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诱剂监测蔬菜害虫种群数量消长动态的研究

2020-01-16郭年梅桂良杰梁淑平廖为财左瑾文

生物灾害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消长斜纹小菜蛾

郭年梅,王 希,桂良杰,梁淑平,廖为财,左瑾文,钟 玲*

(1.江西省植保植检局,江西 南昌330096;2.江西省吉州区植保植检站,江西 吉安343000;3.江西省赣州市植保植检局,江西 赣州341000;4.江西省井冈山市植保植检站,江西 吉安343000)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aeus))是江西省蔬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1-2],具有分布广、为害时间长、繁殖率高、寄主广泛、扩散能力强、世代重叠和抗药性强等特点,三者常混合发生为害,严重危害蔬菜产量[2-7]。据统计[8-9],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常年累计发生面积20 万hm2以上,在不防治的情况下,虫口密度大,导致成灾,轻的减产15%~30%,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8-9]。因此,掌握这3 种害虫的田间发生消长动态对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有效地指导防治工作是很有必要的[10-16]。江西省植保植检局为提高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预测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于2016—2017年3—11月份在吉州区应用性诱监控技术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的种群数量进行了田间系统监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白塘街道先锋村蔬菜基地,试验基点为蔬菜品种较一致、栽培条件相近的地,一年中主要栽培作物有十字花科蔬菜、豆类、瓜类、绿叶菜等,监测面积13.33 hm2。供试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的性诱剂和诱捕器均为宁波纽康性诱公司生产提供。监测时间为2016年、2017年3—11月份。

1.2 试验设计

小菜蛾诱捕器放置于十字花科蔬菜田中,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诱捕器放置对作物无严格要求。每处理设3 个重复,诱捕器相距30 m 以上放置于实验田中。诱捕器的挂放高度一般为诱芯与地面相距1 m 左右,但根据实际作物高度应作适当调整,小菜蛾的诱捕器不能挂得太高,一般离植物表面10~20 cm。

1.3 诱蛾量调查记载

田间监测期间每隔2~5 d 调查1 次诱蛾量并清理干净。每枚诱芯放置时间15~25 d 后再更换新诱芯,夏季高温放置时间短一些,冬季低温则长一些。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诱剂诱蛾量数据分析

从每月诱蛾情况来看(表1),2016—2017年的3—11月份,每月均能诱集到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发生动态较一致,3—4月份是全年诱蛾量的低峰期,从5月份开始诱蛾量激增,诱蛾高峰出现在10月份,次高峰在8月和9月份;小菜蛾2016—2017年7月份均未诱集到成虫,主要为害期在3—6月份、8—11月份。在3—6月份,5月份有一个小高峰,但诱集小菜蛾数量不高,病虫基数较低;在8—11月份,从9月份开始,诱蛾量激增,诱蛾高峰出现在9月份,次高峰在10月和11月。2016—2017年下半年伏秋天气均干旱少雨,有利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发生为害,一个斜纹夜蛾诱捕器的全年诱蛾量2016年平均达到了7 831 头,2017年为6 784 头,说明病虫害基数高,气候等因素有利于病虫害发生为害。

2.2 斜纹夜蛾成虫数量消长动态

从每旬诱蛾情况来看(图1),2016—2017年的3—11月份,全年出现5 个诱蛾峰期,2016年最高峰出现在10月上旬,次高峰在10月下旬,第三高峰在8月中旬,第四高峰在7月下旬,第五高峰在5月下旬,7月中旬开始诱蛾量激增,9月中旬到10月上旬诱蛾量最大,成虫多,害虫基数大,为害严重。2017年的诱蛾量第三高峰推迟到8月上旬,其他峰期均与2016年相似。

2.3 甜菜夜蛾成虫数量消长动态

从每旬诱蛾情况来看(图2),2016—2017年的3—11月份,全年出现6 个诱蛾峰期,甜菜夜蛾连续2年的消长动态较一致,其中最高峰出现在9月上旬,次高峰在9月下旬,第三高峰在10月下旬,第四高峰在8月上旬,第五高峰在5月下旬,7月下旬开始诱蛾量激增,8月下旬到9月中旬诱蛾量最大,成虫多,害虫基数大,为害严重。

图2 甜菜夜蛾成虫逐旬消长动态

2.4 小菜蛾成虫数量消长动态

从每旬诱蛾情况来看(图3),2016年的3—11月份,全年出现7 个诱蛾峰期,最高峰出现在9月下旬,次高峰在11月上旬,第三高峰在9月上旬,第四高峰在5月下旬,第五高峰在5月上旬,第6 高峰在3月中旬,8月上旬开始诱蛾量激增,9月中旬到11月上旬诱蛾量最大,成虫多,害虫基数大,为害严重。2017年的3—11月份,全年出现6 个诱蛾峰期,最高峰出现在9月下旬,次高峰在11月上旬,第三高峰在9月上旬,第四高峰在6月中旬,第五高峰在4月下旬,第六高峰在3月下旬,8月下旬开始诱蛾量激增,9月上旬到11月上旬诱蛾量最大。

图3 小菜蛾成虫逐旬消长动态

3 结论与讨论

通常情况下,性诱剂诱捕虫数的多少和田间害虫数量多少成正相关。因此,可以利用性诱剂田间监测的结果对害虫的发生量进行预测预报。诱捕器诱捕到的是成虫,而田间为害的一般是幼虫,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距,可以远在经济损失之前监测到虫害的发生,并精确地确定为害的地点和范围,有助于制定正确的防治策略、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和最佳的喷药时间。近年来,由于城乡环境变化、灯光的干扰及传统糖醋液诱蛾作用下降,尤其是一些弱趋光性昆虫采用常规的测报技术不能达到精准目的,而性诱技术可以弥补这些不足。相对于灯诱测报而言,性诱测报不需要供电,不需要专业人员鉴定诱捕害虫,操作简单,并且性诱剂可应用于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预测,预报更为专一、精准。

猜你喜欢

消长斜纹小菜蛾
新衣软又暖
北方冬小麦越冬前后生物量消长规律*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武汉地区春甘蓝小菜蛾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简化扩繁技术
宝鸡地区春甘蓝小菜蛾种群动态研究
京剧表演流派的消长与嬗变——由京剧净行“尚派”成立问题而生的思考
清新格纹
甘肃省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消长动态
斜纹夜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