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作用发挥机制创新

2020-01-16廖小庆彭学文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发挥作用人士代表

廖小庆 彭学文

(湖南工商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6)

党外代表人士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中共人士。[1]高校汇集了大批文化层次高、社会影响力大的党外代表人士,他们在校内承担着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各项任务,在校外发挥着参政议政、联系群众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改革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如何在新时代创新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机制,是当前高校统战工作中的新课题。

一、新时代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提出了新要求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始终把团结、培养党外代表人士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方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优势。[2]2012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相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如何发挥自身作用也面临着新的形势。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指明了新方向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外代表人士肩负的使命更加繁重,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培养基地,聚集着众多造诣深厚的党外代表人士,新时代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作用、创新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机制事关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大局、事关新时代国家建设发展的大局。因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期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的根本指针是党和国家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要求。

(二)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提出了新任务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相互叠加的历史时期。[3]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影响巨大,高校的组织人事、教学科研等制度的全面改革进一步激发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高校改革发展的特殊时期,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出现一些问题难以完全避免。大部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具有高学历或高职称,有一部分还有海外留学的背景,他们知识面宽、视野开阔、善于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知识,加之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使得他们更愿意学习新知识,及时跟踪社会热点问题,是高校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人才群体。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和高校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需要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通过自身较高的素质和较大的影响力,影响和带动他们周围的广大师生,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营造出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提供了新平台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发挥其在校内外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等功能,显示了其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独特的优势。在校内,他们就学校的大事要事、以及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参与学校民主监督与民主管理,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在校外,他们能够积极联系群众,反映社会民意,充分发挥与群众联系广泛的优势作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智力优势,为地方改革发展出谋划策。

二、制约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

在现实中,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作用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党外代表人士身份意识不够强、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的作用评价体系、基层政策落实不到位是主要因素。

(一)党外代表人士身份意识不够强

党外代表人士的身份意识是指对自身政治地位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党外代表人士有着自身特有的历史使命。一是参政议政的历史使命,二是民主监督的历史使命。在高校,部分党外代表人士对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历史使命认识不清、理解模糊,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在学校没有充分发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在校内对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以外的事情不感兴趣,在校外也没有做到积极参政议政。

(二)队伍建设的机制不健全

随着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数量不断增加、队伍不断扩大,多数高校党委对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但是,一些高校缺乏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有效机制,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使用和管理没有制度化、规范化。一是不重视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存在着任其发展的现象;二是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方式单一,往往也只是笼而统之组织少部分党外代表人士到社会主义学院参加次数不多的学习;三是对党外代表人士干部的选拔任用没有计划性和连贯性,没有形成机制,主观上感觉成熟了一个就发展一个,没有建立党外干部后备队伍;四是对党外代表干部的管理困难,没有针对党外干部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

(三)缺乏科学的党外代表人士作用发挥评价体系

高校鼓励党外人士积极发挥其作用,但是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综合评价工作总体来说比较滞后。一是党外代表人士评价工作多流于形式,没有得到各级党委的重视;二是对党外代表人士的评价往往比较随意,评价结果缺乏可信度和有效度;三是高校中层党外干部安排选拔和推荐工作还没有制度化;四是对党外代表人士的评价在成果评估上对接不够,党外人士在校外取得的成果没有作为校内评先评优的依据。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在服务于地方时受到的各级奖励十分难得,但未作为在学校评优评先的依据,也未纳入职称评审体系。

(四)党外代表人士政策在基层落实不到位

当前,大部分高校党委都重视党外代表人士相关工作,各高校一般都建立了校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统筹协调、相关二级单位积极配合的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机制,部分高校还制定了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等,有关学校发展的大事要事积极邀请党外代表人士进行协商和民主决策,也选拔了部分优秀党外代表人士担任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但是,有的高校的党外人士代表工作停留在校级层面,对学校的相关政策制度并没有延伸到基层。二级党组织书记对统战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级党组织的统战委员履职不够,有的形同虚设。在部分高校的教学院系,党外代表人士不受重视,甚至有被孤立的感觉,表达建议意见的渠道不够通畅,发挥作用的平台不够宽广。

三、充分发挥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作用的发挥事关高校民主团结的氛围,事关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针对影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作用发挥的因素,要找准发挥其作用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引领

政治性是新时期党外代表人士的根本属性之一。[5]加强政治引领是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建设,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学习的首要任务。积极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工作和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要论述,培养他们的身份意识,使其清晰认识到自身的政治地位和历史使命,不断巩固政治共识,深化历史传统教育,不断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他们对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自信。

(二)健全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点是科学使用、发挥作用,关键是加强培养、提高素质。[6]因此形成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机制格外重要。一是注重发现,加强储备。建立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库,对党外代表人士进行动态、分层管理,教职工的政治面貌在办理入职报名手续时就纳入信息库,坚持落实“有意识地把一些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原则。二是强化实践锻炼,增强综合素质。一方面要结合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根据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专业特点分类分批组织实地考察调研等活动,定期邀请相关专家来校对他们提升建言献策能力进行培训,多措并举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支持党外代表人士担任如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人民检察院特约监督员等社会职务,通过各种实践锻炼来增强综合素质。三是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使用力度。要牢牢树立“党外干部也是党的干部”的理念,做到党外干部与党员干部同步选拔和同步培养使用,真正做到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

(三)搭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平台

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高校要依靠自身优势,为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提供坚实可靠的平台和坚定有力的支持。一是构建教育引领平台。定期选送优秀党外代表人士到中央、省级社会主义学院学习,每年举办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二是构建建言议政平台。定期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召开座谈会,就学校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让其参与学校重大决策与事务管理,并请他们对学校各职能部门作用发挥情况提出意见;聘请部分党外代表人士为校内的民情信息员,使其深入一线了解老师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创建特色育人平台。根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教书育人的作用。四是构建展示宣传平台。一方面在校内通过学校新闻网、官微报道党外代表人士事迹,传递党外代表人士心声,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典型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在校外通过党外代表人士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作用发挥情况进行宣传。

(四)建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评价体系

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是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依据。[7]一是规范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的工作程序。充分运用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六步工作法”,即:确定对象、采集信息、开展评价、综合分析、评定等级和结果应用。二是建立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和分类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根据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共性和不同群体的特点,从综合评价和分类评价两方面设置评价指标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进行评价。其中,综合评价是就政治素养和专业成就相结合进行评价;分类评价是根据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不同岗位特点,专任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政工作人员分别以教学科研成果、参政议政数量和质量、沟通协调能力为侧重点进行评价。三是建立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成果评估机制。在学校或二级单位内部评优评先或年度考核中,对于参政议政表现突出的民主党派成员要重点倾斜,并可将其作为党外干部考察的标准之一。

(五)构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

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统筹协调、相关二级单位共同配合的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在校党委层面,党委会定期研究党外代表人士相关工作,把各二级党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的情况纳入二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中,使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各项工作任务层层落实。在学校统战部门层面,积极落实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相关待遇,通过与人事处、教务处等部门协调,对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予以解决。在二级党组织层面,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学校党外代表人士交友制度,党委班子成员和党外代表人士结对子,积极主动与自己所联系的党外知识分子进行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猜你喜欢

发挥作用人士代表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如何让英雄中队在红色教育中发挥作用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WHEELS IN MOTION
基因驱动系统能否在农业杂草管理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