旅游类专业,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但从目前来看,高职旅游教育的培养效果难尽人意。调查显示,高职旅游类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一直在50%以下,而在毕业两年后,对口就业率更会下降到不到30%。[1]个中原因复杂,但从人才培养角度分析,跟教学模式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适应景点旅游发展的需要,偏重于知识文化灌输与技能训练,存在着“定式与保守”的弊端,已难适应当今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当旅游业走向全域旅游时代时,必须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与重构。

一、全域旅游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旅游业属于典型的“人对人”服务行业,是服务主体向服务对象提供一种特别经历和体验,其从业者的品行与能力最终决定着服务质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工作者所面对的游客不仅来自世界各国,而且来自社会各阶层,可谓是“三教九流”都有。面对一些低素质的客人,内心一定要把握好“道德底线”,能够抵制“精神污染”或“物质诱惑”。同时,“人情化”是旅游服务的重要特征,它要求每一位从业者都要拥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并且能够向客人提供恰到好处的礼貌服务。即便是遇到故意刁难的游客,旅游工作者也要克制并调节自己的行为,既做到不失礼于人,自身还要保持积极健康的良好心境。[2]在全域旅游时代,旅游业跨界发展渐成主流,这就要求旅游工作者应是脑体高度结合的“一专多能”的“杂家”。“一专”意指操作技能要强,“多能”则指要掌握多方面的软技能与高阶新能力,比如人际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全域旅游工作者应是具有广博知识面的通才,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美学、心理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不一定要求“精”,但都要有所涉猎。

二、对当前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审视

(一)人才培养现功利化

当前,全人教育思想正深刻影响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全人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能激发学生创新创意思维和提高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从全人教育的角度审视,当前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存有两大“顽疾”:一是片面强调技能训练,忽视素质教育;二是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地融合。职业教育,首要的仍然是对人的教育,过分强调职业技术人才的实用性,忽视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培养,缺乏理论知识的灌输,会把职业教育推向功利世俗教育的危险边缘,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学生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产教融合不够深入

2017年,国务院文件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3]这是破解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与企业应用实际相脱节问题的关键。但当前高职旅游教育在产教融合方面离实现“融合教育”的最终目标尚远,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校企合作“表面化”。校企合作停留在低水平、浅层次的表面形式上,除了接纳实习生开展顶岗实习,几无其它任何实质性合作。二是顶岗实习演变成“顶岗劳动力”。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企业用工不足问题一直非常突出,招工难、员工流失率高的情况比较普遍,寻求学校合作的意愿非常强烈。不过,旅游企业往往只是把顶岗实习生当作普通劳动力,只使用不培养,不愿投入过多支持人才发展的资源;一些院校开展所谓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也只是延长了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而已;这显然不利于实现专业教学目标。三是校方疏于激励与监管。由于学校激励政策的缺失和监管制度的缺位,使得专业教师不太愿意在产教融合方面投入过多精力。

(三)顶岗实习缺乏实效

顶岗实习将课堂学习成果与生产性的工作经历紧密结合起来,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关键一环,是校企之间合作的重点。但有些学校认识不够到位,单纯为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不足和完成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而开展实习,对顶岗实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在实习过程中,一般只注重服务技能的训练,忽视服务精神的培育。另外,不少学校还存在“放羊式”实习的现象,实习质量更无从谈起。除了校方,学生方也存在问题,他们往往不能同时扮演好“学生”与“员工”双重角色。面对在实习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部分学校的作法只是让实习指导教师或班主任介入解决。比如对干了一段时间就“喊苦喊累”的学生,只是“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晓以利害;虽说学生大都能把顶岗实习坚持下来,但实习效果显然不佳。

(四)三教改革任重道远

推进“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是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4]从教师层面来看,旅游类专业教师大多硕士毕业,实践技能普遍偏弱;而且因为现有职称评审制度重科研的导向,使得他们对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缺乏内驱力,相当一部分老师难以胜任实践教学任务。从教材层面来看,当前高职旅游类教材大都还是传统教育观念下的产物,主要呈现出以下问题:一是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教材重理论知识堆砌,忽略技能训练要点的提炼。二是教材建设滞后。当前,知识与技能的更新速度极快,但教材建设跟不上步伐。三是教材没有体现地方特色。教材注重体现通用性的知识与技能,没有很好地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四是教材没有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的配套资源有限,大都只是内容简单的电子课件,无法满足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的要求,对教师教学的辅助作用也非常有限。从教法层面来看,高职旅游教师普遍缺乏组织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及其内涵

古代的职业教育,都是某种形式的现场教学。荀子曰:“工匠之子,莫不继事”,[5]这种父子相传的技术传授方法可以说是传统学徒制的雏形。无独有偶,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中也有类似记载。[6]10中世纪以降,以“师徒传承”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徒制在欧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工业革命之后,由于社会需求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传统学徒制已无法适应。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学校教育因素,形成了现代学徒制这种新型职业教育模式。现今,现代学徒制已是世界流行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我国于2014年将“职业教育建立现代学徒制”正式上升为国家意志。[6]11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让专业直接对接产业,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7]它由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共同主导人才培养,两者之间实现深度互动与合作,共同确定从招生到就业各环节的人才培养计划。

四、现代学徒制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

(一)推进校企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

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打破了由学校单独培养人才的格局,引入了另一个育人主体——企业,双方共同建立起“双主体+双场所”的育人机制。在全域旅游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旅游业。对拟合作企业要设立准入门槛,选拔“有意愿、有情感、有层次、有规模、有文化”的企业作为实习合作搭档,双方在教学、实践与科研攻关等方面都要有相互沟通与切磋。在当前文旅融合及“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可重点加强与国内外顶尖文旅企业与智慧旅游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比如华侨城、长隆、方特、携程、途牛等。合作企业可参与学校招生的全过程,能对生源地的选择、生源质量提出本方的“诉求”。专业要成立由专家学者、学校教师与企业高管及技术骨干等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所需的无缝对接。要将“企业技术骨干进课堂”常态化,除了教学与实训,企业技术骨干还要积极参与技能大赛指导。同时,专业教师要积极参与企业的技能攻关项目,参与企业员工培训。鼓励企业设立学生奖学金,为学校提供先进的设施设备。

(二)优化和丰富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

全域旅游的发展,对旅游人才的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实践技能一直是高职旅游人才得以生存的根本所在,也是其受到社会与企业界认可的关键点。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以“校内实训+全真实训+顶岗实习”三步走的策略,将教学空间由校内逐步延伸至校外现代化实习场所。校内要建立“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专业课程体系,[8]其中教学项目为综合化的实践任务,由企业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发并协同承担教学指导任务。要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确保学生所学与企业所用的一致性。多将课堂搬进企业,比如新生入学时,就先让学生参观考察合作企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就业岗位,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多将课堂搬进景区,与景区企业合力开展“游学互动”,将职业情境直观地、有意义地展现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要动态联系企业实践,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相挂钩。要将专业分解成若干个岗位,再将每个岗位又分解成若干个技能训练点。接着归纳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成行动领域;最后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并进一步分解为学习情境、子情境。

(三)加强和规范企业顶岗实习管理

全域旅游时代,旅游人才并不一定是在传统旅游行业工作,而可能在服务业、农业、制造业中与旅游相关或融合的任何行业。[9]应树立“旅游+”思维,为学生提供类型多样的顶岗实习单位,除了传统旅游企业、还可以是互联网旅游公司、主题乐园、休闲餐饮企业等等。校企双方要在考虑企业淡旺季和实际工作时段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顶岗实习方案。双方应共同深入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改革,设计制作出一套符合专业实际,能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实习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方在传授专业知识与训练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职业道德、礼仪修养、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形成涵盖“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的完整教育。

(四)加强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建设

自全域旅游提出以来,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地得到应用,这无疑在倒逼高职旅游教师队伍的优化。按照现代学徒制的思想和理念,学生要接受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指导”,这就是当今流行的所谓“双导师”制。但在实践中,“双导师”制很容易形成“两张皮”现象,即专业教师只负责理论学习,企业技术骨干只负责实践训练,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破解这一“痛点”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从合作企业聘请金牌导游等高端技能人才,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特别是开发实训项目;此外,还要以“师徒结对”的形式,重点培育拔尖人才成为名师的高徒。二是在“双导师”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即校方与企业方合力打造“校企两栖”的教学团队与“师带徒”教学团队。所谓“校企两栖”老师,就是既能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又能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以及在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等工作的专业教师;而“师带徒”老师,就是企业中既能传授技能,又懂教育管理的师傅。

(五)开发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教材

快速发展的全域旅游实践亟需旅游理论的给养,开发与时俱进的新型教材势在必行。同时,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实施,所配套的教材应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突出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因此,当前高职旅游教材的建设应突出“四性”:一是实用性。编写教材时,教师要深入企业一线,结合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参照企业内训资料,协同企业高管与技术骨干一同编写。二是灵活性。可将教材“化整为零”,做成活页式,及时聚焦旅游行业前沿技术与技能发展水平,及时吸收地方行业发展的成果。三是先进性。教材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视频、动漫等电子教学资源有机地融入纸质教材中;要配套一些学习与测试软件,为师生提供一整套教与学的解决方案。四是逻辑性。教材不能简单堆积各种教学资源,要进行教学设计,要有合理的逻辑线索,避免让教师讲课时感到费劲。

全域旅游的强力推进,迎来旅游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高职旅游类专业宜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育人模式——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校企双方以类似“婚约”的形式结成合作关系,双方拥有几乎同等的权利与义务,以共同“育人”为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调动企业在育人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其在招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堂教学、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的各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出作用。与此同时,学校引入企业管理经验,对学生实施“准企业化”管理,并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元素和企业元素。校企双方互聘共享人才,双向挂职锻炼,从育人成效来看,这种育人模式打通了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能形成“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责任编辑 黄 芳)

猜你喜欢

顶岗全域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探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