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研究

2020-01-16刘建平王昕伟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总书记教育

刘建平 王昕伟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

教育扶贫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具体举措,让贫困群体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从而改变思维观念、增强致富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反复强调要开展教育扶贫,并就教育扶贫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关键作用,从而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情感真挚、思想深邃,有着鲜明的生成逻辑,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客观的现实依据和不竭的内在动力。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教育反贫困思想的不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反贫困理论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敏锐意识到“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1]从而形成了最早的教育反贫困思想。而列宁则进一步明确要“不断提高苏维埃俄国人民的文化水平为最终消除贫困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都对教育反贫困高度重视。如毛泽东就颇有针对性的提出“开展农民业余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3]邓小平站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强调“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4],并十分重视发展农村教育,支持“希望工程”。江泽民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出“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5],明确指示要“认真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大力提高中华民族素质”。[6]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更加注重扶贫开发和教育反贫困,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他强调要确保“困难家庭子女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7]凡此种种,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系列论述的不断生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现实依据:教育贫困是中国贫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自然生存环境的恶劣、家庭个人的生活负担、基本劳动素质和能力不足以及其他诸多不可控因素使得中国贫困问题长期以来很难彻底解决。然而通过进一步分析便会发现,教育贫困是中国贫困问题的重要症结。贫困人口的经济贫困直接引发他们及其子女的教育贫困,从而无法培育和具备良好的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继而严重影响着自身的收入水平,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贫困代际传递。另一方面,我国长期存在的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和乡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状况也加剧了这种趋势。因此,中国扶贫开发工作自始之初,就十分重视教育扶贫,先后进行了“普及初等教育与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扫盲”“加强基础教育与普及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8]等实践,经过多年努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整体教育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但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目前仍不容乐观,部分贫困农村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问题,这也就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教育扶贫工作。

(三)内在动力:习近平的扶贫情怀和自身教育扶贫感悟

长期以来,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扶贫工作,并积极投身于扶贫事业之中,从而也积累了丰富的扶贫经验。教育扶贫正是习近平同志在长期从事扶贫工作中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早在陕北梁家河的知青岁月中,习近平同志就已经开始利用科学知识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尝试。而在地方主政期间,习近平同志在各地扶贫中也都十分注重发挥教育扶贫的作用,使得很多地区迅速摆脱了贫困。如习近平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的短短21个月中,着力推动闽东地区脱贫。对此,习近平同志颇有心得,在所著《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9]可以说,教育扶贫在习近平同志心目中早已成为扶贫脱贫的根本大计。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始终将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十分注重教育扶贫,不断就教育扶贫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教育扶贫的价值功能、愿景目标、基本要求、策略重点等各个方面内容,为我们做好教育扶贫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价值遵循。

(一)教育扶贫的价值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教育扶贫的价值功能。第一,教育扶贫能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贫困的代际传递是贫困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只有通过教育扶贫才能切断这一根源。他特意强调“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10]第二,教育扶贫可以提高脱贫攻坚的质量。对贫困地区人口的物质帮扶虽然是必要的,但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教育扶贫,他提出“通过教育扶贫工作,发挥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作用,培养更多能脱贫致富的知识型劳动者,实现贫困地区真正脱贫不返贫。”[11]第三,教育扶贫能够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12]只有通过教育扶贫,才能真正改变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13]

(二)教育扶贫的愿景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全面揭示了教育扶贫的愿景目标。第一,推动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是教育扶贫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人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14]。摆脱贫困不仅是要摆脱物质的贫困,更重要的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通过教育扶贫才能最终实现“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15]第二,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是教育扶贫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16]教育扶贫在帮助贫困地区人口提升素质和能力的同时,也在逐步缩小着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从而有力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第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扶贫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开发……提升贫困群众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振奋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精神风貌”。[17]教育扶贫推动教育发展,可以更好地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扶贫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充分明确了教育扶贫的基本要求。第一,教育扶贫必须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是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18],因此,他高瞻远瞩的将“发展教育脱贫”列入“五个一批”工程之中,强调“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气力抓好”[19],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第二,教育扶贫必须要坚持精准扶贫的原则。实施教育扶贫决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此创造性提出“要率先从建档认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免学杂费,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政策,实行大城市优质学校同贫困地区学校结对帮扶政策”[20],从而确保教育扶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第三,教育扶贫必须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要在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必须要把教育扶贫纳入脱贫攻坚的整体大局之中,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统筹做好教育、收人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工作”。[21]

(四)教育扶贫的策略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科学谋划了教育扶贫的策略重点。一是加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2]并多次提出要确保让贫困地区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期内,职业教育培训要重点做好。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23],并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技术水平。三是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24]教育扶贫必须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公平,不断提升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程度和水平,推动教育扶贫方式方法创新。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现实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系统阐明了教育扶贫的相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给我们切实推进教育扶贫以诸多现实启示。我们必须要认真领会,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扶贫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一)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扶贫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教育扶贫的理性思考。一是正确评价教育扶贫的扶贫成效。教育扶贫是一项长远性脱贫工程,见效虽不如经济物资援助等“速效型”“输血型”扶贫方式立竿见影,但是扶贫效果更有保障,贫困人口的“志”与“智”都得到帮扶,从而也就具备了防范“返贫”风险的能力。二是坚持以正确政绩观对待教育扶贫。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耗时、费力、见效慢,因而一些地方领导人着眼于“政绩”对教育扶贫的执行力度不够。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广大扶贫干部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树立科学的政绩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积极部署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三是努力破除各种阻碍教育扶贫的错误观念。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穷落后所形成的“读书无用论”“女子无才便是德”“重男轻女”等错误思想观念,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贫困家庭正确认识并自觉参与到教育扶贫中去。

(二)深入推动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5]而今年正是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收官之年,教育扶贫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为此,一是要继续加大教育扶贫支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26]的重要指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贫困地区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二是要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加大对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注重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等向贫困地区的倾斜,科学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27]三是要精准施策切实做好特殊群体的教育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强调要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并提升残疾人群特殊教育普及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注重发展好贫困地区的特殊教育。

(三)充分注重其他各类教育扶贫作用

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他各类教育的扶贫作用。为此,一是要大力推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塑造至关重要。我们绝不能让贫困地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28]二是要支持贫困地区高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29]通过大力支持贫困地区高中教育,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贫困学子能够安心完成高中学业,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升学、就业选择。三是要发挥高等院校在教育扶贫中的作用。一方面应当加大对高校贫困学子支持力度,努力做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运用奖、助、贷等多种措施,保障他们完成学业。另一方面,高等院校也可以直接参与到贫困地区教育扶贫中去。如通过选派骨干教师支援、开展教师培训、远程课堂、支教服务等,有效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教学水平。

(四)有效聚合社会各界教育扶贫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30],同样,搞好教育扶贫也必须积极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一是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教育扶贫。落实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教育扶贫的主体责任,积极构建专项教育扶贫、行业教育扶贫、社会教育扶贫的大格局,努力引导社会各界通过兴办学校、捐资助学、爱心支教、师资培训等形式投身到教育扶贫实践中去。二是要加强教育扶贫协作推进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各类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发展特色产业,以校、企、村产学研用合作为纽带,融通产业扶贫与教育扶贫,在人力资源、教育部门和企业间形成有效结合,从而实现精准对接、为贫困地区提供迫切的知识、技术支持。三是要做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积极组织发达地区高等院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同贫困地区进行结对帮扶,提高教育扶贫对口帮扶匹配度,联系到县,帮扶到村到户,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让教育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总书记教育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习总书记“下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