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慕课背景的教与学行为分析

2020-01-17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与学知识点评价

严 军

(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4)

1 慕课背景下教与学行为分析

1.1 教师教学行为

慕课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慕课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有意识选择的行为方式,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出现,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直观性[1]。结合《弗兰德斯翻转课堂教学行为分析观察表》,基于慕课的教师教学行为主要包括教学准备行为、教学提问行为、引导学生行为和教学交互行为四个方面:

第一,教学准备行为。慕课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的翻转性,即学生将学习行为前移,在课前进行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慕课学习资源,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教授相关知识点。具体行为包括逻辑构建、资料收集、慕课录制、问题设计、平台搭建。

第二,教学提问行为。在慕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内容设计专门问题,用以检查课前学习效果并激发学生思维,给予学生充分表达展示的机会,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包括采纳意见、接纳感受、表扬鼓励、提问封闭问题、提问开放问题。

第三,引导学生行为。在慕课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自身的主动学习行为而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创造性衍生。主要包括激发学生思考、当堂巩固、小组互帮、主动表达、被动应答、肢体语言、课堂巡视、语音语调、面部语言等。

第四,教学交互行为。慕课教学的翻转性和互动性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多维互动,包括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的交互,创造教师针对教和学生主动学的良性循环,主要行为包括指导行为、指示命令、讲授讲解、教师操作、批评制止、引导学生操作、上台展示。

1.2 学生学习行为

在慕课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由学习行为主体、学习行为动机、学习行为形态、学习行为时间、学习行为空间、学习行为媒介六部分组成,具体学习行为包括选择学习课程、观看教学视频、下载资料、讨论区交流、单元测评、课堂讨论、提问回答等[2]。

第一,学习行为主体。在慕课中进行学习的所有学习者,即学生本身。

第二,学习行为动机。即学习出发点,根据学习需求和自主性的不同,可以分为自我提升主动学习、认证驱动自我学习、他人要求被动学习和其他。

第三,学习行为形态。主要指学生在慕课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观看慕课视频、查阅学习资料、参与讨论区回答、课堂互动、参与单元检测等。

第四,学习行为时间。即学生在慕课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时间点,包括平台登录退出时间点、见面课时间点、视频学习起始结束时间点等。

第五,学习行为空间。即学习者在慕课学习和过程中的发生地点,包括网络学习平台、见面课教室等。

第六,学习行为媒介。在慕课学习中,其显著特征在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包括大数据、AI等,学习媒介包括文字、图片、影像、音频等较传统教学更加直观的媒介。

2 慕课背景下教与学存在的困境

2.1 教师行为方面的困境

第一,慕课准备行为。很多教师在慕课设计上延续了原有课程的教学大纲,只是将课堂教学简单地转变为视频教学,未从慕课的本质特点出发进行慕课设计。在优秀资源收集与引入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存在资源不“精”、不“新”的短板,在慕课内容的丰富程度上稍显欠缺。第二,慕课现场教学行为。大部分课程的见面课采取理论传授的方式,与之前的线上授课没有太大差别,未起到见面课在慕课教学中的应有效果。部分教师对见面课的把握能力有限,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实现课堂的有效翻转,导致效果不佳。第三,课程反馈评价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课程教学前端,对评价反馈环节重视度不够。也有部分教师采取简单的师生互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难以真实反映慕课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2.2 学生行为方面的困境

第一,学习行为习惯不佳。大部分学生的慕课学习采用短时间集中学习的方式,未按照慕课设计本身的分阶段学习,导致对知识点理解不到位。对于课程作业采取应付态度,在检测结果方面表现不理想,影响了学生的慕课学习效果。第二,交流互动行为不足。慕课学习的一大特点是能够借助互联技术搭建的慕课平台进行实时互动,但现阶段,大部分学生的慕课学习集中于完成视频内容的学习,忽视了交流互动。第三,学习应用行为不强。为提升学习效果和效率,一般要求学生能够有目的地制订学习方案,加强理论学习的应用能力,在慕课见面课即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能够很好地加强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目前,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程度不高,更多采用听教师讲、同学讲的学习策略,难以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

3 慕课背景下提高教与学成效的对策

3.1 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慕课设计的有效性

一门优质的慕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慕课教学的理解和认知,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理论修养、资料查阅、高新技术认知等方面的能力。转变教育理念,改变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认知,从学生主动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慕课内容和呈现方式,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自我学习提高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调动学生的课程参与积极性,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和学习思维,促进其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提高慕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2 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教学反馈改善慕课教学质量

采用形成性评价法[3],全过程记录学生的慕课学习过程,改进现有的事后评价行为,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一次性”或“主观性”,通过慕课平台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视频学习行为、随堂检测行为、交流互动行为等,创新考核内容和方式,采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随机考核等方式,结合课程考核,实现慕课评价的全过程、全方位,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慕课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

3.3 改变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需要加强对慕课教学的认知,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加强慕课视频学习的有效性。学会合作交流,通过慕课平台的互动交流功能进行讨论,深化和丰富理论学习知识。加强讨论提问能力,提高见面课的参与度。学会总结反思,不断针对已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评价、探究、调控、推导,提高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教与学知识点评价
楷书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