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时代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2020-01-16王海峰

黑河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初中生教学策略

王海峰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并展现出双面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创新,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应采用联系实际、优化质疑、演示合作、综合评价的教学策略,充分实现“双主体”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网络时代;初中生;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利用率日益提高,数字平台渗透于各行各业。网上购物系统、休闲娱乐程序、生活服务软件、新闻论坛社区逐一亮相,加上商家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互联网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近。在学校里,信息技术课程也成了学生的必修课程。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网络更是如此——便利之中也掺杂着低级的情趣和方式。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重新定位,如何适应环境、保证实效值得深思。

针对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应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失去实践操作乐趣的内容为学生所不喜,而失去了网络的信息技术课堂也让学生怨声载道。最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在一条平行线上前行。面对这样平行的两条线,该如何寻找交点以适应网络时代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浓厚的时候,学生的认知状态最积极、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成果也最显著。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出发,钻研教材,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主动参与,自发学习。

一、优化结构、贴近现实生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学要以课程为切入点,全面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优化和整合教育资源,为初中生创造外部学习环境,提供基本的软硬件教学设施,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和环境。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处理,使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软件更新越来越快,所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与时俱进,把握主流脉搏,适当删除教材中已经过时的事例,尽量做到学有所用。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如在讲授《局域网组建》一课时,事先调查学生在家庭中使用网络的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配置局域网,让学生在组网的过程中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课程的内容贴近日常生活,也是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师生交流。

二、任務驱动,鼓励课堂讨论

任务驱动式教学以明确的任务驱动为目标,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下,引导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新知识。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具体设计任务时,教师要把握好任务的针对性和阶梯性。任务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充分考虑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表格制作》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任务“仿照课程表,设计一个10行5列的空表格”。这个任务就包含插入空表格、合并单元格、表线添擦等子任务。在完成这些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表格的插入、行列的删除、表线的处理等操作就会逐步熟练,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单表格方法”的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注重讨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差异会影响发挥,再加上具体操作的多样性,导致学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此时可以营造一个会议场景,号召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寻找、搜索、共享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之后练习上机操作,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点拨,确保研讨的方向性。

三、演示实践,培养探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以此辅助课堂教学。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挖掘学生关注的焦点,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上机操作必须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然后对代表性的方案进行展示推广。比如,在教学《Excel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以问学生:想把本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在电脑里汇总并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课题,通过Excel应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这样先设置实践活动,再应用计算机去解决,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的应用价值,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大胆放手,加强小组互动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主交流,解决研讨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分工合作获得知识与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相似之处,触类旁通,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要大胆放手,加强互动和交流,真正实现“双主体”教学。可以让一名计算机操作比较好的学生坐在教师机上(教师机带投影),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遵照学案进行操作。如学习《Word文档编辑》时,教师先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输入近100个汉字,然后分步讲如何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设置背景颜色。兴趣小组配合练习指令操作,择优分工任务,对工具不熟悉的可以看投影幕上演示性操作。这样教师更容易接近学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应用效果会更好。

五、综合评价,提高竞争意识

成功感来自自主参与与奖惩激励。将评比机制纳入课堂,辅以适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无论怎样,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应注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

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评价体系中,要尽量做到多元、客观、个性。首先,应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其次,不要把教学重心单纯地放在引导学生学会知识上,还要转移到掌握方法、合作交流与能力发展上。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体系中不仅要有对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情况的评价,更要有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信息能力的评价考核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评价考核。如在平时操作中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的学生可以得到加分;在对抗竞赛中,如画图比赛、打字比赛等项目中获奖的学生可以得到加分。二是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考核。如网上信息的查找、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以及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小测验等。三是综合评价考核。包括个体的学习态度、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道德意志品质等。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除了要讲究方法和精炼内容以外,还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安排符合现实的活动,让学生自觉远离网络游戏的诱惑,并把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上,让学生感到每堂信息技术课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林万新.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10,(03).

[2]吴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成功教育,2010,(09).

[3]林秀芳.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J].才智,2015,(11).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初中生教学策略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