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2020-01-16王东勤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矫正现代化体系

王东勤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10002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高度聚焦 “国家治理”的集中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治理过程中解决人民群众间的各种利益矛盾,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丰富发展了国家治理思想的内涵,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根本行动指南。特别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具有增进共识、凝聚人心、积聚智慧、汇聚力量的功能作用,推动统一战线为党的总路线和中心工作服务,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在参与科学决策和服务改善民生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的模式创新、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对统一战线参与国家治理实践创新的有效形式进行认真思考,有利于深入研究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大统战观,推动统一战线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一、统一战线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一战线历来是我们党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国家治理,统一战线参与和服务国家治理的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规定了国体、政体及各方面大政方针,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并且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统一战线成员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管理,为统一战线促进各党派、各阶层、各群体和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通过多种民主形式有序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十八大召开前是统一战线发展成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关键时期。我国的一项根本、三项基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支撑,都与统一战线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将新时期统一战线明确为 “爱国统一战线”之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1]。改革开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展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运作离不开统一战线的工作实践。统一战线在为经济建设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新征程上,秉持“大团结大联合”的理念,“有效凝聚了各党派、 各团体、 各民族、 各阶层、 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2];同时,适应改革开放新时期新要求,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途径,发挥统一战线具有的极大包容性和广泛涵盖面的优势,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提供最强大的力量支持,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关制度建设尤其是社会层面的基层治理制度建设的重要依托。

十八大以后,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基础上,中央明确提出要 “积极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十九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等一系列中央文件的颁布实施,特别是不久前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在国家层面已经完成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指导下,统一战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拓展参与国家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从实践探索到理论升华的又一个飞跃。统一战线积极参与人大协商、政府协商、基层协商、社会协商,并且进一步向基层社会延伸,在促进基层协商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3]这一时期也是统一战线发展成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确立的时期。

二、统一战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优势

(一)统一战线助推政府治理政策的出台

1.统一战线在强化居民参与意识、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等方面提出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目标是实现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4]这表明,在现代国家治理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导居民关注社会事务、参与社会治理以及实现自己的社会主张,从而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关注和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参与社区治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形成是首都统战一项重要的实践工作。北京市委统战部以及各民主党派北京市委都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社会治理改革加强调研和理论研究,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社区治理中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很多。有的问题涉及公共服务,如小区的绿化、社区的路灯、居民健身场所的建立和管理、重大项目上马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等,都需要广纳良言、群策群力。2016年,民进北京市委西城区委委员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夯实委员履职主渠道、探索委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效路径的思考和建议》提案。2017年,中共东城区委统战部和区工商联组成课题组分赴浙江、广东、川渝等地,专题调查研究商(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完成了《关于商(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参与社会治理的调查与思考》提案, 并征集民意,积极探索。2019年,民革中央在两会期间推出了《关于推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提案,对强化居民参与意识、提高居民参与水平等方面提出建议。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北京市丰台区建立的区、街道、社村三级联动的协商平台;朝阳区以“麦子店街道问政议事模式”为代表的协商平台的建设;北京市东城区通过社区建立议事会,在提高社区自治能力的同时,解决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社区建设的责任感,搭建社区治理平台,推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2.政府回应,社会治理政策进入政府决策层

社区矫正具有刑罚轻缓化、行刑人道化以及犯罪治理社会化等特征,是国家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内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早在2004年,北京市即开始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以社区为载体并融合社会各方力量,发挥社区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的优势介入罪犯矫正,使罪犯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帮助他们最终顺利回归社会。实践探索的社会效果日益显现,在国内外引起了良好反响,受到了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被司法部称之为“北京模式” 。

北京市统一战线以及北京市各民主党派也积极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并将统一战线协商沟通、教育引导等柔性特征引入社区矫正实践。2014年,民盟北京市委结合自身调研并与相关部门联合会商,提出了《关于用法治思维完善北京市社区矫正制度》的提案。此提案对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社区矫正做出分析,提出“完善司法所人员编制,建立社区矫正专业队伍”的建议,对社区矫正路径进行探索,推进社区矫正制度的法治化进程。2015年,北京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处到访民盟北京市委,就民盟市委2014年市政协提案《关于用法治思维完善北京市社区矫正制度》办复听取意见,进行情况沟通,并提出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推进立法进程的基础上整合资源,以体现实践工作的成果、破解难题。从北京市司法局高度重视党派提案办复工作进程和详尽细致的办复意见,可以看出北京市政府已经将参与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民主党派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纳入地方政府决策,并列为社区治理政策的重要项目之一。

(二)统一战线助推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机制

借助民主党派的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资源优势,统一战线助推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创新机制,促进各治理主体的多元联合和实现人才资源的整合探索。

1.促进各治理主体的多元联合

2003年,北京市东城区即试点建立社区居民常务会工作机制,并逐步完善以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代表会为依托,以社区服务站为平台的“一委三会一站”的社区自治模式。北京市东城区辖区内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成员也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同时,北京市统战系统利用统战成员涵盖医生、律师、教师等各个高知职业优势,通过参与北京市政策宣讲团等,为社区讲授包括法律法规、心理学、志愿服务、急救常识等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作为新鲜的血液注入社区治理宣传教育中,实现了社区统战教育培训工作的拓展,为首都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实现人才资源的整合探索

2018年,北京出台《北京市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搭建社会治理大统战工作网络,推动社会治理实现精治、共治、法治。以履行社会责任为着力点,北京统一战线在大城市治理体系中积极创新机制。一方面,两新组织作为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主体,其统战部门积极加强与社区居委会的联系,调动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吸纳各阶层优秀人士参与社会治理,推动两新组织积极主动为社区治理作贡献。另一方面,统一战线积极搭建平台,邀请顾问团、专家帮助企业进行政策解读、经济分析,支持非公企业发挥资本流动、智慧丰富的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积极构建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同时,统一战线也积极支持民委、台办、侨联开展各类活动,成立各种学会来聚集人才;鼓励宗教组织、民间协会及各种商会、慈善机构成立各种社会团体;支持科协、工青妇、文联、社联等单位广泛开展活动,扩大影响;同时加强党外人士选拔锻炼,重视高知分子和海外高层次人才,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才成长环境,综合扩大统一战线服务社会治理的渠道,积极搭建社区大统战工作网络。[5]

3.发挥协商沟通、专项监督的特有优势

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是统一战线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的一项创新举措。2018年,各民主党派北京市委会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这两项全市重点工作开展专项民主监督。这一项创新举措体现了中共北京市委对多党合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各民主党派的充分信任,也是各民主党派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有益探索和服务大局的充分体现,极大拓展了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渠道,丰富了民主监督的内容和形式,对促进首都建设发展和彰显多党合作的制度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申办筹办冬奥等宏大命题,聚焦水、电、气、热等涉及民生的“大城小事”,北京市统一战线发挥优势作用,出主意、办实事,积极开展民主监督,为首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6]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务。2018年1月,十二届北京市委深改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加强党对街乡工作的领导、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基层考核评价制度、推行“街巷长”机制等14项重要举措。目前,北京全市169个街道乡镇进行“街乡吹哨、部门报道”改革试点,占总数的51%,各级组织在探索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工作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过程中,北京统一战线也积极搭建同各方面群众联系,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载体,倡导统一战线成员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听取民意、服务社区。统一战线找到了积极参与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抓手,发挥了自身优势。2019年6月,民盟西城区委召开专项民主监督工作会议,启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监督重点调研工作,并就 《西城区居民生活便利性》开展问卷调查,发放填写问卷5000份,其中2000份问卷将由居住或工作在西城的盟员,并通过盟员邀请居住或工作在西城的同事、好友、邻居进行填写;3000份问卷通过中共西城区委统战部协调,在西城区15个街道每个街道200份发放填写。为了便于后期大量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分析工作,问卷以网投为主,纸质问卷为辅。通过广泛发动、积极号召,广大盟员参与进来为西城区的建设发展献计出力,并通过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炼升华,为探索创新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提供实践支撑和寻求理论依据。

三、统一战线参与国家治理的实践启示

从上述统一战线参与国家治理的实践来看,统一战线以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建设大局为根本原则,统一战线工作内容也由早期的凝聚力量、争取人心向发挥优势、服务社会延伸;统一战线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优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优势,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人才优势以及人脉宽广、联系广泛的资源优势与我国社会治理各项目标任务的逐步清晰、不断推进相伴随,在推动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创新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反之,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又赋予了统一战线新的历史使命。随着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以及国家层面完成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下一步就是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落脚点,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难点,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最终成果。

据此,对统一战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以概括,可以将其明确为统一战线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载体。统一战线因其担当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职责,因其求同存异的工作方式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具有内在的契合关系,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最大限度地 “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起来,把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发挥出来”,“以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这也是新时代赋予统一战线工作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统一战线 “有效凝聚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统一战线参与国家治理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关制度建设尤其是社会层面的基层治理制度建设。因此,对统一战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创新实践加强经验总结、完善制度建设,不断开拓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才能进而为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作出统战新贡献。

猜你喜欢

矫正现代化体系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宽带发射机IQ不平衡的矫正方法
攻心治本开展社区矫正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百名[五老]献爱心 社区矫正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