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背景下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2020-01-18谈大勇张梅英

关键词:双高新闻出版版面

谈大勇 殷 三 张梅英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新闻传播系,安徽 合肥 230601)

为进一步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我国着力推行“双高”计划。作为“双高”建设的基础,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重视。如何发挥高水平高职专业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并从根本上提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成为高职院校的现实课题。

一、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背景

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不断增强专业内涵、进一步提高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政策性文件,指导和支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一)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是“双高”建设的基础

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并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强调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需求,进一步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教育部于2015 年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重点打造一批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各级各类示范专业,从而带动其他各类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特别是2019 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1]

为贯彻落实国家“双高”计划,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安徽省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标准(试行)》,从高职专业定位与特色、产教融合与培养模式等9个方面对安徽省的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作了规定,成为安徽省各高职院校申报和建设高水平专业的行动指南。

(二)新闻出版产业转型升级是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内在要求

融媒体时代,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速度越来越快,对新闻出版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有了新变化,这就迫切需要新闻出版类院校与时俱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作为高职新闻出版类专业目录中设置较早的专业,理应走在前列。

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是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为顺应社会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发挥新闻出版行业优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而设置的传统优势专业之一;是学院“十三五”时期重点发展的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类主干专业,打造影视出版等六个专业群的核心专业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之一。该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整体思路、实际做法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能为其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二、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以实施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项目为契机,运用“互联网+”实现数字出版时代版面编辑与校对人才培养的升级。该专业以《安徽省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标准(试行)》中各项指标为引领,不断完善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团队的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的双师素质,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建设智慧课程(课堂),联合校外实训基地修订校企融合的专业教材,建设编辑校对专业资源库等。通过实施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项目,该专业旨在提升专业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保持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的领先地位,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安徽文化强省战略、建设美好安徽提供人才支持。

三、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

(一)以数字出版企业调研为依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文本,必须立足行业发展和高职学生实际。目前,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出版形态呈现全媒体化。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产业对于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新要求,成为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通过市场调查,遴选数字出版企业和互联网出版企业进行调研,重点关注新时代对版面编辑与校对人才提出的知识能力素质新要求,如创新意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处理信息、把握市场的能力等。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该专业重视对学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培养。该专业通过关注新型出版企业就业岗位的新变化,明确新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做好相关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优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整套基于数字出版和互联网出版时代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经由企业专家和校内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论证后实施。

(二)以数字出版时代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直接服务于新闻出版一线生产的专业,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既要考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连续性和渐进性,又要立足专业实际发展和社会需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手段新方法,培养就业口径宽、专业基础厚、职业能力强的具有多种适应能力的新闻出版行业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采取的方法和手段等形成的稳定的范式。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之路,坚持理实一体、产训结合的教学方法,摸索出符合专业实际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该专业改良并采取了按照分项能力与基本能力、综合能力与职业能力、顶岗实习与工作能力构建的“三阶段递进式”能力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耐心”“静心”“适心”的“三心”职业素质,紧扣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每学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内容,体现了“基础、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

(三)以“双师型”等级提升为重点,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实现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以省内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报业传媒集团等优质出版传媒企业为依托,探索实施校企共赢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体系。一方面,专业骨干教师定期赴企业顶岗进修,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另一方面,邀请企业一线编辑、校对、排版人员承担校内实际教学任务。在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期内,校企互聘,岗位轮训,最终实现校企双导师的角色互换,身份共享。同时通过高水平人才引进,不断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四)以核心课程资源建设为引领,形成一批优质课程

在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过程中,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立项修订、新编基于出版工作数字化转型实际的高质量教材,紧抓课程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等配套文件的编写,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课件和教学视频;并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为形成一批优质课程、精品教材和相关配套课程资源提供支持。目前,已有《出版选题策划》《编辑概论》等多部教材成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五)以智慧课程(课堂)建设为载体,加强新技术在课程中的运用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以课程主讲教师为责任人,以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建设为依托,以产学合作为平台,通过智慧课程(课堂)建设,综合运用超星学习通等多个智慧课程开发平台,实现互联网技术和课程资源的有效结合;并发挥智慧课程(课堂)建设的引领效应,逐渐在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模块推行。

(六)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普及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推行“师傅带徒弟”式的现代企业学徒制试点,遵循“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教师技师化、学生员工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的基本原则,以实践为导向,通过任务引领,师生共同实施出版工作中各类出版物的编辑加工、版面编排设计、校对等生产性项目,来组织教学。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效用,利用已有的“文心馆阁”“普艺社”“创影像”“新传播”等专业社团及其微博、微信公众号,拓展培养学生融媒体策划、编辑、排版、设计、发布、运营能力,提高学生创业、创新意识与职业综合能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四、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初步成效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项目实施以来,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完善,以校企共赢为目标的合作平台基本建立,以双师素质提升为目标的教学团队基本稳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更为优质,服务省内出版传媒企业能力明显提升,为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近三年来,83%以上的学生选择安徽超星、万家热线、新浪安徽等省内出版传媒企业就业,为安徽文化强省战略和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贡献着“版院”力量。该专业通过实施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项目,更好地发挥立项专业在学院建设中的聚焦作用、标杆作用和引领作用,在学校与产业对接上的黏合作用,[3]为学院申报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 陶新艳)

猜你喜欢

双高新闻出版版面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简介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版面撷英
《中国新闻出版报》正式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