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卓越农林人才融入区域发展培养机制与路径研究

2020-01-17李艳茹赵洪颜许广波金锡久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农林产学研卓越

李艳茹,赵洪颜,许广波,金锡久

(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0)

1 卓越农林人才融入区域发展培养的新机遇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地方高校的教育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地方行政部门要成为推进地方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的驱动力,二是地方高校要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内生力,进一步树立卓越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道路。

“三农”与科技扶贫对地方高校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与新期盼。新要求是在我国人均1.3亩的耕地上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培养一批卓越的农林人才,拥有“三农”新理念,改造传统“三农”观念,创新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实现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和提高效能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新期盼是地方高校处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前端,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文化繁荣和区域人才培养的责任。地方高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是针对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村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肩负建设新农村科技创新的责任。

2 卓越农林人才融入区域发展培养内生机制

延边大学农学院在7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本科教学为基础,以教学、科研为主题,以科教兴农为已任,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办学思想,形成了以“诚朴慎知,俱时笃行”的学院精神,为实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农学院开展科教兴农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学院连续14年被吉林省评为“科教兴农先进单位”。学院一直推进“四年不断线”实践教学改革,树立了知识和技能并重培养理念,构建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了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形成了教学、科研和推广相结合机制。

在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需求下,2014年9月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延边大学被确定为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的99所高校之一。为此,学校构建了政产学研结合的卓越农林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按着“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大类培养模式,重塑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建设机制,增强了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性;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专家和骨干,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支持和保证学生参与教师和企业的科研团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产实践与社会活动实践。

构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按着“模块设置、环节相连、循环递进”的原则,将学生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培养贯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搭建校内外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将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和创新意识模块设置与农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发挥产学研三结合的特色。

3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融入区域发展的新途径

3.1 以政府服务为指导,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多方协作,以政府服务为指导,建立高教区域发展专项基金,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成立校、企、政府联合区域发展协会,支持地方高校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地方政府把高教区域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项目上,调动企业和地方高校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地方高校积极采取措施,调动师生的科研积极性和主动性,向与区域发展更加密切的研究项目倾斜,通过学生创业和教师参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协助专利申请和对外技术转让。

3.2 以创业教育为支撑,优化本科培养方案

麻省理工学院将创新和创业作为学院的办学传统,为学生提供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学习和培训,各级校友在美国创办了2万多家企业,年均收益超过上万亿元,推动了学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和产学研的转化。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高校人才培养经验,地方高校应以创业教育为支撑,优化校内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将传统培养方案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二维结构,拓展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的三维结构,体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立体培养体系。改变以往的以课程教学为单元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基础到应用、再到创新的培养过程,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卓越农林人才的创新能力。

3.3 以实践育人为核心,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实践育人体现在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安排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让实践育人的理念融入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校内外教育资源在实践育人中的作用。在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上,以各级科研平台和实验室为依托,搭建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保证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向学生开放,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进一步发挥校内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在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上,充分发挥以政府为主导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功能,在以地方高校为依托的产学研机制下,让学生进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科技项目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关键要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要建立教、学、管、服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是指以学校为主导实施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教师教学方法与能力等教师教学质量体系;学是指学生学业规划、学习态度与方法等学生学习质量体系;管是指教学管理体制与机制、条件保障、管理评价等教学管理体系;服是指教师和管理者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统筹校内外资源等服务保障体系。实施教、学、管、服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拓展服务内容,使地方高校融入区域发展的服务内容应从相对单一型转为全方位,不断调整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保证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农林产学研卓越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关于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表彰决定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