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党委统领作用 推进高校“青马工程”有效实施

2020-01-15张兴海

新长征 2020年1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马克思主义者青马

张兴海

高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高校党委需要在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论述的基础上明确责任,担当起培养中国共产党后备力量的使命。高校持续开展好“青马工程”,要在党委领导下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保证。

一、有坚强领导,保证“青马工程”得到强力推进

“青马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端任务,旨在培养一大批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优秀青年,努力使他们成为党的事业接班人。高校完成好这项使命,党委是关键。一是高校党委对实施“青马工程”的认识,反映出党委对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责任感,同时也体现出一所大学党的领导的实现程度。高校党委是中国共产党在高校实现有效领导的组织保证,有效领导不仅体现在学校治理上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还体现在完成党的建设、发展任务,为党培养优秀接班人上。敏锐地洞察到新时期党的建设给高校提出的这一重大任务,是对高校党组织的要求,也是考验。新时期、新任务,需要高校党委有新担当、新作为,在人才培养上不断提高目标格次,把培养接班人作为明确的培养目标顶端任务。二是实施“青马工程”是高校的一项新任务,存在着需要克服的认识困难和实际操作困难,只有强化党委统领,党委担起落实主责,才能得以推进。目前而言,高校都面临着向新的教育观念转变,需要全面确立新时期人才规格新理念,克服学校片面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片面成长成才理念,树立铸魂育人、德育为先、又红又专、全面成才的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想的转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很大的认识和操作困难,进而,把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精英人才”任务落实下去,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强化党委统领,必不可少。三是“青马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而非一蹴而就。坚持使这项工作不致被作为一项活动敷衍而过,而成为高校一项始终使命,需要一系列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力量保障、条件保障,这些保障得以获得,非党委坚强领导不可,否则难以实现。

二、有专门机构设置,保证“青马工程”培养机制有效运行

“青马工程”是高目标指向的工作,也是高校精英人才培养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完成好这项任务,不仅需要党委统领,还因为其长期持续性而必须有日常协调推动机构。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教育内容到培养途径,从培养方式到落实主体,从任务部门到立体运行,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完成好这样一项综合性、长期性要求非常强的任务,需要高校有专门机构协调推进,落实党委的规划设计,推进工作顺利开展。以往实施“青马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能没有一个专门机构负责,而是各部门分头负责,最后逐渐萎缩。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推进“杏林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于2018年在全国高校率先设立了学校独立的专门协调推进机构——“杏林青马工程基地”,“基地”独立设立党委会,设立专职工作岗位,“基地”既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专门教学机构,又负责直接落实党委要求,协调学生系统、教务系统、思政课教学单位、组织宣传等8个部门,协同推进“青马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保证了工作有效推进。目前,由于众多原因,在高校独立设置一个实施“青马工程”的部门,有着相当的难度,但这也是对高校党委认识高度的检验,是对高校党委领导能力的考验。

三、有体系合理的教育内容,保证“青马工程”科学实施

“青马工程”的教育内容体系要围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指示来确立,即围绕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提升,确立相应的教育内容。开展政治教育,教育青马学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把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信念同个人的人生追求结合起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展思想理论教育,教育青马学员系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基本原理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开展道德教育,教育青马学员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讲仁爱、崇正义、守诚信、尚和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文化教育,加强对青马学员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的教育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特别是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用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青马学员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用文化涵养他们的价值观,实现以文化人教育目标。

四、有扎实的实践教育,保证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实践教育是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变化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优良的社会实践教育背景和基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中,让学员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了解发展、了解民众、感受变化,受教育、长才干、树理想、强信念,这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必经渠道。如何发挥好社会实践教育功能?首先,需要认识先行。运用社会实践渠道开展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一项对形式和内容要求都很严格的工作,既要求得社会实践教育的良好效果,又要避免任何的形式主义安排,绝不能让青马学员对实践教育产生反感情绪和认识。其次,要突出目的性。突出目的性就是目标引领的设计和实施,“青马工程”社会实践的设计安排,从计划上也应该像日常教学设计那样严谨周密。再次,以制度规定的方式保证实施。保证青马学员社会实践教育取得实效,就要对实践的任务、方式、组织、责任、资金、考核等做出制度性安排,避免临时性、盲目性。

五、有完善的培养体系,保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规范化

建立完备的培养体系,不仅是“青马工程”质量保证的要求,而且是“青马工程”能够坚持下去、持续开展的保证。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是学校整体人才培养体系之中的子系统。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这个任务内涵着两个方面、两个层次的指向。一方面高校要培养的是大批的未来合格建设者,另一方面有部分的先进分子即未来党的事业接班人、党的坚强后备力量。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要内在部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是建构中探索中的新体系,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产生出来、并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初级建设阶段。作为建构中的培养体系,其生成性、实践性和跨学科特征明显,需要坚持开放、创新的建设理念。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建设应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基础,重点进行提升马克思主义素养培养功能建构,使其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素质、理论修养、道德品质、文化水平等方面全面提升。

(作者: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马克思主义者青马
追寻红色记忆(节选)
参考答案
青马学子赴兰考
李大钊及其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
高君宇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马克思主义观解读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青马工程”在高校团组织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