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研究

2020-01-16雷国明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12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水样全过程

雷国明

(南阳市环境监测站 河南南阳 473000)

引言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的水环境监测结果,对全国长江、黄河、珠江等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等1613个水质断面监测情况来看,Ⅴ类及劣Ⅴ类的占全部监测断面的11.4%,虽然整体呈现出下降态势,流域水环境质量逐渐向好趋势,但海河、辽河流域依然为中度污染。这与国家近年来持续加强流域水环境监测,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密不可分。为全面、准确掌握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需要持续改进监测管理方法,树立全过程质量控制理念,切实做好水环境质量监测,为政府强化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1 当前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土十条”“大气十条”和“水十条”等环境治理方案和要求的陆续颁布,环境污染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并取得了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国家也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相继出台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管理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对提升水、大气、土壤等环境监测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和保障意义。但从目前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体制机制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和完善之处。

1.1 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虽然加大了环境监测工作力度,但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流域水环境监测实际需要的、贯穿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及控制多以实验室资质认定或国家实验室所认可的,这些认可的管理体系并未能满足流域水环境监测的行业特点,尤其是随着监测点位、方案、水样保存、运输及数据传输分析等各个方面,从全过程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流域水环境监测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1.2 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的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及控制还是按照之前的“块块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流域水环境监测这种跨区域性监测的现实需要。使得水环境监测易受到行政干预的影响,且不同的环境监测机构隶属于各个行政区划,流域水环境监测资源存在重复、浪费现象,监测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1.3 量化指标评价欠缺

流域水环境监测缺少统一的可以量化的质量控制指标及评价体系,不同的水环境监测机构虽然依据一定的规范和要求,采取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来支撑其监测结果质量,但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定,质量控制的量化评定依据不明确,导致监测数据是否科学合理无法判断,最终也会直接影响到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此外,当前流域水环境监测技术和监测方法都要滞后于水环境监测中新的监测项目。如,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现场监测仪器的量值溯源;水质采样容器、工具等缺少统一标准,导致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降低。

2 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内容

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将流域水环境监测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法步骤中都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具体来说,就是要成果流域水样监测布点、水样采集、水样保存、水样运输、实验室分析等每一个环节得到充分的质量控制和保障。

表1 流域水环境监测环节、要点及质量控制目的一览表

2.1 采样准备

在流域水环境监测前,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方面,要根据流域水环境监测任务及监测内容,成立相应的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监测业务骨干组成;另一方面,要制定详实的流域水环境监测方案。在正式监测采样前需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监测前的业务辅导,熟悉监测内容和监测目标,做好流域水环境周边相关地理、水文、气象等资料的收集、分析。最后,根据监测内容及监测任务,选择相应的监测方法。例如,监测总磷常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色度的检测常用铂钴标准比色法,要熟练掌握监测方法的基本操作要求、规范、流程及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布点

流域水环境监测的范围广、区域面积大,针对流域水环境监测地位的布设,通常选择经验法、统计法和模式法。其中,传统经验法应用最为广泛,主要是针对被监测流域水环境过往的监测布点经验,将被监测区域划分为若干区域,在高、中、低不同浓度区域设立一定数量的监测点位,并将流域水环境中的污染源进口、出口作为采样点布设对照点。如流域水环境周围分部较多的工业、人口等,应适当增加相应的点位,并根据流域水环境监测现场情况及时对点位进行调整。

2.3 现场采样

流域水环境监测应严格执行《环境监测规范》要求,做到每一个水环境监测断面位置与该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相一致,反映区域水环境主要污染物分布及变化,为提升流域水环境监测效率,应选择最少断面获得充分代表水样信息,降低监测工作成本。为保障现场采样质量,需要对现场采样样品进行逐一登记、编号,所选用的采样仪器设备的工况保持良好状态,样品外包要注明采样的时间、地点、采样人,并做好采样全程的信息路。领域水环境样品的采样人、送样人和收样人都应一一标明。质控人员应对同一水样采集点的样品保持双份平行样采集。

2.4 保存运输

流域水样采集完成后应做好样品的现场监测分析,或对其进行保存、运输至实验室。尽量做到现场分析,以减少后期在保存和运输环节其他因素影响样品质量。必须要进行实验室分析的,则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保存、运输环节的质量控制。如选用专门的水样箱,确保水样箱盖子拧紧。如需要对样品进行冷藏或保温处理的,则应保持相应的保存温度,使样品的性状不发生太大变化而影响到后期的分析结果。尽量压缩运输在途时间。收样人在收到相关的水样后,要及时做好样品的采集记录工作,并且按照流域水环境监测样品的检测样、复检样和保留样进行保存,确保所有收到的样品满足分析条件时再进行相应的分析。

2.5 分析环节

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是要做好分析环节的质量控制,即,对采集的样品按照要求进行质量分析。其中,实验室内部的分析控制主要通过特异质量控制图及其他方式分析应用,对所采集的水样监测质量进行控制。如,流域水环境监测分析用试剂应满足国家、行业的标准要求进行配制,每一批水样都要保留2个空白样。样品采集较少的,在分析环节应至少做1份样品平行样,目的是要控制好样品分析的精密度。此外,还需要进行加标回收率测试工作,控制好水样监测的准确度。此外,在实验室分析环节,还需要做好一些重要的基础性保障工作,把外界因素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如,水样监测分析实验室保持清洁卫生,所选用的样品分析仪器要做好检测校验,确保其性能满足分析要求。水样分析所用到的设备还需要进行定期校验和维护。

结语

综上,流域水环境质量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较大,也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和保障。因此,要加强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通过全过程质量控制来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的效果,为相关部门掌握水环境质量现状提供高质量的监测报告,对做好流域水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水样全过程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问题与处理对策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水样不同处理方式对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值的影响初探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北京地铁环境质量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
平行水样分配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样品保存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