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口语中“我知道”的回应功能

2020-01-17张文贤王成英

海外华文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凤凰卫视梁文道章鱼

张文贤 王成英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中国 北京 100871)

一、引 言

“我知道”的用法是回答对方询问是否知道某个信息。比如例(1),说话人问“你知道……吧?”的时候,听话人回答“我知道”,承前省略了宾语“顾城”。

(1)窦文涛:你讲顾城我印象还挺深,你比如说顾城,你知道那个顾城吧?

(1)李艾:我知道。(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窦文涛:中国每年因诚信问题损失5885个亿2011-04-28)

但是很多时候,虽然说话人并没有问“你知道……吧?”或者“你知道……吗?”,听话人却会说“我知道”。这时,“我知道”不是回答问题,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对前一话轮做出回应,有规约化倾向(“规约化”的定义参见方梅、乐耀,2017),在会话中具有明确的互动功能。[1]如例(2)、例(3)。

(2)窦文涛:真是,而且呢,这次飞机还有一个失事的,那简直是一个历史人物啊,就是波兰流亡政府的最后一个总统。

(1)梁文道:我知道,就是当年伦敦的那个流亡政府。(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苏联中央政治局曾规定:高层干部不许坐飞机2010-04-16)

(3)窦文涛:文道,但是你也别说这个,那天咱们节目里可出了,看出那个章鱼来了吗,那个章鱼跟咱们不是一条心,章鱼又预测对了吧。章鱼就预测,阿德大战德国赢,那天我说的嘛。

(1)梁文道:我知道,可是所有这种事为什么我们会那么相信啊,就是因为足球世界像人生一样,它充满无常。(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窦文涛:用毛泽东思想解读巴西溃不成军2010-07-06)

例(2)、例(3)“我知道”后面必须得停顿,因为后一小句有连词“就是”“可是”引导。例(2)先用“我知道”回应对方所说的内容自己也有所了解,然后用“就是”说出自己知道的相关内容,这个“就是”并不是解释什么难懂的概念,而是从说话人的角度补充相关信息。例(3)说话人用“我知道”回应之后,用“可是”引出评价。“我知道”与后面的内容完全没有句法语义关系。

目前学界关于“我知道”的研究还未完全展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你(不)知道”的探讨上(陶红印,2003;刘丽艳,2006;周毕吉、李莹,2014;单谊,2015)。但是,陶红印(2003)谈到“虽然我们还没有在文本中正式讨论这一格式(指‘我知道’),但这并不是说这个格式没有什么特色。第一人称肯定式带有强烈的交际象征意义,它体现了说话人的一种明确的宣言,本身构成一种重大交际意义的社会行为。这种语句的语用含义不在于正面说明说话人的知识状态,而是要表明说话人的姿态”。王成英(2018)虽然对“我知道”的话语功能进行了探讨,但还不够深入。可见,“我知道”的互动功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所使用的语料为口语会话。语料主要来自美国语料共建会(LDC)汉语电话谈话语料库(Call Friend,文中简称CF)[2]与媒体语言语料库(MLC)中的即兴口语会话类电视节目(“锵锵三人行”“面对面”等),部分语料来自笔者录制的日常会话。文中例句均注明了出处。[3]

二、位于回应位置的“我知道”的互动功能:认同回应

我们认为,位于回应位置的“我知道”的互动功能并不仅仅是回应对方,告诉对方自己知道这一信息,还表达认同。所谓“认同”既包括对上一说话人所言信息的进一步补充,表示前述信息也在当前说话人的背景知识中或者说话人可以提出更多例证,又包括表示与上一说话人立场一致、对上一说话人的评价认同。

(一)表示前述信息在共同背景知识中

交际双方在进入交际时拥有共同背景,即互有的、共同的或者说联合的知识、信仰、预设的总和(Clark,1996:92-121)。当用于告知序列时,“我知道”是从说话人自己的角度为对方补充背景信息。如例(4)—例(6)。

(4)姚谦:我上回提了,在北京觉得特别安静,人家说特别吵,怎么觉得特别安静呢,我说在北京我敢拒绝人家,在台北我就无法拒绝。

(1)梁文道:我知道,因为你的圈子都在台北,以前过去几十年台北的那些人什么的。(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窦文涛:高考生边吸氧边读书或是教育制度有问题2012-05-18)

(5)池田澄江:我们能有今天,养育之恩我们永远永远也不会忘记。

(1)温家宝:我知道,你们在哈尔滨的录像我都看了。(中央电视台环球视线日本遗孤感恩团走进中南海2009-11-11))

(6)记者:实际上他这是在帮你,安慰你?

(1)陈燮霞:对,所以我是这样想的话,我的压力就不会这么大,因为你想你老想着首金很重要,首金怎么样,那么我肯定会练不好,训练上面会出现反常。

(1)记者:其实我知道,我估计您当时的心理压力,作为教练员的心理压力肯定比谁都大。

(1)马文辉:因为我们当时最开始这个奥运比赛出来以后,有些媒体就问,这是不是首金,当时我说了一句话,就是说要比赛不管有没有首金,就派谁上去比赛,就用她的时候,你必须获胜,不能辱没使命,或者是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中央电视台面对面马文辉:针尖上的艺术2008-09-02)

例(4)姚谦先告知听话人他在北京和台北不同的做法,然后梁文道接话“我知道,因为你的圈子在台北”。“你的圈子在台北”是B-event[4],即听话人姚谦是信息的权威知晓者,拥有对信息的解释权。并且,根据宋作艳、陶红印(2008),Li(2016),张文贤(2017),“因为”提供背景信息。说话人所提供的这一背景信息,并不是上一说话人告知的,而是在进入交际时双方都具有的共同背景信息。例(5)用“我知道”回应之后,举出具体证据“你们在哈尔滨的录像我都看了”,说明拥有这一背景信息。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可以用“我知道”引出背景知识以推进话题进一步发展,这时话轮首可以有连接词“其实”。例(6)“其实我知道”既承接上一话轮运动员的压力,又引出下一话轮教练员的压力。

“我知道”不仅表示说话人具有与对方相同的背景信息,之后还可以举出新的例证,从另一个角度为上一说话人提供更详细的新信息。例(7)、例(8)“我知道”后面有支持上一说话人观点的例证。

(7)A:现在这个东西是越来越贵,你晓得这里物价是三涨。

(1)B:我知道,今年我看了一下,百分之二十。就这,这,这,这最近-(CF)

(8)查建英:你摧残了天足,你知道裹脚是多痛苦的一件事,那个脓包,裹起来之后,多少不让它,就是生生的要把那个骨头杀死啊。

(1)窦文涛:我知道,那天我看到我们那儿有一个女孩,穿那高跟鞋,你商店里卖这么高的高跟鞋,我看她脚上全贴着创可贴呢,全贴着创可贴,她要穿这高跟鞋,那你说她这也不摧残吗?女为悦己者容吗,这该怎么说呢?(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女人裸露就是反封建?2009-01-09)

例(7)说话人A宣称这里的物价是三涨,而说话人B用“我知道”回应后,提出具体的数字是百分之二十,并试图补充最近的情况。例(8)查建英谈到的是古代裹脚对女性的摧残,而窦文涛的“我知道”回应的是他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并举出现代女性穿高跟鞋的例子,这和裹脚同样是摧残女性的表现。

但有的时候,说话人所具有的背景知识与上一说话人的并不一致,下一话轮可以继续进行信息调节。如例(9)。

(9)主持人:普通的矿泉水瓶子,普通的硬币,我让它进去。

(1)丁德龙:我知道,你是这样让它进去。

(1)主持人:不,我是从边上,我从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让它进去,看好了。(中央电视台乡约人体音乐师 2010-06-11)

例(9)丁德龙用“我知道”对主持人的做法进行了回应,认为主持人所要表演的在自己的背景知识中,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在后面的话轮,主持人用“不”否定了他的说法,协调了共同背景信息。

本来“我知道”是用来回应的,上一说话人是主要讲述者,“我知道”后只是补充信息而已,但如果说话人所补充的例证特别长,就会喧宾夺主或者反客为主,反而成为了主要说话人。如例(10)。

(10)窦文涛:他说是一种催眠嘛,说你想想那都是在炕头上,外面下着大雪,几个人都这么弄,他说整个屋里的人确实他都把你给控制住,他像一种上身、附体,那么一种。

(10)查建英:我知道,你看过一个电视剧叫《八兄弟》你听了吗?就是东北的,它当然不是二人转了,但是其中有一场,他们就是外面是大雪,然后这几个人,当然这里边有一个恋爱的故事了,就是有一个恩爱情仇的故事。这俩女人然后就为了男人在那儿,在屋子里“噔噔噔”就越来越悲情你知道,然后这两个人就是说的如痴如醉,两个人本来是情敌,到最后就变成两个人一起痛哭。这个女人的这个情爱的这里面的这些,从冤仇带这个悲情带爱恋什么的,然后对这个。你还真觉得这东西高,而且它到最后它绝对不是一个或者就是一个女权,或者就是一个对男人的控诉,它变成特别人性的一个东西了,那场景就特别刺激。(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王蒙:陕西话洛阳话都差一票成为国语2009-06-04)

例(10)窦文涛在说催眠的问题,查建英用“我知道”接过话轮,然后举了电视剧中的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非常长,说话人将电影的整体情节与某个具体场景混起来介绍,进行了很长的叙述。本来窦文涛是将如何催眠作为新信息来讲述,但查建英用“我知道”来回应,说明并未把窦文涛的讲述作为新信息来接收,而是表达认同。

(二)认同性地回应评价

根据Thompson et al(2015:2),评价序列是自然会话中回应出现的会话序列之一。当“我知道”回应评价时,表达的立场[5]与上一说话人一致。如例(11)。

(11)梁文道:因为你这种现象,比如说其实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也看得到的,是什么呢?就是有时候你在马路上,看到有几个人抬起头看天。

(10)查建英:过一会儿。

(10)梁文道:这是很有名的实验嘛,对不对?过一会儿就满街的人,一起抬头看嘛。

(10)查建英:长安街上全是。

(10)梁文道:你说看什么呢,你也不知道看什么。

(10)窦文涛:我知道,咱中国人不是看天的少,仰望星空的少。

(10)查建英:看打架。

(10)窦文涛:看地的多,看地的多,你要是看见一分钱,你一低头,待会儿周边围着一群人,都跟着你低头看。(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窦文涛:贾君鹏吃饭事件暗指魔兽与网易2009-08-08)

例(11)“你说看什么呢,你也不知道看什么”表达了梁文道对从众心理的负面评价,窦文涛同意这样的评价,他回应的“我知道,咱中国人不是看天的少,仰望星空的少”中使用了听说双方在内的代词“咱”,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但表达的是负面评价,是在梁文道发出首次评价之后的二次评价。

“我知道”还可以表示让步同意前一说话人的评价,“我知道”之后有“可是”“但是”等转折连词引导的小句。如例(12)、例(13)[6]。

(12)许子东:你看很多人对足球这个游戏规则,在昨天开始,特别是外行,不大看球的人,就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

(10)梁文道:充满阴谋。

(10)许子东:我觉得不是阴谋,就是游戏规则里面的不公平。

(10)梁文道:我知道,但是我说的是中国人,特别容易用阴谋论去理解所有的事情。(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许子东:足球是最后一种不民主的运动2010-06-29)

(13)窦文涛:文道,但是你也别说这个,那天咱们节目里可出了,看出那个章鱼来了吗,那个章鱼跟咱们不是一条心,章鱼又预测对了吧。章鱼就预测,阿德大战德国赢,那天我说的嘛。

(10)梁文道:我知道,可是所有这种事为什么我们会那么相信啊,就是因为足球世界像人生一样,它充满无常。(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窦文涛:用毛泽东思想解读巴西溃不成军2010-07-06)

例(12)许子东首先提出看球的人认为这个世界不公平的特点,梁文道同意他的看法,并用“充满阴谋”这样的升级评价来回应,但许子东觉得这一升级评价有些过头,在第三个话轮里又往回说,不是阴谋。这时,梁文道用“我知道”接过话轮,表示同意许子东的观点,紧接着用“但是”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升级评价。例(13)窦文涛先是对章鱼做出了评价,梁文道认同这种评价,但进而用人生做比喻,评价足球的无常。

当“我知道”后面有语气词“呢”,没有其他成分,“我知道呢”独立占一个话轮时,表示虽认同但有不耐烦的态度。

(14)(场景为几个同学之间课下讨论游泳的事情)

A:那我晚上在体育馆正门等你们。

B:不,你去侧门,就是你上太极拳课走的那个门,你应该知道那个门。

A:可是我不知道进去怎么走。

B:它在负二层。

A:负二层——

C:你问啊,张开你的嘴和双腿,去问啊。

A:我知道呢。(自己录制的语料)

例句(14)是关系十分亲密的几个女同学之间的对话。对话场景是中午去食堂的路上,几个女同学讨论晚上游泳的事情,其中同学A平时比较路痴,这是她第一次去学校的游泳池。由于同学A比较路痴,在听到同学B说泳池在负二层时,她用语音拖长的方式“负二层——”隐约表示了自己可能找不到地方的担忧,这时旁边的同学C说“你问啊,张开你的嘴和双腿,去问啊”,她在告诉同学A“你可以跟别人问路”,而这时同学A感觉自己的面子有一些受损,但她与同学C之间的关系平时十分亲密,所以这时她说了一句“我知道呢”,这里的“我知道”语音上重读,“呢”的读音拖长,有一种不耐烦的语气,表示“我”并不傻当然明白可以问路,可以说这里的“我知道”标示了说话人的一种态度,即问路是常识,不需要“你”告诉“我”。

Couper-Kuhlen and Selting(2018:497)指出回应行为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比如认同、确认、新信息接收、同意等),是与起始行为(比如宣称、询问、告知、评价等)相关的下一话轮。在口语对话中,“我知道”表现为独立的TCU(turn construction unit,话轮构建单位),有成为规约化的回应标记的倾向,表达认同。“我知道”在表达回应时,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后面可以停顿,不需要宾语出现。

三、“我知道”的叠连用法:强化或阻止对方继续言谈

李先银(2016)认为话语叠连的功能是强化(intensify),增加说话人的语义强度和情感强度。Stivers(2004)的研究表明叠连的作用不只是强化,“yes yes yes yes”是建议上一说话人停止这一行为。我们认为,“我知道”的叠连用法类似于英语的“yes yes yes yes”,不仅仅有强化的功能,还有阻止对方继续言谈的功能。“我知道”叠连表示强化的如例(15),阻止对方言谈的如例(16)。

(15)A:……其实呃,

B:……不要说是因为我说什么了。

A: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

B:明白吧?

A:这我知道,但……实际……

B:我现在即使有,有什么情况我都不能告诉他。

A:呃,行,我知道。

B:你懂吗?

A:我知道,我知道,我,我理解您这个……

B:嗯。(CF)

例(15)说话人A说了很多次“我知道”。在B发出请求“不要说是因为我说什么了”之后,A连续说了三个“我知道”,表示完全理解B的意图,支持B的做法,与B的立场一致。但B还是不太放心,又问“明白吧?”A说“这我知道”之后又用“但实际”转折,而B打断了A的话,再次强调不能告诉她,A又用“我知道”回应。可是B还是不太放心,继续追问“你懂吗?”这次A连续说了两遍“我知道”之后,并明确说出“我理解您这个”,B才放心,用“嗯”应答,结束了序列。“我知道”叠连使得感情更加强烈。

“我知道”叠连的另一个情况是表示“你说的我都认同,够了,请你不要再说了”。出于情面,说话人用这种表面认同的伪装形式表达不耐烦,希望对方能停止谈论这方面的话题。这时,“知道”前面可以用“都”或者“全”加强语气。如例(16)。

(16)A:哎,我跟你讲,你妈妈讲通了,要买那个什么,要买空调呢。

(10)B:哎,这点就我都知道。我,我……

(10)A:哦,是吗?我跟你讲,那个谁,姐姐那护照是怎么回事儿啊?

(10)B:嗯,我知道,我,呃,我,我都知道,我都知道,我都知道,我的现在你甭说我们家事儿,我们家事儿我全知道。(CF)

例(16)上一说话人认为是新信息,但对方已经知道这一信息,因此希望对方不要再继续说下去了。第一个话轮A说“哎,我跟你讲”意味着一个宣告序列的开启,也就是说,A把你妈妈要买空调作为一个新信息来告知B。而出乎A意料的是,B知道这件事,A对“这点我知道”的反应是“哦,是吗?”,之后换了另一个话题,这次用的是疑问句的形式,因为是与B相关的信息,B是信息权威知晓者。B听到A虽然换了一个话题,但仍然与他家的事情有关,就有些不耐烦,他不愿意谈论他们家的事情。所以他并没有回答A的问题,而是用“我知道”来回应,并叠连使用三次“我(都)知道”,最后用“你甭说我们家事儿”来直接拒绝。

当交际双方地位不平等时,地位较低的说话人无法直接拒绝,为了避免直接对抗,叠连使用“我知道”,表面看起来这是非常诚恳的接受或者表达顺从,与对方立场一致,但实际表达了言者的敷衍和不耐烦。如例(17)、例(18)。

(17)A:(你也要要)你的任务要让导师满意才行啊。

(10)B:我知道,我知道,呃。

(10)A:现在身体怎么样 ?

(10)B:都挺好的, 一直挺好的。(CF)

(18)A:好吧,你我跟你说,你们要节约的用钱哦。

(10)B:我知道。

(10)A:该吃的吃,该用的用,但是不要太……过意的,有时候要一点嚎。

(10)B:嗯,我知道,我知……

(10)A:听没有?

(10)B:我知道啊,我知道。

(10)A:说知道就对了。(CF)

例(17)、例(18)的共同特点是说话人B处于交际地位较低的一方,并且对于A所提出的要求都没有反驳,也没有进一步的扩展,明显处于被动。例(17)B叠连两次的“我知道”回应A提出的请求“你的任务要让导师满意才行啊”。A也明白B并不想继续谈论这个话题,于是就开始了另一个话题——询问身体。例(18)A对B在生活方面进行了嘱托,即要求“节约用钱”,B回应“我知道”,但A很心疼B,又说不要太过意,这次B在说第二个“我知道”的时候被A截断,A的“听没有”是典型的长辈对晚辈训话时所用的话语,B也知道这不是真的问听到没听到,而是要让他照着去做,于是忙不迭地说“我知道啊,我知道”,表示自己知道怎么去做,不用再说了。

为了避免上一说话人在某一话题上纠缠,说话人叠连使用“我知道”后,使用连词转换话题,如例(19)在“我知道”后出现了连词“所以”。

(19)A:他叫我,他叫我十二号去哎,我,我,不想去了,我已经跟他说了。

(10)B:唉,那你礼要去送的。

(10)A:嗯。我知道了呀,我知道,我知道,所以我问你,你,你们打算,有没有打算?如果没有打算我就自己安排了。(CF)

在例(19)的第一个话轮,说话人A已经明确表示不想去送礼,但B认为一定要去,A有些不耐烦,“我知道了呀”本来已经表示信息状态发生了变化,知道了B所传递的信息,但在“我知道了呀”之后A又接连说了两次“我知道”,表达不太高兴、不太耐烦的情感。“所以我问你”把话题转换到对方身上,向对方发出请求。

四、结 语

本文论述了“我知道”作为一个整体在口语中的具体使用语境是什么。虽然“我知道”本身的意义仍然实在,但还具有其他功能,这些功能表现了听者与言者的互动。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知道”,具有表达认同回应的功能。叠连使用的“我知道”具有强化与阻止对方继续言谈的功能,带有不耐烦的态度。总之,“我知道”已经由客观表达发展出主观性,可以看作处在主谓结构向话语标记过渡的时期。曹秀玲(2010)就指出“‘我/你 V’结构正在向话语标记方向发展,而且是人类语言话语标记的一个重要来源,其内部可以区分为以下四个不同的语法化梯度:我说/你说/你看>我看>你想/你知道>我想/我知道。位于这个序列左边的组合语法化程度高于右边,其话语标记功能得到广泛认可,而位于右边的则正向话语标记发展,目前处于主谓结构和话语标记‘双重身份’时期”。

注释:

[1]我们认为,“我知道了”表示接收到了新信息,与“我知道”的用法不同。对于二者的区别,我们拟另文论述。

[2]为了阅读的方便,本文源自Call Friend语料的例句均把第一个说话人标为A,第二个说话人标为B。

[3]文中所有例句均来自实际语料,对于语料中没有出现的用法不做涉及。

[4]B-events(Known to B, but not to A)指的是对于B来说是已知信息,对于A是未知信息,所以叫基于B的事件信息。参见张文贤、乐耀(2018)的介绍。

[5]根据Biber and Finegan(1988),立场指的是“说话人或作者对信息的态度、情感、判断或者承诺的显性表达”。

[6]例(13)与(3)相同,为了阅读方便,此处重新编码。

猜你喜欢

凤凰卫视梁文道章鱼
章鱼的烦恼
梁文道家训
无敌章鱼刷
会“逃跑”的章鱼
名人读意林
惊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