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春甜加糯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2020-01-17卢文佳梁炳荣陈家强刘建华

广东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单穗糯玉米新品种

李 武,吴 晓,卢文佳,梁炳荣,欧 珊,陈家强,刘建华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2.阳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阳春 529600)

【研究意义】鲜食玉米主要包括甜玉米、糯玉米以及由我国科学家最先培育成功的甜加糯玉米类型。甜玉米口感清甜爽脆、嫩滑无渣,但缺少糯性;糯玉米中淀粉几乎全为支链淀粉,粘软清香,但甜味不足。随着经济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糯中有甜、甜中带糯的新型鲜食玉米成为目前我国鲜食玉米市场发展的新方向[1]。甜加糯玉米从2003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已得到市场认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是目前鲜食玉米发展的潮流和重点[2]。

【前人研究进展】甜加糯玉米是在甜玉米和糯玉米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杂交、自交、回交转育和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新型鲜食玉米品种。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种植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与优化,我国加大了甜糯玉米的改良和创造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为甜糯玉米市场的发展贡献了力量[3]。例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是我国从事糯玉米和甜加糯型玉米品种选育的领导者,其培育的以京科糯928为代表的一系列甜加糯玉米新品种,除了具有产量高、食用品质优以外,还富含叶酸等微营养素[4]。近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资源创新和育种技术优化,也培育和筛选出了一批以粤白甜糯7号为代表的适宜机械化栽培的优质、高产、广适多抗甜加糯玉米新品种。

【本研究切入点】阳春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陆性气候明显,大风大雨天气发生频繁,且季节性干旱也时有发生。全市鲜食玉米等旱地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6万hm2以上,但该市甜加糯玉米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缺乏广适多抗、优质高产适宜机械化的主栽品种,更没有富含叶酸等高营养品质的高值化新品种。【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立足阳春市旱作生产实际,通过引进近年来培育的优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验证新品种在阳春市的适应性、丰产性、稳定性和多抗性,为该市确立甜加糯玉米主栽品种,指导农民科学选种、用种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阳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22°30' 05" N,111°87' 19" E,海拔260 m)进行,玉米连作砂壤土质,土壤肥力中等、均匀。

1.1 试验材料

2018年秋造供试材料为广东省糯玉米区试对照品种粤彩糯2号、高叶酸甜糯型鲜食玉米新品种京科糯928;2019年春造供试材料为粤彩糯2号(CK)、京科糯928、粤白甜糯5号、粤白甜糯6号、粤白甜糯7号、粤白甜糯8号、粤白甜糯9号。京科糯928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提供,其他参试品种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56 m2。秋造试验于2018年8月20日采用育苗盘育苗,8月27日移植;春造试验于2019年3月4日直播,3月11日间苗定苗。种植前,用中拖耙耕地按1.4 m起畦,每畦种植两行玉米,株距约30 cm,种植密度48 000株/hm2。

秋造玉米苗期追施尿素60 kg/hm2、复合肥(15-15-15)80 kg/hm2,小喇叭期进行小陪土,大喇叭口期配合大培土追施尿素65 kg/hm2、复合肥(15-15-15)22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授粉期追施尿素75 kg/hm2、复合肥(15-15-15)225 kg/hm2。春造基肥施用农家有机肥2 250 kg/hm2,玉米苗期追施尿素60 kg/hm2,小喇叭口期配合小陪土追施尿素112.5 kg/hm2、复合肥(15-15-15)300 kg/hm2,大喇叭口期配合大培土追施尿素112.5 kg/hm2、复合肥(15-15-15)150 kg/hm2、硫酸钾75 kg/hm2,授粉期追施尿素75 kg/hm2。

利用前期筛选的XDSY-1种衣剂(药种质量比1∶50)和木霉菌颗粒剂(75 kg/hm2)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或沟施(穴施),防治苗期根腐病和地下害虫、成株期的茎腐病和纹枯病;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阿米西达(嘧菌酯,25%悬浮剂)、0.01%芸苔素内酯一次性防治玉米南方锈病、小斑病、大斑病。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试验全程记载观察田间农事天气、玉米生育时期、植株农艺性状[2,5-9]、抗病抗倒性[5,7,10-16],产量调查项目[6-9,13-16]包括空秆率(%)、穗型、单穗长(cm)、秃项长(cm)、单穗粗(cm)、单穗行数、单穗行粒数、单苞鲜重(g)、单穗净重(g)及鲜苞实际产量(kg/hm2)10个主要性状指标。品质调查项目[5,7]包括糯性(满分25分)、甜度(满分15分)、香味(满分10分)、软滑度(满分25分)、皮渣度(满分25分)5个主要性状指标,其中粤彩糯2号(CK)各项对应指标标准得分分别为22分、12分、9分、21分、21分,对照品种蒸煮品质总得分85分。

试验数据用Excel进行整理,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期间玉米全生育期农事天气特征

2018年8月20日玉米采用育苗盘育苗,8月27日移植后至9月3日每隔2~3 d有小到中雨,9月7日暴雨,9月16日受台风“山竹”暴风雨影响,至使大部分植株损伤倾倒,9月18日至收获每隔5~10 d有小到中雨。总体上,2018年秋造前期阴雨天较多,后期雨水不足。

2019年3月4日玉米播种后至4月初,每隔2~3 d有小到中雨降雨过程;但4月13、14日有大暴雨,大风大雨使大部分植株损伤倾倒,造成大小叶斑病相对较多;4月16日至5月3日有小到中雨降雨过程,期间正值大喇叭口期;5月5~10日有小到中雨降雨过程,此段时间正遇上植株抽雄吐丝;此后每隔2~3 d有小到中雨或大雨降雨过程,5月底收获期间有大到暴雨。总的来说,2019年春造轻度涝渍灾害发生频繁。

2.2 不同甜加糯玉米品种生育期特性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2018年秋造,相比对照品种粤彩糯2号,京科糯928生育期早熟4 d,主要表现为从拔节期开始,大喇叭口期、抽穗期、散粉期、吐丝期、成熟期等生育时期均提早3~4 d,其散粉期和吐丝期相差1 d,雌雄花期较协调;2019年春造,相比对照品种粤彩糯2号,6个试验新引品种生育期早熟2~6 d,粤白甜糯5号早熟6 d、京科糯928早熟5 d、粤白甜糯6号早熟4 d、粤白甜糯8号早熟3 d、粤白甜糯7号和粤白甜糯9号均早熟2 d,品种间生育期差异从拔节期开始出现。此外,粤白甜糯5号、粤白甜糯6号、粤白甜糯7号、粤白甜糯9号的散粉期和吐丝期同步,雌雄花期更加协调。

表1 不同甜加糯玉米品种生育期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rowth period of different sweet and waxy corn varieties

2.3 不同甜加糯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及抗性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2018年秋造,相比对照品种粤彩糯2号的半紧凑株型,京科糯928株型较平展,但更加矮壮,其中株高和茎粗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其抗倒性及对纹枯病、大小斑病、茎腐病、南方锈病等病害的抗性均在中抗水平以上;2019年春造,相比对照品种粤彩糯2号,6个试验新引品种株型差异较大,其中粤白甜糯6号属紧凑型、粤白甜糯7号属半紧凑型,其他品种株型均为平展型,但6个新引品种更加粗壮,茎粗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其抗倒性及对纹枯病、大小斑病、茎腐病、南方锈病等病害的抗性均在中抗水平以上,尤其以粤白甜糯5号的抗性表现最好,对纹枯病、大小斑病及南方锈病均达高抗水平。

2.4 不同甜加糯玉米品种产量构成指标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2018年秋造,相比粤彩糯2号(CK)的近筒穗型,京科糯928近锥穗型,但其单苞鲜重和单穗净重分别比CK高5.98%、15.79%,穗粗和穗行数显著较大,秃项长显著较小,且空秆率显著较低;2019年春造,相比粤彩糯2号,京科糯928产量构成指标和2018年秋造表现一致,另外5个引进新品种产量构成指标表现更优。其中,从关键产量构成指标来看,空秆率以粤白甜糯9号和粤白甜糯7号最低,粤白甜糯6号、粤白甜糯8号、粤白甜糯5号、京科糯928等次之,均显著低于CK;单苞鲜重和单穗净重从高到低依次为粤白甜糯5号、粤白甜糯7号、粤白甜糯9号、粤白甜糯6号、粤白甜糯8号,均显著高于CK,这归因于穗长、秃项长、穗粗及穗行数的显著较好表现。

表2 不同甜加糯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及抗性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sweet and waxy corn varieties

表3 不同甜加糯玉米品种产量构成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yield components of different sweet and waxy corn varieties

2.5 不同甜加糯玉米品种产量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2018年秋造,京科糯928鲜苞产量显著高于CK,平均产量达13 712 kg/hm2,比CK增产7.55%;2019年春造,粤白甜糯5号、粤白甜糯9号、粤白甜糯7号、粤白甜糯6号、京科糯928及粤白甜糯8号等6个参试新品种鲜苞产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高30.26%、18.12%、15.34%、15.09%、8.09%、6.14%,其中,粤白甜糯5号、粤白甜糯9号、粤白甜糯7号、粤白甜糯6号增产达极显著。

表4 不同甜加糯玉米品种产量统计结果Table 4 Statistics results of yields of different sweet and waxy corn varieties

2.6 不同品种品质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2018年秋造,京科糯928蒸煮品质总得分88分,显著高于粤彩糯2号85分的标准分,其中糯性、香味、软滑度及皮渣度等指标与粤彩糯2号(CK)均无显著差异,但甜度显著高于CK;2019年春造,蒸煮品质总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粤白甜糯6号、粤白甜糯7号、粤白甜糯9号、京科糯928、粤白甜糯8号、粤白甜糯5号、粤彩糯2号,除粤白甜糯5号外,其他粤白甜糯系列品种和京科糯928总得分均显著高于CK。从具体蒸煮品质指标来看,糯性以粤白甜糯7号得分最高,为23分,显著高于粤彩糯2号22分的标准得分;甜度以京科糯928得分最高,为13.8分,其他粤白甜糯系列品种得分亦分别高于13.0分,均显著高于粤彩糯2号12分的标准得分;香味各参试新品种均与CK无显著差异;软滑度以粤白甜糯6号得分最高,与其他粤白甜糯系列新品种和京科糯928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CK;皮渣度以粤白甜糯6号得分显著最高。

表5 不同甜加糯玉米品种蒸煮品质Table 5 Cooking quality of different sweet and waxy corn varieties

3 讨论

本试验中,京科糯928和粤白甜糯系列新品种在熟期、农艺性状、抗病抗倒性、产量构成及蒸煮品质性状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品种粤彩糯2号,表现出较早熟、矮壮、多抗、高产、优质等特点,均适合阳春市推广应用。但不同品种之间性状表现差异仍然较大,与广东省近年来选育的粤白甜糯系列新品种相比较,京科糯928甜度优势较大,而综合品质得分却没有显著差异,产量表现明显较低,其产量极显著低于粤白甜糯5号、粤白甜糯6号、粤白甜糯7号及粤白甜糯9号;从关键产量构成因子来看,虽然京科糯928的秃顶长、单穗粗、单穗行数及单穗粒数与粤白甜糯系列新品种无显著差异,但在穗型、空秆率、单穗长3个指标上存在明显不足。其中,京科糯928的穗型近锥形,而粤白甜糯系列新品种的穗型为近筒形或筒形;京科糯928的空秆率显著高于粤白甜糯7号和粤白甜糯9号;京科糯928的单穗长显著比粤白甜糯5号、粤白甜糯7号及粤白甜糯9号短。

参试新品种的特点比较鲜明。其中,粤白甜糯5的熟期、病害抗性及产量明显优于其他参试新品种,京科糯928甜度明显优于其他参试新品种,粤白甜糯6号的软滑度和皮渣度明显优于其他参试新品种,粤白甜糯7号和粤白甜糯9号则是产量和品质等综合性状兼顾得最好的品种。粤白甜糯7号和粤白甜糯9号两个新品种鲜苞产量均在13 350 kg/hm2以上,蒸煮品质总得分均在88分以上,推广应用潜力大。

4 结论

京科糯928和粤白甜糯系列新品种在熟期、株型、抗性、产量及品质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品种粤彩糯2号,表现出早熟、矮壮、多抗、高产、优质等特点,均适合阳春市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单穗糯玉米新品种
玉米出籽率相关性状的QTL初定位分析
甜蜜糯玉米的发现及应用
青菜新品种介绍
微胚乳玉米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糯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加工利用
青菜新品种介绍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北方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研究
北方谷子品种在黔东地区的引种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