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乡的原野

2020-01-15沈国凡

翠苑 2020年6期
关键词:家村村民

沈国凡

初会名人袁洪度

2020年9月21日黎明,一缕带着笑意的阳光从屋后的小河里静静地浮出,沉寂了一夜的河水便欢笑起来,金色的波光溢满了小河,初秋的晨风带着桂花的郁香,直向我迎面扑来。

我有些兴奋——今天要去市郊的牟家村采访,这是昨天跟村里的李主任约好的,时间定的是上午9点半会面,然后对原村党委书记袁洪度进行采访。前几天一直阴雨,今天遇到这样的好天气,使人感到神清气爽。

匆匆地吃了早饭,驱车直向牟家村奔去。

这可是一个早已闻名全国的村子!

奋力直奔小康的牟家村曾被称着“常州第一村”,现在已经成为全国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跑者,成为国家级农村现代化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生态村、中国最美村镇、中国十佳小康村……这里烟柳拂水,画桥衔波,花艳翠幕,云洁风清,天人合一,童叟皆乐,成为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那些勤劳、智慧而又务实的牟家村人,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的动人画卷。

9时30分,我乘坐的车准时停在了村委会的院子里。

关上车门,手机响了,是李主任来的电话,问到了什么地方?我告诉她,已经到村委会的小院里了。

双方都很守时。

她说,请上二楼。

这是一座精巧秀丽的小院,干净、整洁。院里的风,带着丝丝的清香和暖意,直向我这个陌生人扑来。顺着大门前那三根粗大的旗杆向上望去,天空一尘不染,蓝得就像海水一样——这是城里人很少看到的天空啊!办公楼的外墙,一律刷成了橙红色,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厚重而质朴。拱形大门上是一个三角形装饰,前面的门楼上面,是一排红色醒目的正楷大字:牟家村党群服务中心。在这个“中心”的两边挂着四块牌子:中共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鎮牟家村委员会、牟家村村民委员会、牟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牟家村村务监督委员会。

我作为一名报告文学作家,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人了,唯有经济合作社这块牌子是其他村委会所少见的。这到底是一个什么形式的组织,它与牟家村的腾飞有直接的关系吗?

我决定在这次采访中要探个明白。

袁洪度已在会议室里等我了。

他是一个名人——江苏省最美基层干部,中国十大杰出村干部,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全国乡村振兴风云人物,2017年还入选“中国好人榜”……

这哪像一位出生于1958年的人啊!他体格强健,壮实的身子,宽厚的肩膀,挺直的鼻梁,一张黑里透红的脸盘稳沉而严肃,操一口浓浓的乡音,怎么看都像村子里一位隔壁邻居屋里的大叔。

他对我说:“谈点什么呢?那些事情报纸、电视和我们村里的资料里都有。”

我说:“我希望你谈谈自己所做的工作和具体的感受。”

他听后眉头皱了起来。

他看看我,眉头皱得更紧,表情也更加显得严肃。他说:“我是2009年接任前书记李介华的工作担任村里这个职务的,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必须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我立志一定要‘树正、树直、树强扛党建大旗,将我们村打造成常州第一村……”

说到这里,他停住了。

我问:“听说你上任时还提出了‘三个不?”

他轻微地点点头,平静地说:“是的,我要求自己上任后一定做到不拿村里一分钱的工资,不抽集体一根香烟,不用公家一两茶叶。”

我多么希望他接着说下去呀!例如,近年来,是如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在着力发展现代制造、 高效农业、旅游经济的同时,大手笔改善基础设施、治美治绿生态环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如何搬迁污染企业,如何合理利用耕地,如何规划村民住房,如何建造村民广场,如何建起了全国罕有的村级博物馆,如何在这片古老的原野上建成了“院内有花园,出门有公园”的美丽乡村。

可是,他并没有将这些如数家珍般地讲给我听。

这样一问一答式的采访显然不行,我希望他接着往下讲,便说:“好的,袁书记请往下讲。”

可是,他坐在那里,用手摸摸粗硬的头发,沉默了。

我再次提问:“村委大门前挂着一块牌子,牟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这是个什么性质的合作社?”

他说:“关于这个合作社,说起来话就长了……”

说到这里,他又停住了,很客气地对我说:“我不太会讲普通话……”

采访就这样在讲讲停停中结束了,这不由引起我对牟家村更大的好奇。我决定到村子里去看一看真实的情况,会一会那些身上扑满故乡尘土的村民……

眼见为实

出发之前我问两位村干部:“你们袁书记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他们说:“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

“怎么个务实?”这是我此行要眼见为实的!

我们很快转入村子里的小路,前面便是一条清亮的小河,垂柳的秀发在微风的吹拂下轻抚着河面,不时拂起轻微的涟漪,柳树上有几只小鸟,在枝头上啁啾,树缝间,偶尔会传出几声蝉鸣。玫瑰花在河岸边开放,青枝绿叶的南天竹已经开始结果,深紫色的果实聚拢在枝头,顶着阳光微笑,使这条流经全村的小河,显得美丽而华贵。

小河边是村民居住的别墅群,白墙黛瓦,雁阵般排列,如雁群栖息在清澈的河畔。别墅群的前面有几排村里的公寓楼,海蓝色的屋顶,与蔚蓝的天空辉映在一起,迷恋的倒影让河水都快沉醉了。

村民们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和生活的需要,购置不同类型的房屋。这是袁书记的大手笔。为了让村民们安居乐业,他上任后决定对全村实行统一规划,划出300亩居民生活区和 600 亩工业集中区,率先启动扩大耕地,集中居住。牟家村从1997年起全面停办农户自建房,按照“规划先行、科学布局、长期建设、集中居住”的原则,构建以“户有宜居”为特色的集中居住区,安置小区内配套设施全部到位,标准化物业管理。为了让村民们住得舒畅,住得安心,住得幸福,村里在建设这批别墅和公寓楼之前,先后投资1300万元完成村主干道“白改黑”工程,将原来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白色水泥路改建成平展的柏油路,绿化工程和亮化工程也开始实施。接着开挖生态景观河,贯通全村河道,实现全村污水处理管网化,垃圾处理一体化。很快,牟家村这个无人知晓的“村姑”,便展现出了她“最靓丽的颜值”,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中国最美村镇。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出了这片别墅群,在前面的小河边转了一个弯,便是一座独立的大院,上面有几个大字:颐养园。

我问:“这是个什么地方?”

村民说:“老人们颐养天年的地方。”

我说:“这不就是养老院吗?”

村民听后笑答:“袁书记讲过,我们不叫养老院,老人们辛苦了一辈子,是请他们到这里来颐养天年的。”

袁洪度刚上任不久,为了让村里的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养,在全村的集体经济稍有好转之后,袁洪度决定选全村最好的地段,建全村最好的房子,建全市首家高标准的牟家村颐养园,提高村里老人的生活质量,让老人们到这里来安度晚年,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因为人总是要老的。

谈起颐养园,村民们有说不完的话。他们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袁洪度经常讲到的那句话:我们村干部对村民的服务要有热度。

我问:“这是什么意思?”

村民中有人抢着说:“袁书记说过,他是战斗员,更是服务员,服务的标准就是在‘温度的基础上‘升一度,这就是热度。”

袁洪度给自己定了个工作标准,那就是“让每一个牟家人感到幸福。”

说起来容易,真正地做起来却困难重重,特别是村里的老人越来越多,这成了压在村民们身上的一座大山。牟家村光是80岁以上老人就有近百人。他从2014年开始谋划的时候就提出,“我们不叫养老院,而是叫颐养园,让老年人在这里颐养天年。”袁洪度说,建成后的颐养园东邻农业旅游观光园、西接文体公园,他希望将颐养园建成花园中的“宫殿”。

我站在颐养园的大门前,只见门楼气派,精巧有度,门前视野开阔,流水潺潺,一尘不染的晴空蔚藍透明,树木和花草簇拥着这个建筑面积 5000平方米的6层小楼。“小楼昨夜又东风”,片片落红绿叶中,我猛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甜丝丝的溢着花香。全楼床位100多张,食堂、健身、娱乐、医疗等设施一应俱全。村里70 岁以上的老人,每月仅交800元,就能“拎包入住”。老人们可以自由组合,两个人一间,里面有彩电、桌椅,卫生间有抽水马桶,可以沐浴。为了让老人们行走方便,小楼还加装了电梯。

这,就是袁洪度为村民服务的热度。就连他的老母亲,也跟着他的“热度”兴高采烈地住进了颐养园。

颐养园实行开放式管理,老人们想家了,就可穿过绿茵茵的草地,走过开满荷花的池塘,到自己家里去看看,然后再踩着小村的夕阳,慢慢地回到这里来,一切都是那么悠闲、清静、温馨。

村民夏桂珍乐呵呵地住进了建在家门口的颐养园,时而摸摸雪白的床单,时而又摸摸一尘不染的桌椅,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问她为什么这样高兴,她笑着说,这里每个房间有独立的卫生间,空调、液晶电视、防摔扶手一应俱全,还有专职护工、医生轮流值班,这是家里最孝顺的儿女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有人问他,为什么对村里的老人这么好,他笑着,说了一句最实在的话:“我为什么要对这些老人进行补助?因为我了解他们年轻时所经历的苦难,他们都是为村里发展做过奉献的人,我想在他们晚年时给予一份保障,让老人踏实享受人生最悠闲的时光。”

老人的问题解决了,全村的村民怎么办?

袁洪度早已胸有成竹,再次提升了工作的热度。

他和村里的干部们商量,根据现在村里的经济实力,决定为全村人“兜牢保障网”。想方设法筹资了2600多万元,实现全体村民“应保(险)尽保(险)”,让民生福祉的果实惠及每一个村民,让牟家幸福树根深叶茂。为筑牢村民保障底线,村委全额承担了村民的失地农民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险;实现政策兜底和保障兜底,增强村民的“安全感”。并设立了160万元的村级慈善基金,用以帮扶村里的特困户、重病户和贫困生。今年8月7日,牟家村还专门成立了企业家协会,设立困难村民专用基金,首笔筹得100万元,让全村人做到衣食无忧。

滋润的泥土

站在牟家村气度非凡的博物馆前,我这个见多识广的人也目瞪口呆,这样的大手笔在全国也是凤毛麟角。

这是一座四层楼高的建筑,我沿着楼梯,一层楼一层楼的看过去。这里除夏商时代的青铜器之外,还专门设置了元、明、清时代的瓷器以及高古玉器的展室,更有冯玉祥、胡适等现代和当代名家的字画。一幅梅兰芳先生的书画吸引了我,在这幅双鸟图的画面上方,还有梅先生给XX同志的亲笔信,这真是难得见到的真品。目前全馆共展出藏品480件,其中一级文物20件,二级文物30件,三级文物50件,一个村级博物馆,竟有如此多的文物珍品,实属罕事。村民们经常会带着儿孙和朋友来这里参观,一边观赏文物,一边了解历史 ,增长知识。博物馆最上面的两层是村史展厅,通过各种实物展了这个江南小村上溯三千年的历史,让村里的青年记住根,不忘本,知道我是谁,从哪里来。

脱贫后的牟家村逐渐走上了更加富裕的道路,村民们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有村民见到袁洪度半开玩笑地说,袁书记,什么时候能让剧团到我们村里来演场戏啊?

于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戏台建起来了。飞檐凌空,廊柱橙红,黛瓦古朴,上书“群艺楼”三个大字,两个大红灯笼悬挂在戏台两边,透着江南乡村悠远的过去和幸福的今天。

这个戏台是建在一片空旷的原野上的,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刻着几个朱红的大字:牟家文体公园。

我现在就站在这块巨石旁边。剪修整洁的绿树和鲜花环绕着,整个广场宽阔、敞亮,花岗石铺设的地面整洁、气派,在寸土寸金的江南乡村,拥有这样气派的一个村民广场,实属罕见。为此,牟家村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开挖生态景观河贯通全村,完成村主干道亮化工程,并在村核心区域建设70亩的文体公园。如今,文体公园内不仅有占地1200平方米的牟家文化楼、村民广场、戏台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建筑,还有健身场、篮球场、网球场、儿童乐园等健身娱乐设施,成为村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村民们告诉我,这里还会不定期举办篮球赛、锡剧表演以及村里的戏剧爱好者们自编自演的演出,每天傍晚,这里就成了村民们游玩、散步和跳广场舞的地方,热闹得很哟!

我亲眼看到的一切,难道不比口头介绍的更令人信服吗?

袁洪度,一个诚恳务实的人啊!

故乡的原野

2009年,前任村总支书记李介华退休时,推荐正在忙着兴办家庭企业的袁洪度接任他的职条,就等待着党员代表大会的选举了。

夜已经很深了,星星在窗外闪烁,小村的春夜显得很宁静,袁洪度翻来覆去无法入睡。眼看着自己的企业已经从艰难的创业走上了正轨,在这个节骨眼上却要他“割爱”,丢掉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他愿意干自己的企业,单纯,适合他的性格,可这村书记却不同了,一个村子的未来都压有自己的肩头,数百户人家,两千多双目光都看着自己,那可不是闹着玩了。

能获得乡亲们的信任,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袁洪度将企业交给表弟,自己开始走马上任。

村民们发现,这位新上任的书记每天总是在村子里来回地转着,从一户人家走到另一户人家,从一个田边地角走到另一处田边地角,从一家企业走到另一家企业,就连路边的小卖店,他也会走进去跟店主聊一聊。他站在村头皱起了眉头,这是怎样的一个村子啊,道路上尘土飞扬,一家家农户低矮的屋顶上,被蒙上了一层发黄的尘土,几个化工企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一张以“生态环境提优,生活品质提升”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图”在袁洪度的心中形成,得到了干部和村民们的拥护。

调查深一层、努力多一分、行动快一步,这是袁洪度的工作法则。说干就干,首先关闭村里有污染的几家化工企业。这可是一件难做的事情,袁洪度说,我来做。没有想到,这块难啃的骨头,竟然被袁洪度很快就“啃”下来了。

袁洪度看准的事情就会雷厉风行去干。村里“白改黑”工程完成后,就开始打造商业一条街,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推出农业精品旅游线,升级基层社会管理平台,接着便是建村民居住的别墅群,建成全省首家村级博物馆,颐养园接着也破土动工……

袁洪度就是这样一个埋头做事的人,

2009年3月,袁洪度接过接力棒便快马加鞭,充分发挥工业对农村发展的加速引擎作用,在村里落户和新建的机械制造、医疗设备和新材料工业企业四十余家,其中年产亿元的企业7家,2017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宾馆、酒店、商业街的成功入驻同时拉动了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然而,袁洪度的心中至今仍有一件小小的遗憾。2018年他答应到美国去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正巧碰上“2018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他受邀到现场发表演讲,对于女儿,他没有實践自己的诺言。

但是,他实现了对全体村民的承诺,他和全村人一起,用自己的智慧、勤劳和坚毅务实的精神,在河网密布的水乡深处,托举起了一个富饶美丽的新农村。

他遵守着自己的诺言,在村委工作的11年另101天里,从来没拿过村里一分钱工资,没报过一张发票和一分钱车船费,没用村里的茶叶为自己和朋友的杯子里泡过茶。而他自己,每年至少自掏腰包100万为村民们办实事。

现在,牟家村以农业、旅游相融合的高质量小康生活正在绘就。围绕“山水人居、良渚文化”主题,投资5亿元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袁洪度对我说,以前牟家村以瓜果采摘、农耕馆等农村旅游为主,现在我们二期乡村建设,有民宿,有特色集市,有咖啡馆,有茶馆,有亲子游乐,适合游客们住下来,慢节奏享受休闲生活。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小景,用文化和旅游,留住人们心中的乡愁。

袁洪度站在故乡的原野上,这就是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啊!早在3000多年前,牟家村的先民们就在江南的这片水草丰茂的土地上生活。先秦时期,这片土地已经是“湖面百里,一望皆菰蒲荷芰,为江南烟水伟观”的“十万八千芙蓉湖”了。悠悠岁月,在战火和农耕的犁耙下流逝,直到今天,牟家村人才走出被囚困千年的“十万八千芙蓉湖”,真正摆脱了贫穷,过上了丰衣足食,老有所养,风清月朗,家园锦绣的好日子。

故乡的原野,最美丽的乡愁啊!

猜你喜欢

家村村民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那片盛开的“金银花”——从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颜看“带头人”的重要性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饶家村的土地与务农人口现状及问题分析
袁家村,休闲农业的2.0时代